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萬大學生嫌多,一千萬新生兒嫌少 ; 一說文化5000年,一說福利剛起步 ; 35歲辭退嫌老,60歲退休嫌小; 人生遠離房,婚,孩,賭,毒。幸福,自由,時間,全是你的。”這段話表達的現象是我國未來幾十年的真實社會寫照。
2024年,根據教育部統計數據,我國即將迎來高校畢業生人數達1179萬,同比增加21萬,增幅達2%,這龐大的畢業生隊伍,主要由2002年出生的新一代組成。自2022年到2018年我國每年出生總人口都在1500萬以上,2002年是1647萬中,2018年後我國新生兒出生總人口1000萬以下。也就是說未來十六七年,每年高校畢業生都在千萬左右,但是二十年後,畢業生就會降到幾百萬了,那時候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5億左右……應該是最艱難的時刻了。隨着就業壓力增大,住房、教育、醫療等成為了年輕人身上的三座大山,在無奈之下,現在很多年輕人開始不婚不孕,不談戀愛,不社交,於是就出現了開頭所描述對那種社會現象了。
這一問題的根源究竟在哪裡?如何解決這一現象帶來的社會矛盾和問題?隨着老年人口增多,新生兒數量逐漸減少,大學生卻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就業問題。這似乎是一副現實的寫照。在就業市場上,隨着就業人數的增加,用人單位對於新畢業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然而,許多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根本無法達到高薪工作的標準,卻又不願意妥協,接受一些薪酬較低的工作。這使得很多大學生感到沮喪,有的甚至在家中“躺平”,過着依賴家庭的生活。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我們需要從教育入手,進行教育改革,使應屆畢業生的技能更符合時代崗位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大企業也應該承擔社會責任,培養一些應屆實習生。政府在必要的時候可以提供一些補助,以確保這一過程的順利進行。否則,就會出現一種尷尬的局面,畢業生技能不符合標準,而企業門檻又過高,導致湧入社會的無業人員增多,從而引發治安問題。因此,教育和企業都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革,才能夠真正解決這一就業困局。
此外,大學生需要正確認識自己,擺正心態,找一份工作先乾著,先就業再擇業,一步一個腳印,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