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圈日報”主要關注科研圈與研究者個體、科研圈與更廣闊的社會環境之間的重要互動。點擊 這裡 可以查看往期內容。
微信推送模式又雙叒叕變了!如果不想錯過更及時、更優質的學術資訊,別忘了點擊右下角的“
· 熱點事件
湘潭大學宿舍投毒案一審宣判死刑
據央視新聞消息,2025 年 4 月 7 日,湖南省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被告人周立人故意殺人案,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被告人周立人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人周立人與被害人張某某、被害人周某某系湘潭大學 2022 級碩士研究生。2024 年 4 月,周立人在與室友張某某、周某某發生多次爭吵後,向寢室內張某某、周某某共食的罐裝麥片內投放秋水仙鹼粉末;4 月 7 日,張某某食用該麥片後出現嘔吐等癥狀,併到醫院就診。4 月 13 日,張某某經搶救無效死亡。4 月 17 日,周立人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周立人為泄私憤,向寢室內兩名室友共食的罐裝麥片內投放劇毒物質,致張某某一人死亡,其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在張某某毒發搶救期間,刻意隱瞞事實,延誤救治,終致張某某多器官系統功能衰竭身亡;案發後,試圖隱匿和銷毀重要物證掩蓋罪行、逃避懲罰,犯罪動機卑劣,主觀惡性極深,社會影響惡劣,罪行極其嚴重,依法應予懲處。(央視新聞)
· 海外學界
哈佛大學等數十所美國高校的上百名國際學生被吊銷簽證
據《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消息,近日,美國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密歇根大學、加利福尼亞大學等數十所美國高校的至少 147 名國際學生突然被吊銷了簽證,且未被告知明確理由。其中,僅加利福尼亞大學一所高校的多個分校就出現了數十例此類事件。目前,多名學生已對美國政府提起訴訟。
據哈佛大學校報《哈佛深紅報》(the harvard crimson)消息,這些學生在簽證被吊銷之前並未收到任何通知,而是在各高校例行審查學生和交流訪問者信息系統(sevis,美國國土安全部追蹤學生簽證的數據庫)時才發現簽證被吊銷。據悉,儘管此前已有一些國際學生因參與巴勒斯坦相關抗議活動而被吊銷簽證,但此次被吊銷簽證的學生中更多人與抗議活動並無關聯,有些只在幾年前出現過交通違章等輕度違規行為(此類行為通常不會導致簽證吊銷),而另一些學生既未參與任何抗議活動,也未犯下任何罪行。當地時間 4 月 2 日,哈佛大學國際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建議學生評估旅行風險,謹慎考慮離開美國。(《紐約時報》《哈佛深紅報》)
· 人工智能
我國超導量子計算機成功運行十億 ai 大模型微調任務,為全球首次
據《科技日報》消息,近日,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宣布,本源量子計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與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機構合作,在中國自主研發的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真機上,成功完成了十億級參數 ai 大模型微調任務,這是全球首次在量子計算機真機上進行此類嘗試。
微調是指在通用大模型的基礎上,通過使用特定領域的數據進一步訓練,以適應醫療診斷、金融風控等專業場景的需求。此次的實驗結果顯示,在參數量減少 76% 的情況下,訓練效果提升了 8.4%。這一成果不僅驗證了量子計算在實現大型 ai 模型輕量化方面的潛力,同時也為緩解當前大模型對算力需求過高的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這是量子計算首次“真機實戰” ai 大模型任務,證明了現有硬件已能初步支撐大模型微調。(《科技日報》)
斯坦福大學發布《2025 年 ai 指數報告》,谷歌、openai 和 deepseek 位列第一梯隊
谷歌、openai 和 deepseek 位列全球 ai 第一梯隊(圖片來源: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
據《自然》新聞(nature news)消息,當地時間 4 月 7 日,美國斯坦福大學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hai)發布了《2025 年 ai 指數報告》。報告顯示,按照聊天機器人競技場(chatbot arena)上人類對不同聊天機器人回答的偏好來衡量,目前谷歌、openai 和 deepseek 位列全球第一梯隊。此外,頂尖 ai 模型間的性能差距正在縮小,而 2024 年成了小 ai 模型的突破之年。
該報告揭示了目前 ai 領域的 12 個方面:(1)ai 在嚴苛基準測試中的表現持續提升;(2)ai 正日益融入日常生活;(3)企業全面投入 ai,推動投資和使用創下新高,同時越來越多研究表明 ai 提高了生產力並有助於縮小勞動力中的技能差距;(4)美國在頂級 ai 模型的產出上仍處於領先地位,但中國正在縮小性能差距;(5)在主要工業模型開發商中,標準化的負責任 ai(rai)評估依然罕見;(6)全球對 ai 的樂觀情緒正在上升,但地區間的深刻分歧依然存在;(7)ai 變得更高效、更經濟、更易獲得;(8)各國政府正在加強對 ai 的監管和投資;(9)ai 和計算機科學教育正在全球推廣,目前三分之二的國家已經提供或計劃提供 k-12 計算機科學教育,但在基礎設施和師資人才方面還存在不足;(10)工業界在 ai 領域飛速前進,近 90% 的知名 ai 模型來自工業界,但頂尖 ai 模型的性能差距正在縮小;(11)ai 榮獲諾貝爾獎和圖靈獎,體現了 ai 對科學領域日益增長的重要性;(12)複雜推理仍然是一個挑戰。此外,該報告也提醒,生成式 ai 仍存在偏見和“幻覺”等問題,需要持續改進。(《自然》新聞,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研究所)
· 生物醫藥
科學家揭示免疫系統影響情緒和大腦功能的機制
一些人在經歷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發作後,會出現持續的情緒波動和行為變化。此前一些研究表明,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因子確實會影響情緒和大腦功能,但不清楚具體的發生位置和作用機制。在兩篇近日發表於《細胞》(cell)的論文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研究人員揭示了大腦與免疫系統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闡明了炎症、情緒和行為之間的聯繫。
研究人員利用小鼠模型,重點研究了幾種關鍵的細胞因子在大腦特定區域的作用。其中,麻省理工學院團隊聚焦於大腦中負責處理恐懼和壓力等情緒的杏仁核,在實驗中觀察了促炎細胞因子 il-17a 和 il-17c 以及抗炎細胞因子 il-10 對杏仁核的影響。結果發現,il-17a 和 il-17c 會增加杏仁核活動,小鼠因此表現出更多的焦慮樣行為,而阻斷 il-17a 受體反而也會加劇焦慮;il-10 則可減少焦慮。這表明促炎和抗炎信號可以直接作用於大腦細胞,雙向調節情緒和行為。而哈佛大學醫學院團隊則利用孤獨症樣小鼠模型重點探究了 il-17 家族的其他成員(il-17a, il-17b, il-17e, il-17f)對社交行為的影響。在為這些小鼠注射這些細胞因子後,研究人員觀察到,孤獨症樣小鼠的社交興趣有所增強,重複行為減少。該研究提示 il-17e 可能是一種類似於血清素和多巴胺的神經調節劑。這些發現為理解炎症影響情緒和行為提供了關鍵的分子和細胞層面的證據。基於此,未來有望開發通過調節外周免疫信號來治療孤獨症、焦慮症等疾病的新療法,而無須使用需要穿過血腦屏障才能作用於大腦的傳統精神藥物。(哈佛大學醫學院)
編寫:苑赫恬、莫喻楓、楊夢、黃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