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小學,已經招不到新學生了

文/侯恬

韓國小學正面臨生源斷檔。

韓國教育部門數據顯示,在光州市,全市155所小學總共只招到9969名一年級新生,較去年減少1423人,平均每班僅20.4名。其中17所小學新生數量不足15人。

全羅南道,轄區內小學一年級新生共10108人,較去年減少1047人,有32所小學沒有招到一年級新生。

教師組織預測,到2033年,韓國平均每班學生人數可能會從目前的21.1人降至9.3人。2060年降至5.5人,再過十年降至2.7人。

相比小學,韓國幼兒園更早感受到人口減少帶來的影響。根據統計,去年一年韓國全國範圍內關閉的幼兒園就多達121所。

韓國日報》另一篇報道稱,幼兒教師的招聘數量急劇減少。2024學年韓國全國幼兒園教師新錄用考試選拔人員共有304名,相比去年驟降28%。在總和生育率最低的首爾,乾脆不招聘公立幼兒園的新教師了。

學齡人數急劇下降的背後,是不斷下降的出生率及結婚率

近年來,韓國人口出生率持續走低。韓國總和生育率,即平均每名育齡婦女生育子女數,自2018年來就低於1。

到2023年,韓國結婚登記數驟降至19.37萬對,僅為十年前的六成,新生兒人數跌破23萬,總和生育率降至0.72,雙雙創下有相關記錄以來的新低。去年,韓國總和生育率小幅上升至0.74左右,但仍遠低於確保人口結構穩定所需的2.1。

學齡人口大幅度減少的情況下,韓國中小學不得不自尋“活路”。

部分地理位置距離較近的學校開始共同開辦課程,由於生源減少,這些學校難湊齊藝術、體育、技術等科目的任課老師,於是便每學期開設聯合教育周,彌補單個學校教育資源的不足。另外,合併男女校,也成為保住學校的方法之一。

一些沒有新生入學的學校,甚至想出招收渴望讀書的老人維持運營。2023年,在韓國六大廣域市之一的蔚山市,蔚山小學140位55歲以上的“高齡新生”,身穿紫色夾克衫,參加了入學儀式。

蔚山小學140位“高齡新生”入學儀式

除歷史等通識教育課程外,他們還可以參加社團活動、野餐、運動日和修學旅行等校園活動。

少子化問題困擾着東亞社會。長期以來,日本政府通過增加兒童保育補貼、提供育兒休假等福利政策來努力提高生育率,並認為2030年初是扭轉人口危機的關鍵時期。韓國政府同樣如此。在過去近20年中,韓國歷屆政府累計投入超過379.8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88萬億元)用於應對。

去年年初,韓國保健福祉部宣布大幅提高對兩歲以下嬰幼兒父母的補貼,以進一步鼓勵生育。新政策規定,家中有1歲以下嬰兒的父母每月可獲100萬韓元補貼(約合人民幣4990元),撫育1至2歲幼兒的父母每月可獲50萬韓元補貼。

韓國政府為促進生育進一步加大補貼力度

隨着“回聲嬰兒潮”(即“嬰兒潮”一代的子女)一代進入婚育年齡,以及韓國政策力度的加碼,韓國生育率在2024年首次出現反彈。

但這種小幅反彈,仍難以真正扭轉使韓國少子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