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學、聯講、聯評,青年學子從青春報告會中汲取信仰力量

8月23日,按照“‘京’彩文化 青春綻放”行動計劃,“生動實踐面對面——建功新時代”百姓宣講團來到清華大學建館報告廳,為330餘名清華學子奉獻了一場催人奮進的青春報告會。

會上,來自不同領域、不同系統的7位宣講員講述新時代百姓故事,以身邊故事、榜樣力量和百姓語言講述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切身體會。此次報告會也是清華大學第十七屆研究生新生骨幹培訓班暨第三十八期暑期團校(研究生班)“聯學·聯講·聯評”系列活動的開場活動。

清華大學第三十八期暑期團校(研究生班)“聯學·聯講·聯評”活動現場。受訪者供圖

7位宣講員從百姓視角描繪各行各業精神風貌

這場青春報告會上,二十大代表、京東物流快遞員宋學文分享了他為客戶服務和使命必達的價值追求——無論颳風、下雨,他始終堅持送到、送完最後一個快件。“一線配送員獲得最高榮譽,不僅是企業和全體員工的驕傲,也是全社會對配送員及其所創造的勞動價值的肯定和重視。”他說道。

全國優秀人民警察、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門地區分局民警李春從警8年,始終堅持用心用情服務人民。她講述了自己在遺失物中尋找蛛絲馬跡,最終找到失主並義務寄還的感人故事。

“北京榜樣”郎佳子彧作為“95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面人郎”第三代傳承人,也出現在報告會上,他把承襲傳統技藝與時代熱點相結合,開創老手藝的新玩法。北京冬奧會期間,他用麵塑創作冠軍人物和吉祥物,還因為外國元首現場展示冰墩墩創作而受到讚賞。

“北京榜樣”、北京綠舟應急救援促進中心聯合發起人董萍,首都勞動獎章獲得者、北京北冶功能材料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文新理,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房山分局城市工作服務部負責人林曉晶,“北京榜樣”、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北方出租汽車駕駛員王建生……7位宣講員用鮮活的語言和百姓的視角,描繪了北京各行各業、各區各系統各單位在新征程偉大奮鬥中,埋頭苦幹、奮勇前行的精神風貌和工作全景。

來自不同領域、不同系統的7位宣講員講述來自平凡、創造不凡的新時代百姓故事。受訪者供圖

從宣講中汲取精神力量

宣講結束後,宣講員們還與學生代表進行互動交流。他們分享了自身的宣講體會,同學們圍繞宣講員們的個人事迹、工作表現進行提問,現場氣氛愈加熱烈。

“聽這些代表的宣講很感動,他們講述的都是自己的真實故事,我們青年人從中能獲得精神力量。”清華大學環境學院23級碩士生陳思佳告訴記者,自己在本科階段也有比較豐富的社工經歷,也很享受服務同學的過程。“在研究生階段希望藉助學校平台擴展視野,在這個全新的地方去探索,提升自己、服務大家。”

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能源動力專業23級碩士生李焱說道,在宣講中,也了解到了清華人在各個領域所做出的一些突出貢獻,也直面了一些問題,這也需要一代一代人去迭代,更是一種對於即將入學的新生的引領,讓大家知道研究生期間應該往哪個方向努力。

李焱告訴記者,自己在本科階段也做了很多社會實踐和學生工作,在服務同學的過程中,自身也有收穫和成長,同時他意識到,不僅要去認識和了解社會,更要對社會做出回應。

“宣講就是很好的渠道。把宣講環節加入社會實踐中,也可以把自己行業中的故事講給大家聽。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核,可能很多民眾覺得核很神秘,也有一些人對這個領域的認識還比較片面,希望我也能在實踐中通過宣講的方式,把核領域的知識、故事講給大家聽,為公眾做一些引導,增加大家對這個行業的了解和認識。”李焱說道。

同時他告訴記者,核工業和國家是同呼吸共命運的,從兩彈一星精神到新時代的核工業精神,湧現出不少為祖國“鑄盾”的先進人物,“希望以後有機會從我們的視角讓大家了解為這個事業做出貢獻的核工業人。”

以學促建、以建促行

記者了解到,此次報告會是清華大學第十七屆研究生新生骨幹培訓班暨第三十八期暑期團校(研究生班)“聯學·聯講·聯評”系列活動的開場活動。

在李焱看來,通過宣講,把黨的思想更深入更廣泛地傳播到基層、傳播到更多人,“這對於新時代青年、尤其是黨員,是非常重要的。”

8月25日,清華大學博士生講師團講師和新生骨幹同學還分為5個小組,以“中國式的現代化”為主題,深入東城、西城、昌平等地開展基層宣講,用青春話語講好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體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

李焱告訴記者,自己所在小組將圍繞“中國式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做宣講,“我們宣講的內容包含一帶一路倡議,我也加入了一些核能方面國際合作相關的內容,結合自身經歷和故事去講解。”

“對於學生來講,這是一個以學促建、以建促行的過程,我們在宣講的過程中自己也會得到能力和思想教育的雙向提升。青春向黨,老師們也在不斷勉勵我們,在接下來的科研、學習、社會工作等方面,把責任擔起來。”李焱說道。

陳思佳認為,“我們普通人很容易忽略,要把自己的工作或者事業和國家、民族聯繫起來,通過這樣的宣講,我意識到應該樹立自己的信仰,除了考慮自己和家人,更要考慮為國家發展或人民幸福貢獻自己的力量。”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