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專家、校長齊聚!樂從這場科學教育發展論壇乾貨滿滿

順德樂從科學教育邁入新階段。5月19日,“順德·師說”粵港澳中小學科學教育發展論壇暨順德區教育發展中心與季華實驗室簽約授牌儀式在佛山市順德區樂從第一實驗學校舉行。

現場教育大咖雲集,專家學者們集思廣益,共謀順德科學教育之高質量發展藍圖。活動邀請到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中山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科學教育方面的眾多專家教授以及粵港澳地區引領科學教育的中小學校長作主題報告,來自順德區內外126所學校238位教師參加活動。

活動現場

活動由教育部國別與區域研究基地華南師範大學港澳研究中心、香港校長專業發展促進會主辦,佛山市順德區教育發展中心、順德區樂從鎮教育辦公室、順德區樂從第一實驗學校承辦,旨在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教育部等文件要求,推動順德“教育二十條”走深走實,做好教育“雙減”中的科學教育加法。

“在香港,航天教育、信息科技已經納入中小學科學教育的範疇,同時不少學生為此來到內地開展研習活動。”教育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副主任舒剛波在視頻致辭中以香港大力推動科學教育發展為例,對順德提出了加強科學教育、打造好中小學科學教育平台、開展常態化科學教育三個建議。

舒剛波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讓更多港澳青少年走進順德、走進學校,促進科學教育常態化發展,促進大灣區的科學教育進步。“希望今天的粵港澳中小學科學教育發展論壇,能打造成為品牌項目。”舒剛波說。

教育部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副主任舒剛波作視頻致辭

“義務教育學段拔尖人才培養對於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本次活動是教育部區域與國別研究基地華南師範大學港澳研究中心主辦的年度高端學術會議,也是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與樂從第一實驗學校之間打造校際合作標杆平台的一次積極嘗試。”活動上,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李盛兵希望藉此機會,推進落實教育部等十八部門《關於加強新時代中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意見》部署要求,促進樂從第一實驗學校在拔尖創新人才“早識別、早培養”教學科研方向凝練特色、形成典型經驗,做好引領示範。

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李盛兵致辭

今年4月初,順德區發布教育高質量發展“二十條”,提出到2026年,順德“學區有優校、校校有優師、生生有優教、人人有優長”的“四優”高質量教育體系基本形成,新時代高質量教育的順德新樣態基本構建,現代化教育強區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在此背景下,順德區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翠芬誠邀教育同仁們,“把握良機,用心聆聽專家的真知灼見,相互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探索可推廣、可模仿的成功案例,攜手打造具有順德特色、閃耀亮點的科學教育典範。”

同時,李翠芬指出,此次活動是順德“教育二十條”落地實施後的首次高端對話,它不僅響應了國家與省市對教育工作的戰略部署,更旨在加速推動大中小學科學教育一體化進程,全面提升順德學子的科學素養,旨在為全國科學教育領域貢獻“順德模式”與“順德智慧”。

順德區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翠芬致辭

開幕式上,還舉行了順德區教育發展中心與季華實驗室簽約儀式雙方將圍繞科普特定主題,邀請知名專家參與交流,打造“季華實驗室進校園”的高端示範品牌;共同舉辦科普活動,讓創新成果走進校園,推動科研成果科普化;推出系列研學及科普實踐活動,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究欲。

隨後,作為落實雙方合作內容的實施單位,季華實驗室向樂從第一實驗學校授予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校銘牌

順德區教育發展中心與季華實驗室簽約儀式

季華實驗室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校授牌

當前,順德正全力以赴推進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全學段貫通培養行動,強化科學教育,培育學生科學素養。此次簽約和授牌,標誌着順德科學教育邁入新階段,它將促進科研單位與校際間的交流合作,形成集群效應,帶動區域科學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這也為科學教育的改革與實踐提供了一條新的“順德路徑”。

值得關注的是,這是“順德·師說”教育講壇品牌活動首次走進鎮街學校,藉助高校高端平台,全新探索區-鎮-校聯合舉辦新模式,本次活動主題報告環節共設置了14場報告,緊緊圍繞“科學與創新:粵港澳中小學科學教育合作發展”主題,教育部與高校專家教授進行政策解讀、理論闡釋,粵港澳中小學校長進行實踐經驗分享,共同助力順德教育高質量發展。

活動合影留念

來源:佛山市新聞傳媒中心、樂從第一實驗學校、佛山新聞網
編輯:佛山新聞網 蘇曉彤
審校:岑熾暉、麥麗敏、劉曦瑩、鍾美花、唐佳輝

lec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