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糜夢逸 記者 黃艷/文 施向輝/攝)講台上方的星空是什麼?是愛讀書的老師們帶着底氣走上講台所擁有的眼界,能看到上方的蒼穹,也能體會腳下的沃土。12月18日下午,南京市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的六名高中名師,分享了自己的深度閱讀感悟,也回應了學校第六屆讀書報告會的主題——“講台上方的星空”。
6名彙報教師來自不同學科,共同的愛好是讀書。
語文教師張小路分享的是閱讀《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的感受。在他看來,書中有着飽含思辨的流暢敘述,從哲學思想、官僚制度、政治文化、社會心理和理想人格等層面,分析儒家文化的精神特質以及儒家社會與政治的本質特徵,論述儒家文化在中國走向現代化過程中的角色與命運。
物理教師沈志桃分享的是《人類簡史》。他表示,作者在書中談到了科技進步與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前沿技術對人類未來可能產生的深遠影響。他提出了許多發人深省的問題,如人類是否會被技術超越,我們如何面對生物技術帶來的倫理困境等,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地理教師汪明艷分享了自己愛看的《閑話中國人》,作者從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積澱里,對生活現象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從具體到抽象,從抽象到具體,發掘着文化的內核,闡發了中國文化的要旨。這本書以一種獨特的“閑筆”風格來探討中國文化,避免了傳統專著的抽象、理論化和枯燥。
歷史教師吳英傑閱讀了近現代著名史學家蒙文通的《蒙文通學記》。這是一本談治學態度和方法的著作。他說,教育是一項客觀的工作,但是教育者的主觀作用是不可忽視的,這就與教育者所具備的觀念、認識有很大關聯,所以必須要有科學的教育方法和原則做指導。
政治教師陸慕予分享的書籍是《巨流河》。這是著名學者齊邦媛女士歷時4年,在84歲高齡完成的一部個人回憶錄。在這本書中,齊邦媛女士不僅記錄了個人的悲歡離合,更深入地探討了人性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她筆下的人物形象鮮活而立體,無論是英勇的戰士、智慧的學者,還是普通的百姓,都展現了人性的光輝和堅韌。尤其讓人看到了她作為一名女性,在動蕩年代中的成長與堅守,以及她對家國情懷的深刻感悟。
語文教師朱從國分享的是閱讀《煙水氣與帝王州——南京人文史》的感受。貫穿全書的四條主線——王氣隱顯、文脈綿延、商貿集散、佳麗沉浮,最重要的就是文脈傳承,展現南京“世界文學之都”的風采。書的主名正是四條主線的凝聚。準確地說,這套書是學術普及著作,意圖在艱深的學術研究與大眾閱讀中間充當一座橋樑。
國家督學、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委員會委員成尚榮作為點評嘉賓對6名教師的分享一一點評。同時他表示,要向讀書報告會致敬、向6名讀書報告人致敬、向“講台上方的星空”主題致敬、向倡導讀書的金中河西穆耕森校長致敬。成尚榮先生說,6名老師是老師、是讀書人,而且是學問家、是研究者。他借用特級教師洪宗禮的話鼓勵老師們:我們站在講台前想站穩講台,必須要站到書架上去。鼓勵大家每天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