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闖入決賽,為何17歲中專生火遍全網而15歲初中生無人關注?來聽聽教育專家的解讀

姜萍是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舉辦以來首位闖進決賽的中專在讀生。入圍決賽的名單中,襯托姜萍的多是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劍橋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等海內外名校的高材生。

17歲,中專生,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預賽成績第12名……當這些標籤貼在姜萍身上,網友驚呼,“一名腳踩縫紉機的中專生,吊打名校數學天才”,姜萍想不火都難。

姜萍火遍全網,成為近段時間人們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網友的態度也出現分化。

挺姜萍的相信她有數學天賦,秉持對數學的熱愛,在名師指點及個人刻苦自學鑽研下,才能在預賽中取得不俗的成績。不過,也有一部分網友對於姜萍的初賽成績存疑。

但不管是相信姜萍有數學天賦的人還是質疑姜萍初賽成績的人,都急切盼望着能看到姜萍的決賽成績,以便佐證自己的判斷。

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預選賽為開卷考試,允許查閱、參考線上/線下資料。由於今年賽事首次向ai開放,組委會允許使用編程軟件答題,但禁止與他人討論、外傳賽題以及其他一切形式的作弊行為。

記者了解到,和預賽開卷不同,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決賽形式為線上個人閉卷賽。參賽選手可以選擇比賽窗口期(北京時間6月22日0:00-24:00)內任意連續的8小時作答。考試期間可以有2次小休機會,每次30分鐘,小休時間計算在8小時作答時間內。

阿里巴巴達摩院6月21日發布的決賽通知稱,決賽分五個賽道,選手需要選擇一個賽道才可以進入答題界面。

五個賽道分別是代數與數論、幾何與拓撲、分析與方程、組合與概率以及應用與計算數學。

決賽的獨立閱卷組將分賽道閱卷,再交叉複審、核驗。

組委會強調,嚴禁任何形式的作弊行為,要求選手們誠信考試,獨立完成所有題目。“如發現違規行為,將被取消評獎資格。”

本屆競賽決賽的獲獎名單將於8月公布。姜萍在決賽中表現如何,要等到那個時候才能知曉。

闖入今年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的選手中,17歲的姜萍年齡並不是最小。

排名預賽26名的鄧樂言和第172名的朱睿軒,均為上海市民辦華育中學初三學生。若以六歲入讀小學來算,他們的年齡只有15歲。

然而,14歲、初中學生、闖入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這些標籤卻沒有讓鄧樂言和朱睿軒火遍全網。

在教育專家看來,“姜萍”的話題之所以上熱搜榜,網友產生共情的一個重要引爆點,是“普職分流”這個社會長期關注的熱點話題。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指出,在現實中,中職被視為低人一等、“差生”才接受的教育。因此,當學服裝設計專業的中專生薑萍在強手如林的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中取得預賽第12名的成績,令很多人大感意外。

正是這種反差,讓姜萍的故事具有了“爆冷”的強大張力。

“從發展學生個性、興趣角度說,中專生薑萍的成長經歷,給我國學校辦學,以及教育評價改革,有很強的現實啟示意義。”熊丙奇表示。

當前,家長普遍存在“普職分流焦慮症”,從而導致中考競爭加劇,進而影響“雙減”政策的落實。

熊丙奇認為,實行普職分流本身並沒有問題。但問題在於,分流變成了分層,普職分流不是學生根據自身能力、興趣進行的自主選擇,而是按分數進行的“被動選擇”。

“要緩解家長的焦慮,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出路不是擴大普高招生、提高普職比,而是擴大學生的選擇,以及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培養。”熊丙奇建議。

為緩解普職分流焦慮,各地在推進普職融通,包括建立普高和中職的轉學制度,允許普高生和中職生互轉。在熊丙奇看來,要讓這一轉學制度真正促進普職平等發展,需要中職校提高文化課以及技能課程的質量,讓中職學生擁有“知識+技能”的發展優勢。

姜萍得以在有影響力的數學競賽中嶄露頭角,除了她自身的天賦、努力外,還有很偶然地遇到名師的“運氣”。這就提出一個問題:如何讓每個學生的天賦、特長都被發現,讓偶然變為必然?

熊丙奇認為,這需要改革教育評價體系,不能再用單一的總分標準、一把尺子評價所有學生。我國中高考主要用考生的所有科目考試總分進行排序、結合學生的志願進行錄取。這屬於“總分公平”,但容易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在“總分評價”模式中,偏科的學生就很吃虧。

“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恰恰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這就需要打破總分評價模式,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或者在總分評價模式基礎上,探索給偏科人才脫穎而出機會的破格錄取制度。”熊丙奇建議說。

針對“姜萍現象”,北京大學教育學院研究員盧曉東則給出了另一種解讀。

盧曉東撰文指出,大家如此關注姜萍,並不僅僅是關注一名中專女生,更是關注國家和民族生死攸關的創新人才培養問題。

盧曉東表示,作為人口大國,從智力分布看,我國的數學創新人才理應輩出;我國也是以奧數為特徵的數學教育大國,奧數金牌選手的名單很長;相比物理和化學等基礎學科,數學研究不需要複雜和昂貴的儀器設備,因此,我國也理應在數學領域為人類作出更多貢獻。“然而過去多年,我國大陸地區並沒有培養出一名菲爾茲獎獲得者,反而鄰國日本培養出3名菲爾茲獎得主,越南培養出1名菲爾茲獎得主,2022年韓國也培養出1名菲爾茲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