開啟全國高校“搖人”模式,到湖南創業“正是好時機”

【導讀】

5月下旬,首屆“金種子杯”大學生創業大賽決賽將在長沙舉行。大賽吸引來自全球各高校5.2萬名大學生註冊,3.9萬個項目報名。

大賽前夕,湖南省支持大學生創業“七個一”進校園活動走進全國多所高校,以政策推介、項目路演、創業分享等形式,向全國青年學子發出熱情邀約:歡迎全國乃至全球大學生來湖南創業!

過去說起“支持大學生創業”,人們腦海中的印象往往很直接:給政策!給福利!給場地!

這一次,湖南從七個方面為所有創業大學生提供一站式服務,並深入全國多個高校選拔有發展前景的創業項目,背後是湖南對於大學生創業的高度重視。

現在正是創業的最好時機

“現在正是創業的最好時機。”

朋友們還記得三一重工董事長向文波中南大學說的這句話嗎?

3月20日,“創星閃耀 湘創未來”湖南省大學生創業導師校園行啟動儀式暨首場創業名師大講堂在中南大學舉行。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健 攝

2個月前,向文波參加湖南省大學生創業導師校園行啟動儀式暨首場創業名師大講堂活動,與大學生們分享自己的創業故事。在現場,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最近,湖南省第二批大學生創業導師名單公布,確定了200名創業導師入庫,向文波就在名單內。

記者注意到,此次入庫的導師中,還有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曉紅、山河星航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清華藍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群飛等。他們將結合自身經歷,為大學生創業提供精準指導和服務。

為什麼說“現在正是創業的最好時機”?

一方面,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的接受度相當高,放棄“鐵飯碗”去“下海”不再是稀奇事。另一方面,湖南從政策、基金、孵化、導師、課程、典型、宣傳等七個方面,部署了支持大學生創業“七個一”行動,為所有創業大學生提供一站式服務,讓大學生創業更有底氣。

此外,在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科技創新已經成為經濟蓬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只要腦子裡有想法、手裡頭有技術,誰都有機會投入到發展浪潮之中。比如,今年火遍全網的“杭州六小龍”,就是很好的例證。

湖南開啟全國高校“搖人”模式

今年以來,城市間的“搶人大戰”如火如荼,特別是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接連出台新政,引發大家廣泛關注。

全國多地“搶人”政策不斷升級,湖南如何聚集更多年輕人才?“推動大學生創業”是湖南的重要解法之一。

前不久,記者跟隨湖南省支持大學生創業“七個一”進校園活動團隊去到重慶。在西南大學,記者提前10分鐘趕到學校報告廳時,現場已是座無虛席,切身感受到了大學生們對來湖南創業的熱情與期待。

4月13日下午,湖南省支持大學生創業“七個一”進校園活動走進重慶大學。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璐 攝

4月14日下午,湖南省支持大學生創業“七個一”進校園活動走進西南大學。西南大學團委供圖

興養(重慶)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黃著龍是湖南株洲人,2年前從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計算機專業畢業。在獲知重慶大學專場活動消息後,他帶着腿傷趕來參加。

4月13日下午,興養(重慶)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黃著龍在路演現場。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璐 攝

前幾天,黃著龍高興地告訴記者,他們團隊在株洲市團委的引薦下,已經與當地的智慧醫療公司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他說要用親身經歷點贊湖南支持大學生創業的良好生態。

商界資本董事總經理李靖是重慶大學專場的專家評委,她坦言,這些年參加了不少大學生創業基金的評審,但像湖南出台這麼具體的支持政策並且在省外高校進行宣講的並不多。

從今年3月開始,活動已經陸續去到了全國多個城市,既有地處西北的六朝古都西安,也有東部發達城市上海、廈門、杭州、南京;既有西南明珠重慶,也有九省通衢武漢,還有北國冰城哈爾濱。參與項目路演環節的高校名單,可以列出一長串:西安交通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東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重慶科技大學浙江理工南京工業大學……在將“七個一”舉措精準送到全國大學生身邊的同時,湖南也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創業的“金種子”。

記者還注意到,在眾多路演項目中,既有聚焦新材料、人工智能、機器人研發、高精度顯示芯片等領域的項目,也有深耕低空經濟、深海定位、大健康、數字信息技術等領域的項目;既有關注食品加工、綠色礦業、林業工程等領域的項目,也有潛心現代農產品種質資源開發、裝備製造、“音樂+文旅”帶動鄉村振興等領域的項目。可以說,這些創業項目與湖南“4×4”現代化產業體系契合度很高。

4月29日,湖南省大學生創業導師校園行暨創業名師大講堂低空經濟專場活動在湖南信息學院舉辦。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銘俊 攝

得年輕人者得未來

無論是在基礎研究還是產業革命領域,年輕人最富有創造力,他們在創新方面具有壓倒性優勢。難怪有人會說,“抓住了年輕人,就抓住了城市的未來”。

要讓人才“流量”成為人才“留量”,持續擦亮對年輕人友好的城市底色是關鍵。

作為新一線城市,長沙購房成本最低,醫療、教育水平卻處於全國的第一方陣,是“低成本創業,高品質生活”的典型代表。

開放包容是城市吸引年輕人的另一重要氣質。在長沙,沒有地域的偏見,沒有資歷的門檻,無論是深耕科研的學者、投身創業的青年,還是鍾情於煙火生活的追夢者,都能在這片土地上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

比如,創新獎酬激勵。中南大學首創“兩個70%”政策,推動更多優質科技成果從“書架”走上“貨架”,培育出山河智能、博雲新材等一大批知名企業。依託中南大學技術在湖南設立的公司達到1000家以上,創造了“從研到發”的“造富神話”。

只有給人才“鬆綁減負”,讓更多年輕人才站C位,才能真正吸引高“研”值人才,讓他們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目前,湖南省級重點項目的負責人和骨幹中,青年人才的比例提高到了50%以上。

“湖南這片土壤,在如今,並不比沿海城市差,甚至更有優勢。”在廈門大學民間藝術與現代應用專業碩士畢業生、湖南熠集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創始人粟臻一看來,湖南所處地理位置優越,且文化多元、包容度高,“寶藏”滿滿。

如今,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帶上創業夢想來到湖南,一場青年與城市共同成長、雙向奔赴的故事正在發生。

END

來源丨湘伴

編輯丨梓欣 吳霞

編審丨朱麟 肖斌

▼ 掃碼查看專欄 ▼

長沙新聞

總編輯調查

說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文章內容、圖片、字體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