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通識教育中國道路!第七屆大學通識教育聯盟年會在中大舉辦

5月18日至19日,第七屆大學通識教育聯盟年會在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舉辦,全國100餘所高校逾350位專家學者相聚,剖析中國通識教育現狀,擘畫中國高等教育未來。18日上午,開幕式召開,由中大副校長謝湜主持。

中大黨委書記陳春聲致辭時指出,通識教育應以價值塑造為引導,學科融通為途徑,進行能力培養與知識傳授,推動學生對中國與世界、自我與社會的深入理解,養成其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國際視野與專業素養。既有懷抱“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的情懷與格局,也能積極回應世俗規則與時代問題。中大將與各高校一起,共同為中國大學的通識教育乃至整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北京大學未來教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北大原校長林建華以《人工智能時代更需通識教育》為題作開場報告。他認為,人工智能時代,大學的未來發展趨勢是打開學科邊界、學習邊界、學校邊界,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成長體驗,利用ai拓展知識領域,使人更具創造力。他強調,教育的目的是釋放人的內在潛力、使人成長成熟,教育的真正意義不僅僅是傳授顯性知識,更要注重默會知識的建構。他從“知識與大學演化”“人工智能對大學的挑戰”“人類的知識活動”等方面闡釋教育的真正意義,引領大家關注回歸教育的根本面向。

隨後,大學通識教育聯盟秘書長、清華大學新雅書院講席教授甘陽介紹了聯盟近期工作,通報了理事會成員變更情況,並宣讀新加入聯盟的11所院校名單。目前共有83所高校為聯盟成員單位。

大會邀請了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北大元培學院院長李猛、復旦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孫向晨、南方醫科大學校長黎孟楓、中大副校長謝湜等13位通識教育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作主旨報告,他們分享各院校在通識教育方面的經驗做法,從不同角度回應如何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大學通識教育。

年會為期兩天,還舉辦了六場分論壇,主題為“經典文本”“多學科交叉課程建設”“人工智能”“通識與拔尖人才培養”“書院制建設”“科學與人文”。嘉賓結合教育領域實踐經驗,在交流中互相啟發,共同探討未來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發展的路徑與方法,為進一步推動通識教育在中國高校的開展、探索通識教育的中國道路凝聚共識、匯聚力量、共創輝煌。

據介紹,大學通識教育聯盟由北大、清華、復旦、中大於2015年共同發起創立,旨在推動中國高校通識教育的發展,增進高校在通識教育方面的相互交流、協作與支持。據悉,當年四校聯盟的第一次工作會議就在中大南校園舉行。時值中大建校一百周年,中大博雅學院(通識教育部)、人文高等研究院成立十五周年之際,大學通識教育聯盟年會再回中大召開,為百年華誕獻上一份特別的禮物。

文丨記者 陳亮 實習生 羅鈺涵

通訊員 吳海

圖丨學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