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每人每年100元“人臉識別費”,該不該收?| 新京報快評

一位女學生使用人臉識別門禁進入公寓。圖/新京報資料圖

中學安裝“智能人臉識別系統”,卻要讓學生每年交100元的“服務資費”。

據上游新聞報道,近日,廣東梅州市梅江區聯合中學在校內安裝“智能人臉識別系統”等,要求學生進入大學校門、宿舍門,使用“家校通”等功能,同時需繳納每生每年100元的“服務資費”。一學生家長將學校《致家長的一封信》發在第三方社交平台個人主頁,發問:“校園人臉識別每名學生每年繳費100元合理嗎?”該消息引發輿論關注。

目前,該校工作人員及當地教育局相關工作人員均表示,繳費是以家長自願為原則的。但就是這個“家長自願”的回復,引髮網友廣泛質疑:家長真能“自願”交或不交嗎?

根據學校發出的《致家長的一封信》來看,學生進出校園大門、宿舍門,考勤,請假,都需用到學校所推出的人臉識別系統。

比如,學校稱繳納費用會向“家長手機發送學生出入校園”信息,但獲得孩子每日出入校園信息是否為家長所必需?更進一步地,向家長發送學生出入信息是不是有為學校“免責”之意?難道沒有人臉識別系統、不向家長發送學生出入校信息,學校就無法保證學生安全了嗎?

以此來看,這100元的“服務資費”並非實實在在回應家長、學生需求,卻有巧立名目亂收費之嫌。

事實上,借智慧校園建設收費,梅江區聯合中學並不是第一例。早在2020年5月,河南信陽市浉河區一小學“刷臉、測體溫入校,每人每年交100元”事件就曾引發爭議。後信陽市浉河區教體局對此作出情況說明,收取的費用也全部退還給了家長,並由紀委介入調查。

此外,中學校園使用人臉識別系統還存在個人隱私泄露的問題。就有網友質疑“引入的第三方公司會不會出賣學生的個人隱私信息”,這恐怕也不是危言聳聽。

不僅學生個人出入信息、校內活動存在信息泄露風險的問題,很多學校推動“智慧校園建設”還需要家長在手機上安裝APP,某些APP也存在竊取手機信息的問題。所以,使用人臉識別相關服務後,家長、學生乃至老師的個人信息安全能不能保障值得進一步追問。

其實,關於校園人臉識別系統使用,2019年教育部等八部門曾聯合印發《關於引導規範教育移動互聯網應用有序健康發展的意見》,特別提出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用戶同意。收集使用未成年人信息應當取得監護人同意、授權。

倘若該校並未徵求學生家長同意,則其安裝人臉識別系統的合法合規性也要打個問號。

在大數據時代,為方便管理,很多學校都開始開展智能化校園建設,這是一個趨勢,但在建設過程中,還應遵守公開、透明,服務學生、家長的原則,切不可視學生為“韭菜”,藉機巧立名目亂收費。

撰稿/柳池(媒體人)

編輯/遲道華

校對/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