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歲女孩揚言“懶得考清華北大”,出成績才知:她是真懶得考!

【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下“關注”,方便與您討論分享,也能及時觀看下一篇精彩文章。非常感謝您的關注!】

圖文|修竹書笙

編輯|修竹書笙

前言

“懶得考清華北大”,“報考中科大少年班”,她是太過自大還是真有實力?

廣東女生冼奇琪的“狂言”在網絡上引發熱議。

大多數學子一個勁地朝着清華北大奮鬥,為什麼這名天資聰穎的女生卻好像“目無排名”?

她這番看似“不知深淺”的選擇,到底是出於什麼考慮?

讓外界不解的是,冼奇琪的父母都是老師,本可以指點女兒“朝着高考衝刺”,為何卻放任女兒這種看似“目中無人”的作為?

這到底是天生我才,還是家教有方?對一個16歲女孩的選擇,我們又有何權利苛責和指手畫腳?她到底是年少輕狂,還是早熟穩重?

養成出色的專註力

冼奇琪,一個廣東的16歲女孩,因為她“大言不慚”的言論而在網絡上迅速走紅。

她說,自己“想過考清華北大,但就是懶得考”。

這番似乎不顧他人的言論,引發了許多網友的批評。然而,當你了解她的成長經歷之後,你會發現,她是真的有實力的。

冼奇琪的家庭並不特別,父母都是普通教師。

然而,正是這個平凡的教師家庭,為她開啟了非凡的成長經歷。從小起,冼奇琪就展現出了驚人的學習天賦。

從她上幼兒園的那一刻起,爸爸和媽媽就開始注重培養她的專註力。

他們每天讓她坐在板凳上進行一系列簡單的智力習題,想鍛煉她的耐心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剛開始的時候,冼奇琪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對於遊戲和美食都充滿了誘惑,難以抵擋。

爸爸和媽媽經常和她一起“比拼”,看誰能更專註地完成習題。

他們刻意讓女兒勝出,這樣不僅培養了冼奇琪的專註力,還增強了她的自信心。

在小學時期,冼奇琪展現出了與日俱增的數學天賦。

同學們還在一步一步跟着老師學數學,冼奇琪已經能全面領會和掌握整本數學課本的內容,並能對老師的題目提出第二種、第三種解法。

這種新穎的思維方式,連老師都不一定想到。

冼奇琪的父母意識到了女兒的天賦異稟,然而他們並沒有制定任何特別的教學方案。

他們重視培養女兒自主學習的習慣,而不是為她設置一些高標準的目標和計劃。

冼奇琪進入小學後,她的父母發現了她在自主學習方面的另一項天賦。

她不僅能夠快速理解新知識,還會主動地探索老師尚未講解的課程內容。有時甚至在老師還沒有布置當天的作業時,冼奇琪就已經提前完成了。

作為教師,他們沒有過度干預女兒的學習過程,而是相信她的能力,並賦予她足夠的學習自主權。

冼奇琪也在這種自主學習中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主動探索新知識的慾望也得到了滿足。

冼奇琪的父母用他們獨特的教育智慧,指導着女兒健康成長。

他們並沒有被女兒的聰慧才智所迷惑,而是一直保持着理性的態度。

他們在女兒需要的時候給予適當的資源和支持,讓冼奇琪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和興趣探索知識,享受學習的樂趣。

成功入選華附奧班

冼奇琪不僅擁有驚人的自學能力,從小就展現出在數學方面的強大天賦。

他同學普遍認為數學是一門相當具有挑戰性的學科,他們都按照老師的所講的方法慢慢地學習。

然而,冼奇琪與眾不同,她不僅迅速學會了整本教材的內容,還能自己思考並提出不一樣的解題思路,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例如,在面對一個數學問題時,老師可能會按照特定步驟逐步推導解答。

然而,冼奇琪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能力,她能夠提出完全不同的解決方案。她具備多角度思考的能力,能夠深入洞察問題的本質,並迅速構思出全新的解題思路。

這種對數學問題的敏銳洞察力和快速應變能力,是很少有同齡孩子能具備的。

冼奇琪的數學老師也驚訝於她非凡的數學思維,她的解題思路常常是老師沒有想到的,充滿創造性。

等到冼奇琪的父母發現她在數學方面非常優秀,便迅速購買了一大堆高難度奧數書籍供她用。

冼奇琪將這些奧數書籍視為快樂的來源,在興趣的驅使下,她很快學會了所有的內容。

到了小學三年級,她發現整個小學階段的奧數題目對她來說已經過於簡單,於是她主動開始自學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

冼奇琪在小升初那年,成功被廣州知名的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奧林匹克班錄取。

這個奧班有着非同小可的來頭。廣州的華南師範附中名聲顯赫,孕育出眾多著名的校友,其中一位就是享譽全球的鐘南山院士。

該校奧林匹克特長班開辦至今已有30年歷史,培養出的學生在各類奧賽中成績斐然,僅金牌數量就達到17枚。

更讓人驚喜的是,在天文、地理等偏文科的奧賽項目上,華附奧班學生也收穫了30多枚金牌。

當時,獲得進入華附奧班的機會是許多廣州乃至整個省份家長渴望的目標。

然而,每年奧班僅有大約150名學生入選,優先考慮本地學生,因此競爭異常激烈。冼奇琪並非廣州本地人,能進奧班充分證明了她在數學上的卓越天賦。

但這也意味着10歲出頭的她要離開家人,在廣州開始獨立生活和學習。

冼奇琪的父母正希望她通過這樣的機會,學會獨立自主。

在奧班,冼奇琪要和大家一起生活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她的自學能力,也能在生活上變得獨立,不再是書中蟲和生活白痴。

在奧班進行3年數學學習後,冼奇琪又通過考試進入了華附中學的大學先修班,開始了新的征程。

被誤解到獲省賽第一

冼奇琪在高中階段的表現,更加彰顯了她在數學方面的驚人天賦。然而,最初冼奇琪的數學老師並未察覺到這一點。

上了高中後,冼奇琪依然保持着數學滿分的成績。

但她的學習方式和其他學生不太一樣。上課時,冼奇琪不會像同學們那樣把全部注意力放在老師身上,而是自己做起了奧數題。

這常常會讓數學老師誤以為冼奇琪在上課時走神或不專心。甚至找她家長談過話。

月考當天,冼奇琪出人意料地在數學考試中取得了滿分的成績。這一事實讓數學老師陷入深思,開始明白自己或許對冼奇琪的實際能力存在誤解。

數學老師隨手出了一套本該是高年級階段的試卷給冼奇琪做。

冼奇琪不僅全部答對了,過程中也只有極少的瑕疵。

後來老師給冼奇琪準備了大量高難度的奧數試題,還從各種渠道為她爭取更多學習資源。

在老師的鼓勵與引導下,冼奇琪的數學才能得以充分展示於真正的奧數競賽舞台上。

2019年,冼奇琪才上高一,就參加了高中數學聯賽。並在省級比賽中奪得了一等獎,獲得了包括高年級學生在內所有選手的認可。

這個比賽一舉展示了冼奇琪驚人的數學才能,也讓她在整個年級矚目。

高考前獲少年班

2019年9月,冼奇琪剛上高二的時候,華師附中收到了中科大少年班的招生手冊。

當她看到這個消息後,內心有些激動。中科大少年班是享譽全國的科學家搖籃,入學難度甚至比清華北大還高,這無疑激發了冼奇琪的強烈興趣。

經過思考並徵得父母和老師同意,她報名參加了少年班的第一輪選拔。

冼奇琪先提交了在校學習成績和已獲得的各類競賽獎項。

不久後,她順利通過了少年班的初審。但接下來需要面對一個更大的難題——少年班要求必須提供高考成績,而冼奇琪才僅僅高二。

為了實現夢想,冼奇琪開始了艱苦的準備。

她開始熬夜學習語文、英語等非數學科目。父母看到女兒如此拼搏,也擔心她太過辛苦。他們告訴冼奇琪,就憑目前的成績上個985大學也綽綽有餘。

但冼奇琪堅定要進入少年班的決心,誰也勸不住。

2020年6月,冼奇琪與高三學長們一起參加了高考。緊接着又趕往合肥參加少年班的面試複試。第一天的理科考題對冼奇琪不難,但第二天的考試形式卻讓她有些意外。

一位學者直接上來講課,講完就發下試卷檢查學生的聽課效果。這是少年班考核學生應變能力的獨特方式。

但冼奇琪的思維敏捷,還是順利完成了考題。之後,冼奇琪又通過了少年班的面試。但高考成績才是最後關卡。

6月底,她查到了663分的高考分數。雖非狀元,但在所有少年班考生中名列前茅。

最終,冼奇琪如願以優異成績被少年班錄取。得到結果後,16歲的冼奇琪卻淡定地關閉手機,就去睡覺了。

選擇少年班避高三壓力

冼奇琪選擇提前參加高考,然後直接報考中科大少年班,這一決定在外界引發了廣泛爭議。

許多人認為冼奇琪應該順利高考,然後選擇清華北大等頂級院校。

她不願意被主流價值觀所束縛,而是勇於按自己的想法做決定。

對冼奇琪來說,高考其實是一種巨大的精神負擔。而她又已經掌握了大學課程所需要的知識,沒有必要再進行高三機械性的學習。

所以,冼奇琪決定提前一年參加高考,直接報考大學少年班。

這既可以避免高三的巨大學習壓力,也可以讓她更快進入大學學習階段,對知識進行更高層次的探索。

其實,冼奇琪也曾考慮過直接申請清華北大。但她擔心,如果高三高考失利了怎麼辦?同時,她也想利用高三的時間去學習更多的東西。

但冼奇琪的父母都非常支持女兒的決定,他們從不強迫冼奇琪必須進入某所頂尖院校。

對冼奇琪來說,重要的是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學習環境,而不是被某種標籤所定義。

我們的教育是否過於強調某些主流觀念,而忽視了學生個性化的需求?

每個孩子都應該有選擇自己成長道路的權利。

冼奇琪的故事給我們提出了這些值得思考的問題。也許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應該被尊重,而不是被迫進入某種固定模式。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下方留言。喜歡我們文章的,麻煩大家點個關注哦,隨時獲得有用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