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插花、手碟療愈……在閔行華漕,這些國際家庭用別樣方式“打開”端午節

手碟是世界上最年輕的樂器,它是人與自我對話的橋樑,也是自然的治癒之音,在它的樂音中,人們更容易消除焦慮,回歸平靜,讓內心獲得幸福與治癒……”6月22日,來自中國、德國、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5組中外家庭,在位於閔行區華漕鎮的知序農場內,伴着手碟的空靈之音,開啟了一場親子生命教育與傳統文化融合之旅。

據介紹,華漕鎮是典型的國際型社區,擁有4所國際學校、4所雙語學校(幼兒園),同時有13個國際型的小區,居住着來自78個國家和地區的9600多名國際人士。今年,當地的“和外國朋友一起過中國節”活動已開展元宵節、清明節和端午節三場,未來還將邀請更多外國朋友一起過中秋、七夕等中國傳統節日,通過多場中外家庭互動活動,搭建外籍友人了解中國文化的平台,幫助外籍居民更好地融入閔行華漕、虹橋前灣發展。

今天是2023年華漕鎮“我們的節日·精神的家園——和外國朋友一起過端午”系列活動的第三場,也是“別怕擦傷”2023年生命教育主題系列活動之一。當地公益組織海濱工作室攜手12355上海青春在線青少年公共服務中心,將手碟療愈帶到了大自然的環境中。

華漕“救火英雄”、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王海濱在現場對大家說:“大自然是最有力量的夥伴,曾經也是在大自然的包圍中,在草地上,我重新學會了走路、奔跑。而端午節不僅是流傳千年的民俗,還承載着中華民族精神內核,有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因此,我希望能夠在自然的環境中,向大家傳遞細軟和生命的力量……”

空靈治癒、婉轉悠揚,在呼吸的起落間,回歸寧靜。在現場,孩子們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進行手碟音樂療愈體驗,探索音樂帶來的樂趣,增強親子間的情感聯繫。

“這是我第一次在中國過這麼有意義的端午節。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活動,祝大家端午安康。”來自德國的Wickert先生,帶着妻子和一對兒女來參加活動,他坦言,“在大自然中體驗中國傳統節日,真的是一次很獨特的體驗,這裡的環境很好,和孩子的互動也很棒。今天,感覺和孩子的距離又更貼近了”。

在草地上,一張張擺滿花草、小籃子、剪刀等的矮桌前,孩子們還和家長一起,在指導老師的詳細講解和示範下,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端午安康艾草插花提籃。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端陽就是現在的端午節,也是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中國傳統節日,我們現在手裡拿的就是艾草,端午插艾、送艾,是為了辟邪驅瘴、祈福納吉……”老師的講解,讓中外親子家庭聽得津津有味。

家長和孩子們一面認真辯識香草,一面將它們捆紮成束,寫上端午祝福。青綠幽香的艾草配上古風藤編,再繫上中國風的五色繩,一件作品就完成了。之後,大家還品嘗了手作粽子、點心和農場現摘水果等,並在蓮蓬、油紙傘和藤椅的包圍下休憩、聊天,享受難得的節日時光。

“本來,我以為端午節就是吃粽子、划龍舟,但沒想到,還可以這麼好玩。”14歲的余靖軒一身漢服裝扮,手裡捧着自己剛做好的安康艾草花籃說,“這個籃子里都是好聞的植物,有艾草、香葉,好聞又能驅蚊,還有祝福的寓意,我一定要把它放在家裡最顯眼的位置。”

“端午節承載着豐富且多樣的傳統文化內涵。我們不僅在這個節日追思先賢、祈福納祥,並通過掛艾草、喝雄黃酒這些習俗,表達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活的熱愛。”華漕鎮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通過一次相聚、一次分享,讓傳統節日與現代生活融合,讓中外家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感受傳統文化的強大內核。

華漕鎮供圖

來源:作者:黃勇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