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上海高考:80後家長說對成績要求不高,旅行被列入考後“心愿清單”

6月9日,為期三天的2024年上海高考落下帷幕,5.4萬名考生將翻開人生新的一頁。今年的送考家長中,陸續出現了“80後”的身影。這些年輕的父母都談到了對孩子的尊重和理解,特別是當下更多元的選擇,也讓他們對孩子的成績不那麼緊張。

經歷了緊張的備戰,考生們也紛紛開始新的打算。和親朋好友一起去旅行、學習一項新的技能、吃吃喝喝享受快樂假期……這些都被列入大家的“心愿清單”。

1980年出生的沈小峰(左一)作為一名考生家長,在考點外等待孩子出考場。  本文圖均為 澎湃新聞記者 韓曉蓉 圖

“80後”家長送考:對孩子要求不高,我們尊重他

這幾天,1980年出生的沈小峰和1983年出生的謝曉蘭雙雙送考,他們的孩子是上海市盧灣高級中學高三(7)班的學生。

“我對孩子的要求不高,對於大學目標,他自己的喜歡最重要,我們尊重他。”沈小峰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他和孩子一樣都喜歡下國際象棋,平時周末會和孩子一起下棋減壓,另外孩子還喜歡機器人,參加了學校的機器人社團,“雖然我不懂機器人,不懂人工智能,但我和他媽媽會一起做最忠實的聽眾和觀眾。”

上海市盧灣高級中學高三(2)班的班主任毛忠潔(左一)是一名95後,她認為80後家長更開明。

上海市盧灣高級中學高三(2)班的班主任毛忠潔是一名95後。她告訴記者,其所帶班級孩子的家長,差不多一半是70後,一半是80後,“我感覺80後的家長更開明。”毛忠潔說,比如班上有學生說最近有點累,想請假在家休息半天,80後家長會同意並幫孩子請假,“如果是我的家長,應該是不會同意的。”毛忠潔笑着說,她能夠理解80後家長對孩子的包容,也為此感到開心。

2024年6月7日,在上財北郊高考考點外等待的家長們。

在上海市大同中學考點,四位一起熱聊的家長中兩位是“70後”、兩位是“80後”。“作為一名‘80後’家長,我希望孩子能取得好成績,但我不會過於苛求孩子只追求高分數。”劉女士坦言,現在的時代不一樣了,孩子的出路更加多元,“我尊重孩子的個人選擇,只要孩子儘力而為,我就很滿意了。”

6月9日下午,2024年上海高考進才中學考點正在進行外語聽說測試。

高考結束後最想做的事:帶上父母去旅行

6月9日,外語聽說測試結束後,在上海市進才中學考點,澎湃新聞記者碰到了走出考場的小雷同學。

考生小雷高考結束後最想做的事是帶上父母去旅行  

小雷同學一臉輕鬆,在外等候的父母送上鮮花,一家人開心地在考點門前合影留念。

談及高考後最想做的事,小雷說“帶上父母去旅行。”

小雷媽媽告訴記者,機票已經訂好了,一家人簡單休整後,6月10日就直飛成都。

出行的費用主要從小雷積攢的壓歲錢和零花錢里支出。“爸爸媽媽陪着我,跟我一起經歷高考,他們很辛苦,等後面考上了大學,如果不在上海本地,可能陪他們的時間會少了,所以現在有時間就多陪陪他們。”小雷說。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高考結束後,旅行被不少考生列入心愿清單。吃吃喝喝“放飛自我”也是許多人期待的,“我是乾飯人!學習讓我瘦掉的肉,我想把它們吃回來。”考生小林邊說邊咯咯地笑。

高考結束了,小雷一家在考點前留影紀念。  

此外,很多考生也希望學習一項新的技能。比如有人想考駕照,有人想學一門新的語言或者學習畫畫、編程甚至學習燒飯等,還有人說想在暑期打工磨礪自己。當然也有考生表示不會放鬆,接下來等待成績放榜期間,會再加把勁,為志願填報和高校的提前面試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