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學會訓練大腦,我們也能成為學習高手

為什麼我們讀了那麼多書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我們看書的時候覺得這本觀點好,那本原理不錯,另外一本方法很新穎,結果到頭來生活並沒有因為讀書而變化。

只因我們讀書僅僅停留在“知道”,如何更加深入的記憶,我們首先要解大腦內部的結構,這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吸收、處理、回憶信息。

《學習腦》這本書作者彼得·霍林斯在腦科學和學習方法領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幫助我們理解和順應大腦的自然力。

我們都知道大腦中的海馬體‬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沒有它,我們雖然能感受這世界上的五彩斑斕,卻不能把它們留存在記憶中。

但很多人不知道海馬體‬其實是大腦邊緣系統的一部分,邊緣系統主要負責情緒、刺激和記憶等功能。比如我們感受到的恐懼和焦慮。換句話說它負責我們的情緒模塊。

在《學習腦》一書中指出:情緒在記憶的創建和檢索中起着極為重要的作用。

我們可以嘗試將學習內容與舊的知識相關聯,情緒色彩越強,效果越好,比如把歷史人物與漫威中不同人物相關聯。

如果實在想不出,我們還可以杜撰一個小故事,用故事將它們串聯起來,或者編一個順口溜。

了解了大腦的運作方式,我們接下來就進入了學習步驟,在《學習腦》一書中提到,所有學習都可以分解成三部分:信息吸收、信息綜合、信息保持。

信息吸收

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你在看電視的時候別人跟你說話,這個時候雖然嘴上答應着,但是回頭就忘記對方說什麼。

這種情況就是我們當時在關注其他事情,並沒有把相關信息吸收到大腦里。

在學習中分心我們最大的敵人,據數據表明人類的專註時間是10到15分鐘,過了這段時間,我們很難專註於眼前的信息。

我們可以選擇在強度、頻率、時間上找平衡,如果我們只關注強度和頻率,那麼我們就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堅持鍛煉身體和合理飲食。

信息綜合

說的是大腦如何理解我們在吸收階段攝取的信息的。

上學時,老師總讓我們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問題,這是因為老師想讓我們理解書中的內容而不是死記硬背。

如果你覺得這方面欠缺,我們可以使用費曼學習法來鍛煉自己理解的能力。


費曼學習法分四步:


第1步:選擇概念。


第2步:自己的語言解釋概念。

第3步:回顧。找出第二步中遇到的問題,哪些地方對方沒有真正聽懂,把握關鍵環節。

第4步:簡化。重新梳理理解,再用儘可能簡化的方式重新表達,設法看穿本質。

大腦學習的最後一個方面是信息保持(記憶)。

信息保持

我們最終目的是要把知識保存在腦海里。

我們投入的注意力強度決定了我們記憶的強度以及這種記憶是否能從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

我們就以讀書為例子,我們在看書的時候,最常用的就是做標記,或者在文字下面畫線。但是研究表明,這並不能幫助我們理解,因此更不會加深我們的印象。

這和考試前重複閱讀,想讓知識記得更牢固一樣,它們都是在被動的。

想要記得牢固,我們需要主動出擊。

第一個方法:間隔重複又叫分散練習,每天學習英語一小時的效果比周末學習20小時要得多。與其從頭開始背單詞,不如打亂順序來得順利,因為亂序會讓我們大腦產生新鮮感。

第二個方法:抽認卡片法。在卡片上寫上我們需要的知識點,我們隨機抽取卡片,拿到卡片後,我們要認真的思索答案,最好將答案大聲說出來,然後把卡片翻過來。這會讓我們記的更牢固。

《學習腦》這本書告訴我們沒有誰生來就是學霸,只要我們學會訓練大腦,我們也能成為學習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