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帖為證!未來20年,教育行業將要發生的“四大改變”,拭目以待

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謂之術,教而育之謂之道!聊身邊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世間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規律可循,已經從事20餘年的教育工作,親眼經歷並見證了國家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未來20年,教育行業又將何去何從?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預測教育行業將要發生“四大改變”!

一、城鎮化的代價:農村學校逐漸消失

2023年秋季新生一年級入學,多地學校學位緊張問題屢現網絡。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新生一年級學生入學難問題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城市學生入學難的同時,很多農村小學因為沒有生源,大量學校不得不被迫關停,城鄉學校新生一年級入學現“冰火兩重天”的景象。

2023年秋季入學,2016年9月1日以後出生的孩子和2017年9月1日以前出生的孩子都該上小學一年級了,短暫的生育高峰是造成今年新生一年級入學難的原因。

從2018年開始,新生人口逐年減少,2022年,更是出現人口負增長,有人預測2023年新生人口會降至800萬以下,不足2016年的一半,用“腰斬”形容一點也不誇張!

2023年將是未來很多年小學一年級入學人數最多的一年,今年的新生一年級“學位緊張”問題,是高潮,也是結束!

大家去現在的農村看看,除了老人、婦女和兒童,年輕人很少。農村沒有學生了,還要學校幹什麼?

“初中生集中到縣城,小學生集中到鄉鎮”這一趨勢不可阻擋。這也意味着將有更多的農村學校徹底關停。

各地農村學校因為沒有生源而被迫關停,這是城鎮化的必然結果,誰也改變不了。

二、中考難度降低,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上漲,但是近些年“中考分流”將仍舊存在

國家嚴打校外輔導機構,實施“雙減”,目的是為了減輕中小學生校內、校外的課業負擔,雖然“減負”不能減教育質量,但是習慣了通過刷題來提高學習成績的老師和學生,能一下子改變觀念嗎?

教育部門已經明確,中考試題要“以學定考”,中考試卷中不能出現“怪題”“難題”“超綱題”。北京市已經宣布將要對中考實施改革,減少了考試科目,這其實就是指揮棒,可以預見,未來類似的中考改革方案將會陸續出現。

中考試卷的難度降低,普通高中的錄取分數線自然就會“水漲船高”。

由於民辦高中的加入,普通高中的錄取率會超過60%,甚至更高。

按15歲參加中考,2024年參加中考的學生出生於2009年,而2009年至2018年之間出生的孩子,每一年都維持在1600萬左右,出於制度的慣性和國家建設的需要,預計至少在2030年以前,“中考分流”仍將存在。

之後會出現幾年的過渡期,讓中職學校實現轉型!

三、2035年以後,中職學校停辦或轉型,普及高中將成為現實

2020年出生的1200萬孩子,將在2035年參加中考,到那時候,基本上現有的高中學校就可以滿足所有孩子讀高中的需求。

2035年,極大可能實現12年義務教育。

數據顯示,中職學校數量自2009年起連年下滑,2013-2022年,中職學校數量連續十年累計減少3039所,招生累計減少249.1萬人,高職院校則累計增加192所。中職學校規模的逐步減少、撤併優化也是近年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一大趨勢。

對於現存的中職學校,或許轉型為高職院校,或者直接停辦,這是趨勢。

四、高考仍是普通人實現階層提升的通道,現有的很多高校轉型成功,大力發展實用型職業教育

即便到20年後,高考仍將是普通人實現階層提升的通道,考入重點大學的競爭壓力不會比今天小。

成績優秀的高中生讀重點大學,成績學術型、研究型人才,成績不是太好的學生,也能讀大學,隨着學生人數減少,部分大學因為辦學質量問題也將被淘汰。

隨着國家產業化升級完成,中職生難以勝任藍領工作,簡單的流水線崗位一定會被淘汰,而帶有技術含量的工作,要求高職學歷。國家將大力發展以培養技術型藍領工人為目標的優秀高職院校,人人都可以讀大學也將成為現實。

未來20年,教育行業可能會出現以上“四大變化”,時代的車輪走向哪裡,或許一切都早已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