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了幾年波折,我終於來到西班牙讀研,一年學費只要一千多歐!

經歷了疫情和父母的不支持,我最終還是出國留學了

受訪小姐姐本科畢業於新疆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歷經三年疫情和父母反對,始終堅持要出國留學。最終如願以償,去了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教育學院,攻讀語言文學教育教學法專業碩士。為什麼她一定要去西班牙?去了之後怎麼樣?

文字整理:Lynn / 圖片來源:受訪學生拍攝


西班牙留學

曲折的留學經歷

我的出國經歷跟大家不太一樣。我在大三時就決定要出國了。但很不巧,遇到了疫情,我媽媽完全不接受那時候讓我出國,可一直拖着也不是事兒,沒辦法,我只能先工作。

我找了一份跟本科專業比較對口的工作。一段時間後,我覺得不能再這樣浪費時間,以我對自己的了解,我不認為自己工作幾年後還能再重新撿起課本,到那時候,我可能已無法再沉下心來學習了。

於是我辭職了,並給我爸媽手寫了一封信,大意是:我現在不想上班。既然已經決定出國留學,就想去做我真正想做的事。我知道你們無法接受我現在就辭職出國,那就讓我們都靜一靜吧。

留下這封信,我買了機票就走了。我獨自去成都待了三四個月,後來去薩拉曼卡大學北京分校區,讀了一年的西班牙語言課程,為了證明我的決心,我還參加了西語考試,成績達標。爸媽依舊不想讓我出國,但看到我如此堅持,也拿到了合格的語言成績,疫情也告一段落了,所以最終他們還是妥協了。

這就是我的留學,很曲折,很漫長。


西班牙留學

為什麼想去西班牙

這個原因說起來很奇幻。讀高中時,芒果台有一欄綜藝叫《花兒與少年》,第一期節目組就去了西班牙,意大利,在歐洲國家繞了一圈,我對他們去巴塞羅那參觀聖家堂那一期印象非常深刻。當時感嘆:世界上竟然還有這樣一個地方?我一定要去看看。

當時還沒想過要留學,只想着以後自己工作賺錢,出國旅行。直到上大學時,我媽有位朋友說,女孩子要多出去看看,不要老待在家跟前,建議我考慮去留學

當時我媽也贊同。我媽其實很早就想讓我去留學,只是在我讀初中的時候,她有位在美國工作的朋友說,小女孩太早出國不好,所以這事就被擱置了。等我讀了大學,想出國讀研,我媽認為研究生時間短,我也長大了,能照顧好自己,就接受了。

至於去哪個國家嘛,英美費用太高,我沒考慮。一開始我考慮新加坡,但尷尬的是,我讀漢語言文學專業,研究生申請很難。馬來西亞日本我又不喜歡,覺得沒意思,既然出國,我想主打一個體驗。所以我把目光轉向了歐洲

拿出歐洲地圖,我一下就看到了西班牙,然後就確定了:我要去西班牙


西班牙留學

錄取作廢,提前出國

本來我應該去年就來西班牙,當時我已經拿到了巴塞羅那自治大學酒店管理專業的錄取,但由於我們正處於疫情管控期間,無法按時去學校上課。

那時西班牙已經沒有網課了,必須面授,且我的專業不是幾門課同時上,而是先上一門課,三周後結課考試,再進行下一門課。等我們解封時,已經晚了近兩個月有兩門課已經結課了,而我壓根沒上,因此學校不接受我延遲入學,只能第二年重新申請

在國內待着也沒什麼事干,我媽說,你乾脆重新辦簽證,先去了西班牙再說。於是我拿着語言學校的offer辦了簽證,來到了西班牙。

來到西班牙,我先讀了一段時間語言。當時需要用我的語言成績去申請學校,我原先在國內考的證書這邊學校不認可,需要重新參加西語水平測試。那段時間我非常焦慮,每天晚上睡不着。考完後等了一個月都沒出成績,我每天發郵件問,我說我着急等這個成績單,等不到的話會影響我的申請。

對方就輕飄飄地給我回了一句:我知道你很急,但是你別急,會有辦法的。後來給我說,因為是機考,系統丟失了我的信息,讓我重新考。


西班牙留學-決定換專業申請

因為我的西語水平有所提高,所以這次申請,我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因為這幾個原因,我放棄了學習酒店管理。

首先,當初想學酒店管理,是因為將來想留在西班牙工作,旅遊類專業更容易就業。出國後有段時間父母生病了,我突然覺得,作為獨生子女,我不能長時間留在海外,還是要回歸家庭

其次,酒店管理專業偏實踐,半年上課半年實習,一共要讀兩年。我跟上屆的學姐聊過,歐洲經濟受疫情影響比較大,很多酒店用人需求沒那麼高(畢竟當時國內旅遊都還沒完全開放),他們錄用中國留學生就是衝著我們會說中文,而現在沒有那麼多中國遊客,那他們就更願意用母語是西語或英語的人,不太會考慮中國學生。所以學姐她們在這邊找不到實習,只能回國實習,然後拿着國內的實習證明再回來上課,我覺得很麻煩,很折騰。

再者,西班牙整體的就業市場對於亞洲人,尤其是中國人來說,並不友好。除非你讀的專業很搶手,比如醫學類,軟件工程類,其他專業想在西班牙人開的公司找一份工作很難,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留在中國人開的公司工作的原因。

中國人的公司大多是做餐飲,商店,倉庫,中介等等,做這些工作,根本無所謂你是讀什麼專業的,而我並不打算做這些工作。在了解完情況以後,我決定遵循本心,繼續讀本科相關的專業,最終選擇了語言文學教育教學法這個專業。況且教育行業尤其看重專業是否對口,我希望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而不是只拿一個文憑。


西班牙留學-申請被拒

申請這個專業有面試環節。我預設了很多老師可能會問的問題,背了很多資料,結果怎麼也沒料到,等輪到我的時候,老師壓根兒沒給我開口說話的機會,連讓我做簡單的自我介紹都沒有,就直接把我拒了

因為我名字首字母是P,所以面試順序比較靠後。由於前面的同學對面試問題的理解讓老師很不滿,老師就覺得今年申請的學生對這個專業都有誤解,一上來就跟我說,我來告訴你這個專業到底是什麼...然後他一個人講了十幾分鐘,我連打斷他的機會都沒有。等他終於說完,我想現在總該問我了吧?結果他說,你有什麼問題再聯繫我吧!就直接把面試關掉了。

我當時特別慌,回到家馬上去錄取平台上看,結果我已經是被拒的狀態了。以我慣常的思維來講,那只有接受這個結果了,不行就再換專業重申?但是,我來到西班牙之後意識到,很多事都可以自己去爭取。外國人非常願意嘗試,因為失敗的代價很小。

其實我也有點心虛,在申請這個專業時,申請頁面上明確寫了語言要求是C1,我沒達到,可我仍想試試

我為了這次申請做了特別多的準備,那整整一周我都沒睡過一個好覺,結果你連說話的機會都不給我,我所有的準備一點兒都沒用到,我很不服氣。我給老師寫郵件,申請複議,想再爭取一下。老師的態度是,他不想要外國學生,嫌外國學生聽不懂課,把難度先擺出來,想讓我自己放棄。我告訴他,我本人就在巴塞羅那,你哪天有空?我去你辦公室找你當面溝通(線上面試默認學生不在西班牙)。

所幸我沒有放棄,在線下跟老師溝通完以後,我順利拿到了錄取


西班牙留學-西班牙碩士的申請規則

西班牙研究生錄取比較嚴謹,你的本科專業和研究生專業必須相關性非常強,學校才會考慮錄你。我本科讀的是漢語言文學,基本能夠銜接語言文學教育教學法專業的研究生課程。

我還申請過體育管理專業。因為從小學習運動,接受過比較專業、系統的訓練,也有相關的資格證書,但由於我本科學的是漢語言文學,老師直接說:你完全是個外行,不懂體育管理這個領域。即使我給他提供了很多證書,他還是連面試機會都沒有給我,直接把我拒了

所以,申請西班牙的研究生,不要輕易嘗試換專業,一定要與你本科專業相關,且關聯性越高越容易成功,至少對老師說的內容不能是陌生的。

不過,旅遊類專業申請條件相對比較寬鬆。西班牙本就是個旅遊國家,旅遊相關的專業開設得比較多,包容性也強,西班牙人知道自己擅長的專業是哪些,也樂意讓外國人來學。


西班牙留學-我的專業

語言文學教育教學法是文科專業,偏學術研究,所以不會像有的專業,會有實驗、實習什麼的,靈活度沒那麼高。平時上課的模式和國內相似,就是老師在台上講,我們在座位上聽。不同的是,這邊的老師非常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無所謂對錯,這一點真的很好。

在選課的時候,我們可以選1年讀完,也可以2/3年讀完。我主修語音學論文文獻寫作研究信息化教學教育教學法等等。除了語音學,其他課聽起來都極度無聊。其實課程無不無聊,跟課程內容有一定關係,跟這門課的老師也有很大關係。比如老師會不會用很活潑的方式授課,會不會利用一些視頻、圖片來活躍課堂氛圍等等。不過像寫作研究類的課,或教育教學法研究類的課,民族志研究性比較強的課,也確實很難做到多麼有趣。

我們班別的留學生,要麼來自拉丁美洲,母語就是西班牙語,要麼是本科就讀西班牙語的中國學生,他們只需要修夠60個學分就OK了。只有我比較特殊,需要再修10個學分的補充課程,所以我一共要修夠70個學分才能畢業。

我們專業作業比較多,基本每節課都會留作業。一周有五六項作業要趕,逼得你不自覺學習都不行。

作業分為線上和線下,線下作業相對開放,比如給你一篇論文讓你回去讀,要利用這節課講到的一些方法論,然後下節課要自由探討,你認可的和質疑的分別是哪些地方...

線上作業就是在校園門戶網上布置作業,線上提交。比如這節課講到的某個方法論,老師給你一篇文章,你必須要通過這個方法論去分析這篇文章,或者讓你看這篇文章里的錯誤在哪,為什麼要這樣...

我有個朋友學數字化旅遊的,跟我們正好相反,他們基本上全是小組作業,還有實習,我們沒有,且我們都是個人作業,學校考評主要是看我們平時作業的完成情況以及畢業論文,還有平時的出勤率,上課和老師的互動率,我偷偷觀察到,老師好像每節課都會拿一張表,表上有學生的名字,後面有一些可以打勾的選項。


西班牙留學-很喜歡我的學校

我覺得巴塞羅那大學很好歷史悠久,文科類研究性強的專業多,在當地的口碑很好。但它坐落在這個城市的各個角落。在哪個校區上課,取決於你讀什麼專業。運氣好的話,校區就在市中心,非常方便。可惜我的校區很遠,每天通勤就得至少一小時,有點辛苦。租房子要離學校近,這點一定要考慮。

其他方面我非常滿意尤其是西班牙的老師

在語言學校,我只是隨口問一句,巴塞羅那最近有什麼活動?老師第二天就拿着日曆,把每個日子都標註出來,有什麼活動,在哪兒,能怎麼玩,推薦你去哪些地方體驗感會特別好...

讀專業課時也是如此。老師對待學術非常嚴謹。如果他說錯了什麼會立刻糾正,絕不會得過且過含混過去。你問一個問題,他會為了一個詞反覆斟酌,害怕一句話說錯,一個詞用錯,就讓你對這個概念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有時候我上課偶爾問到什麼(其實我沒那麼強烈的求知慾,只是突然想到某個問題),老師在回答完我之後,回去還會給我發郵件:關於你說的那個問題,我又找到了一些資料,你可以看看,對你有沒有幫助,如果你依然覺得有問題,你再來問我。

天吶,老師的這種做法讓我受寵若驚,覺得自己備受尊重。他並不認為我只是突發奇想,隨便問問,而是認為我很渴望得到答案。還有,老師對什麼問題都會回答,並不是說回答了專業課的一個問題,其他問題就不管了。

有一次我無意吐槽了一句:學校水管爆了,喝不了咖啡了,我好難受,好睏!第二天老師走過來跟我說,我已經找到人在儘快維修了,喝不了咖啡我也好難受呢!

雖然都是小事,但就會有一種自己很受重視的感覺。


西班牙留學-西班牙老師

我們老師非常厲害。我現在特別能理解,知乎里流傳的一句話:你要珍惜上學的時光,可能這輩子你遇到的最牛逼的人都在你的課堂上了。我們寫作指導課的老師,在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有好幾百篇,他有自己的博客教育網站,都做得特別好。

本科的時候,可能因為老師難招,有一位老師帶兩門課的情況,既教古代漢語,也教現代漢語。假如某門課學分不高,或是選修課,就找研究生畢業生來教。在西班牙,我們一門語音課由三位老師來教的,每位老師負責不同的部分

我們專業的任課老師都是西班牙人,而且全是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和馬德里不一樣,巴塞羅那屬於加泰羅尼亞大區),巴塞羅那人說加泰羅尼亞語。老師們對自己的語言和文化有很強烈的民族自信。幾乎每位老師都說過:你們應該來學學加泰語,這是一門很有趣的語言!這可能也是巴塞羅那這座城市想獨立的一種體現。不過我沒學加泰語,畢竟離開這裡就沒什麼用了,實在太小眾了。

但尷尬的是,有幾個老師的PPT要麼是英語,要麼是加泰語,但他們會看在有國際學生的份上說西班牙語。所以我上一節課得兩三個翻譯軟件來回切換,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聽課的難度,即使我們是學過西班牙語的,遇到一些專業詞彙,一些俚語的表達,還是會聽不懂。


西班牙留學-我的學習方式

我這個人有點害怕圖書館那種安安靜靜的氛圍,我會緊張,我更傾向於自己在家學習。學校有線上圖書館,如果用個人身份去登錄的話,費用很高,但我們可以用學校身份去登錄,是全部免費的,你想看的論文,文獻,期刊,都能搜得到。

出國留學,翻譯軟件必不可少

因為我們這會出現加泰羅尼亞語,我只能用谷歌翻譯,其他軟件沒有這個語種。谷歌瀏覽器也很實用,還有一個文獻閱讀軟件,叫zotero,我推薦大家下載PC客戶端(ipad版好像沒那麼好用),安裝插件就能翻譯,也可以搜索關鍵詞。比如上萬字的一篇文章里,你搜索“教育”兩個字,那麼關於教育的段落它都會優先篩選。這個軟件對我的專業學習幫助很大,因為我們需要閱讀大量文章,靠自己一個字一個字去讀就累死了,都不用睡覺了。

我們班14個學生,1個斯洛伐克的,2個巴塞羅那本地的。4個智利的,7個中國的,中國學生佔了一半(因為今年疫情後剛放開,導致最近三年的學生都累積在了一起)。我們班7個人中國學生里,有4個都是在國內工作過一段時間來讀研的。尤其是那些外國同學,都是30歲往上,老師經常會在課堂上問我們以前工作的經歷遇到過的事,諸如此類。當老師聽說有幾個中國學生才22歲特別震驚,他說,才22歲你上研究生幹嘛?你要研究啥?

因為學生少,老師很容易關注到每個人的上課狀態。我沒有專門取外國名字,就用自己的姓做我的名字,恰好西語里也有pan這個詞,是麵包的意思。做自我介紹時,老師問我叫什麼,我說我叫pan,他就記住我了...以至於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我特別痛苦,因為其他中國學生的名字很難記,老師記不住,所以每次都提問我...

7個中國學生里,只有我是先來到西班牙呆了半年,上了語言學校,再開始進入正課學習的。其他同學都是臨開學前幾天才到巴塞羅那,其實壓力很大。我都會明顯覺得,上正課後體力跟不上了,每天上完課回來只想睡覺,不想社交,不想多說話,因為好累。更不用說其他同學,除了上課,他們還要適應生活上的方方面面。


西班牙留學-和我們的不同之處

第一節課讓我印象很深刻,老師稱之為開學前輔導課。我以為像國內一樣,坐在教室里,老師教告訴你怎麼辦校園卡,校園門戶網怎麼用,這門課怎麼結業,對論文有什麼要求等等這樣宣布一些要求和規矩。

結果老師在操場上給我們介紹,哪家酒吧在哪,誰家的咖啡很好喝,哪種酒很好喝,上課前可以喝一杯;哪裡有什麼教堂,曾有學生畢業後那舉辦婚禮,你們如果遇到心儀的對象,畢業了也可以去那裡結婚;冬天晚上有野豬,你們要小心一點...好可愛,像學長一樣跟我們嘮家常

後來真實地感受到,這裡的師生關係真的非常平等,並不是我在教你東西,我在管你,而是大家同坐在一個教室里,有機會一起討論。

在國內,我們不敢戴着帽子去上課,會被認為是對老師很不尊重。

而在西班牙,你稱呼對方老師,他們會覺得很奇怪。老師會說,你直接喊我的名字,不要喊我老師。在課堂上有任何問題,我們會習慣性先舉手,老師就很奇怪:你舉手幹嘛?有什麼想法你直接說。有一回我舉手問,老師我能不能去趟衛生間?他驚訝地說,這是你的自由啊,你不用來問我,需要去你直接去就好了。

我們上課像開會一樣,大家圍坐在圓桌前(除了語音學的課,因為要用到錄音設備,有三排座位)。有位斯洛伐克的同學,一開始一直坐在第一排,有節課他突然坐到最後一排去了,老師問他,你為什麼坐那麼遠?他直接說,因為你每節課都提問我,我不想回答你的問題了,我要離你遠一點。 老師說,那好吧。

在國內,如果放假想出去旅遊,給老師請假會各種找借口,謊稱身體不舒服,家裡有事或者怎樣怎樣。在這裡你就可以跟老師直說,我想出去玩,公休假只有三天太短了,我要再請兩天假。老師會說,祝你旅行愉快

老師很容易get到學生的想法,也很尊重學生的意願。他們相信你可以自己安排好一切,你做出什麼選擇,只需要告知他就好了。

西班牙人對待犯錯似乎更寬容

在國內,上課不能遲到,遲到很不禮貌,考試要是遲到那後果更嚴重,就取消考試資格了。在西班牙,就算提前一個半小時出門,如果路上遇到地鐵出事故,有人搶東西,有人暈倒,地鐵停下來不走了,那能怎麼辦呢?外界不可控因素很多,遲到這個結果並不是我造成的。

我們覺得,做錯事就是自己的問題,解釋就是找理由。但他們覺得,你做錯事是有很多因素導致的,比如你狀態不好,比如有什麼東西影響到了你,他們不認為這完全是你的錯,並且有很多重來的機會,所以他們不害怕犯錯。

我有個同學,他們小組有一次作業分數特別低,他特別害怕影響到自己的平時成績,就給老師發郵件說,我能不能重新寫一下這次作業,重新打分?老師說,沒關係,你不用緊張,分低分高都很正常,你就是來學習的,如果每個人都是滿分,那才奇怪呢!

再聊聊家庭生活方面

我剛來時住在一個秘魯家庭,是個離異的單親媽媽帶着15歲的女兒,從秘魯移居到巴塞羅那生活。從日常對話里你會發現,這對母女無話不談

關於學習:我不想上這個課,想上這個課;關於爸爸:她喜歡爸爸什麼,不喜歡爸爸什麼;關於男友:這個男生怎麼樣,甚至發生了關係,哪裡開心哪裡不開心,應該怎樣和男友溝通,都會和媽媽說。

西方國家的確更開放,但我覺得這並不代表他們會亂來。他們把性看作是正常的生理需求,當作一個生物學話題來理解。而在我們中國家庭,這諱莫如深,孩子們不大可能會和父母交流這個話題。

而我的家庭不是這樣的,出了什麼事,父母的第一反應是質問或責備,覺得肯定是我做錯了。比如對那次西語水平考試,因為一直沒出結果,我媽問是不是我自己沒提交,操作錯了?我不是第一次考了,怎麼可能答完題不提交?對於那次面試,我媽問我是不是說錯話了?我連開口的機會都沒有,怎麼說錯話?很多事不是我能左右得了的。

另外一點,拉美人家庭觀念比較重,很喜歡聚會。每周都會在家舉行派對,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聊天,我很喜歡這種感覺,這跟我的原生家庭,跟我從小成長的氛圍完全不同。這裡的人很喜歡親近大自然,他們不能理解為什麼周末放假你要在家躺着,不去公園。


西班牙留學-誰適合學這個專業

想學我們這個專業,一定要能耐得住寂寞,能沉得下心

它的互動性和實踐性不高,就是坐在電腦前看成千上萬的文字,挺無聊的,如果你是拿起書來就覺得痛苦的人,那你學這個專業一定非常痛苦。當時我讀這個專業的時候,同專業的學長就跟我說,你要是受不了大量閱讀,我勸你別讀,讀了也畢不了業。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老師會在學校的課程頁面上傳一些資料,他沒要求你一定要讀,但每節上課都會說,來,關於這篇文章我們聊聊吧!每節課前都會給你發這節課要讀的內容,密密麻麻跟一本小冊子一樣,你必須得看,不然你聽不懂老師問的啥。如果不是文科出身,讀起來真的很痛苦。

7


西班牙留學-關於未來就業

說實話,我個人覺得也許國內用人單位對考研的認可度更高一點,尤其一些70/80後HR,他們的觀念里一直有水碩這個詞。哪怕我們留學生真的非常努力,用功讀書,想順利畢業並不容易,他們還是固執己見,覺得我們只讀了一兩年,只要掏了錢就有文憑拿。

所以現實地講,如果從就業角度出發,那西班牙留學的優勢可能就在於西語能力。當然,碩士學歷對求職肯定有幫助。回國後我想做出國留學教育相關的工作,比如西語培訓老師

比起國內的西語畢業生,我的西語會更地道。因為來了西班牙後,你會發現本地人說話跟我們在課本上學的不一樣。我們那一套說出來語法上沒錯,但老外聽不懂...而且我有海外生活的經歷,我可以傳遞和分享真實、實用的生活經驗,傳輸更多本土化的信息,讓同學們能更全面地了解到西班牙到底是怎麼樣的,對文化的理解會更深刻

一方面我本科學的就是師範,實習時我就發現自己挺喜歡也挺適合當老師的。想專註於出國留學這個人群,是因為我覺得他們更明白自己學語言是為了什麼,我也能更清楚我想給他們傳遞什麼,學生上我的課可能會覺得更有意思,能學到更多東西。

除了當老師,我這個專業還可以做外貿方向。咱們國家一帶一路,跟拉美國家的貿易往來比較多,語言是一個必要的工具。另外翻譯領域也可以,再或是做辦公室行政文員考公務員。但總的來說,教育學的就業面還是窄

我之前關注成都和重慶這兩個城市,因為這兩個城市雖然待遇和工作機會都不如北上廣那麼好,但競爭壓力也小一點,沒那麼痛苦。如果競爭壓力大,但幹得多賺得多,付出和回報成正比,那我也願意。就怕沒什麼壓力,也賺不到什麼錢,那就很難受了。工作能力是一個細水長流的過程,不管經驗還是人脈,都需要年頭去沉澱去積累


西班牙留學-西班牙留學開銷

先說學費。以我們學校為例,我的專業是30歐/學分,和歐盟學生一個標準,摺合人民幣僅一萬多,多數工薪階層的父母都負擔得起。我的學費是我目前知道的最低的,1660歐,交完學費我爸媽都驚呆了,其他專業學費可能都在5000多歐,如果偏商科,一萬多歐的也有。

生活費就因人而異了。我不買什麼奢侈品,也不買衣服、化妝品,但我對吃要求比較高,就算我自己一個人,也得一個素菜,一個肉菜,一個湯,一個甜點,所以在吃飯上面花得比較多。我在這邊很能吃得慣,什麼菜都吃得慣,甚至剛來巴塞那半年,一次中餐廳都沒去過。別人拉着我去吃中餐,我說你們去吧,我上萬公里飛過來不是來吃中餐的。1500歐/月是我的正常開銷,我有朋友800歐/月也OK。

剛來西班牙時,我住在秘魯人家的一個小單間里,一個月450歐水電暖全包。當時我讀語言學校,住在那裡挺合適的,沒有考試壓力,還可以更好地了解當地人是怎麼生活的,但是住在那裡人多,很吵,讀研究生課程作業多,又有考試壓力,就不太合適了,學習會受影響。

後來我就搬出來,和兩個朋友一起住,其中一個我們在國內就認識,她也來西班牙留學。更巧的是,我們仨都是烏魯木齊的孩子。我們合租了一套房子,房子是我們自己找的,我們有留學生群,上一屆的人拉下一屆的人進群,屆屆傳承,大家會在群里發各種信息。

有個梗說,美區留學生畢業回國都是出車出奢侈品,英區出自行車電動車,歐區出二手方便麵二手調料,不管出啥,基本都是在這些群里轉讓的。我們租了一套三室兩衛的房子,平攤下來550歐/月,水電暖要自付,但環境更好更愜意,像自己家一樣很自在,我們一起吃飯,一起學習(當然300多歐/月的房子也有,就是天井房或者沒有窗戶,房間很小)。

我們學校沒有像國內大學的宿舍,有學生公寓,但費用很高,一個月要八九百歐,而且房間很少。當地也有租房軟件,但不大會租給留學生,因為需要提供工資單來證明你的流水,而我們沒有工資單,他們也懶得為我們搞這些手續,畢竟我們只是租房又不是買房,他們賺不到太多錢,幫忙做流水認證是自尋煩惱。

如果加上旅遊開銷,那就上不封頂了。如果一個月出去一次,一次玩一周的話,費用大概在2500-2800歐,我們有假期的時候西班牙人也在放假,只要放假,機票和住宿就會很貴,而且住青旅和住酒店的差別很大。

我爸之前一直以為歐洲旅行很便宜,因為各個國家挨得很近嘛,但其實並沒有。而且這邊酒店條件不如國內好。當時我訂了間250歐/晚的房間,竟然跟國內的速8差不多,很簡陋,我都驚呆了,想省錢還得選青旅。

我去過馬德里和南部的一些城市,還去過克羅地亞,奧地利,捷克,匈牙利等這些國家。每個地方的基調和氛圍都不太一樣。巴塞羅雖然有點髒亂,但你能明顯感覺到藝術氛圍很濃,很自在,誰也不理誰,誰也不管誰,瘋你自己的就行了。而到了維也納,我心裡就一個字:。在這個城市如果還像個大傻子似的瞎樂呵,會覺得自己特土。

不過說實話,歐洲國家待久了也會有審美疲勞。很多建築物和教堂看來看去都長一個樣子,好在自然風光不一樣,特色美食不一樣。

總之,在西班牙留學,如果比較省的話,一年大概花15萬左右。不太省的話就得20多萬了。


西班牙留學-留學帶給我什麼

留學這段日子,我對西班牙這個國家印象非常好

以前腦海里有過無數種設想,等真的來了以後,發現還是不一樣。這是一個熱情開放自由的國度。留學的這些日子,其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正是在瑣屑的日常點滴中,能清楚地看到西班牙人對於生活的態度。

比如日常穿搭,比如對陌生人的友善程度,比如與家人相處的方式,都是我之前不曾感受過的。你會被這種大環境所感染,人也會放鬆很多。尤其是巴塞羅那,這座城市沒有太多的條條框框,氛圍很輕鬆

很多人都會說,留學的收穫就是提高了學歷提高了語言能力。對我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心態上的變化。我父母都在國企上班,很教條,做事情流程化,一板一眼,幾點鐘必須幹什麼,必須要完成什麼,要達到怎樣的結果,都是規律性很強的人。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我成為了這樣的一個人:一旦犯錯就覺得自己完蛋了。比如我去機場忘帶護照,忘帶身份證,趕不上飛機,那我死定了,就是這種想法。

來到西班牙之後就會發現,沒有啥大事,只要身體健康,能幹啥你就去干唄!錯了就錯了,失敗了就失敗了,重來唄!老師也不會因為你犯了一個錯就對你區別對待,批評你,指責你,以至於我現在不恐懼犯錯心態特別好,能很放鬆地看待任何事情。有時父母跟我說個什麼事,他們很緊張,我也會勸他們不要這樣想,這是環境對我的影響

遇到任何事都沒必要焦慮,焦慮改變不了什麼,你應該正向鼓勵自己去努力就好了。如果已經努力了依然沒達到想要的結果,那也沒關係,如果所有事都能達到想要的結果,那還是人生嗎?


西班牙留學-我的留學心得

我現在的狀態,主打一個沉浸式留學。除了微信用來聯繫父母,小紅書用來當百度,其他知乎、微博什麼的都沒再看了。我有意識地把自己隔絕開,沒太關注國內的事情,反正遲早也會面對,現在我只想體驗當下

我比較任性,留學目的性沒那麼強,我沒有做長遠的規劃,走一步看一步。不像我朋友,他們就是為了拿學歷,回國找工作,一切都規劃得很好。等我畢業時可能會比較痛苦,但我覺得這事兒沒有對錯,都是個人選擇。

從我的角度來看,好不容易出了國,我不想一出來又想着今後回國我得干這個學那個才對我有幫助。尤其在西班牙生活了半年,跟外國人交流多了之後,我深深覺得,我們做事的功利心太強了。

學英語是因為這門課必修,並不是因為我喜歡它;學鋼琴是為了有個特長,並不是因為我喜歡藝術...這也是我們身為孩子和父母,雙方都很痛苦的原因,花錢又花時間,還都不快樂

我有個關係挺好的朋友,她想在這邊做兼職,我也想體驗一下,但如果說工作體驗跟國內大差不差,我就不想做了。工作的時間多的是,未來幾十年都得工作,不差這一時半會兒。與其跑到西班牙來上這個班,不如多看看周圍的風景,哪怕坐在公園裡跟老人聊聊天,都很有收穫。

以前出國留學是一種投資行為,為了提升學歷,為了找份好工作,大家會覺得能留學的家庭都厲害,是人上人。但如今這個時代,留學就是消費行為,不再是投資。況且現在很多送孩子出國留學的父母都想讓孩子出來長見識,而不是說因為在國內沒學上,出來混個學歷。我一開始就跟我爸媽說,如果我們家需要通過賣房賣車讓我出國,那大可不必,如果有房有車無貸款還有閑錢,那我希望能出去走一趟,看看外面的世界。

一開始由於疫情,我媽不讓我出國,說以後去國外旅行。但旅行跟你在當地學習生活是完全不一樣的。哪怕旅行一年也不一樣。旅行不會和當地人產生這麼多這麼深入的交集。如果單純想要文憑,那途徑有很多,真的沒必要花這種大價錢來留學。


西班牙留學-我給你的建議

第一,任何人在出國之前要明白,你想要什麼

每個人有自己的偏好。如果你只為提升學歷,那你就選一個QS排名高的學校;如果你是為了感受強烈的文化衝突,西班牙就很合適,因為歐洲國家在很多方面確實和咱們截然不同,你會感受到巨大的文化差異;如果你喜歡濃厚的藝術氛圍,那歐洲也很合適;如果你主要考慮性價比,那西班牙的學費真的很便宜

第二,過好當下,別焦慮

我身邊焦慮的人特別多:這門課能不能畢業,畢業論文怎麼寫,畢業之後回國做什麼...焦慮是一天,不焦慮也是一天,何必焦慮呢?也可能因為我在這已經生活了半年,才能站着說話不腰疼。

經歷了這半年,我愈發覺得,因上努力,果上隨緣,焦慮沒用。只要自己該爭取的爭取了,該努力的努力到位了,有些事還是沒成,那就順其自然,不是你的錯,就放過自己,沒必要糾結

我們接受的傳統教育就是要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但很多問題不是你能左右的。比如我朋友有個老師針對中國學生,上課就明說:我就是不讓你過。給學校投訴也沒用,學校肯定維護自己的老師,不會維護一個外國學生。雖然不公平,但也沒辦法。

這不是他的錯,沒必要為此焦慮,享受當下很重要。千里迢迢飛過來,離家這麼遠,該花的錢也花了,還在外面EMO,何必呢?心情不好就去海邊吹吹風,去酒吧喝杯啤酒。

第三,可以適當屏蔽一些外界干擾。

來西班牙之前,聽說這裡亂死了,來了之後,我真沒覺得有多亂。當然,我們國家是全世界最安全的,這裡肯定比不上我們,但它也是一個國家,也是人在生活的地方,外國人也是人,他們在這裡都可以生活得好,我們自己多注意就好了。

父母和親戚好友每日叮囑你努力學習,叮囑你注意安全,不用說,你肯定要好好學習、注意安全,這都是最基本的,但如果關心過度了,你就要學會屏蔽。

我父母從沒問過我,你的老師同學怎麼樣,你吃飯能不能適應,你錢夠不夠花,給我打電話永遠是注意安全,每天晚上我不給我媽發晚安她就不睡覺,會一直給我打視頻、打電話,她的關心反而成了我的困擾

難道真的會因為父母的一句注意安全,我們就不外出,就不去社交了嗎?我們得學會擺脫這樣的束縛,前提是你不能真的放飛自我,不管不顧去玩,自己心裡要有尺度

聲明:本號所有採訪內容均來自留學生親自闡述,未做任何誇大及扭曲,文中觀點均為受訪學生當下的個人觀點,分享自己真實的留學生活和體驗,僅為能給更多准留學生帶來一份參考,一點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