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5月15日電 題:港生浙江學藝 冀借鑒越劇“出圈”經驗推廣粵劇
作者 童笑雨
在浙江音樂學院排練廳里,越劇悠揚的唱腔與粵劇的抑揚頓挫交織。
第二屆浙江音樂學院青年戲劇周暨香港演藝學院“演藝夏令營”開幕儀式日前在浙江杭州舉行。根據安排,未來一周,浙江和香港的教師將分別教授兩地學生越劇和粵劇的表演、演奏技巧,並舉行彙報演出。
5月14日,第二屆浙江音樂學院青年戲劇周暨香港演藝學院“演藝夏令營”開幕儀式在浙江杭州舉行。圖為香港演藝學院學生在上越劇課。 張斌 攝
越劇有“中國歌劇”之稱,浙江是發源地。粵劇源自南戲,流行於廣東、廣西和港澳地區。浙江音樂學院與香港演藝學院自2017年起就一直保持着交流與合作,此次是香港演藝學院第三年來浙江音樂學院開展“演藝夏令營”。
全國百名優秀戲曲教師、浙江音樂學院戲劇系教授金彩芳此次開設的是越劇花旦班,教授的是越劇傳統劇目《杜十娘·沉箱》。巧的是,在粵劇中,也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同樣的故事,兩者的表演方式卻完全不同。
“老師,唱詞中‘不幸’的‘幸’在越劇中該怎麼念?”“要讀成‘yin’。”上課的第一天,金彩芳針對越劇的念白、唱腔和身段進行示範教學。香港演藝學院的學生們也拿着筆,在唱詞上一句句標註讀音。
5月14日,第二屆浙江音樂學院青年戲劇周暨香港演藝學院“演藝夏令營”開幕儀式在浙江杭州舉行。圖為香港演藝學院學生跟隨金彩芳(右二)學習越劇。 童笑雨 攝
香港演藝學院戲曲系學生周樂兒練習越劇《杜十娘·沉箱》時,感受到了粵劇與越劇唱腔的差異。“越劇細膩的情感表達,對未來我的粵劇表演有很大幫助。”
在隔壁教室,經過香港演藝學院老師們的示範,浙江音樂學院學生邵露燁發現,粵劇的身段比較輕巧,而越劇更婉轉。
5月14日,第二屆浙江音樂學院青年戲劇周暨香港演藝學院“演藝夏令營”開幕儀式在浙江杭州舉行。圖為浙江音樂學院學生(左一)跟隨香港演藝學院教師學粵劇。 童笑雨 攝
“越劇是用身形去配合音樂,但粵劇則是用鑼鼓配合身段,我們的風格完全不同。”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院表演課教師鄒麗玉希望,在這幾天的教學中,能將粵劇的手眼身法步傳授給浙江的學生,讓更多人認識、了解粵劇。
2023年,越劇《新龍門客棧》火了,演員陳麗君也隨之出圈,讓更多年輕人愛上越劇。周樂兒希望,將這幾天的所學融入今後的粵劇表演,她想像越劇演員陳麗君一樣,為粵劇的傳播和推廣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無論越劇還是粵劇,都不是一成不變的,尤其是越劇,最大的特點就是善於吸收不同藝術的特色。”金彩芳表示,此次活動,對於越劇和粵劇而言,都是難得的交流機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