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年輕的正廳級幹部,履歷優秀,卻被質疑畢業於“雙非”高校
在我國,公務員工資福利由財政支付,稱得上是旱澇保收,加上其工作環境好,社會地位高,因而受到很多大學畢業生的喜愛,爭相報考公務員。對於報考公務員的初衷,除了公務員良好待遇外,許多大學生還有一種報效國家為人民服務的情懷。
一般來說,大學生要想成為公務員,成為年輕幹部的途徑還是比較多的,除了大家相對比較熟悉的參加國考,省考,選調生考試外,還有進入體制內事業單位,國企,然後在崗位上做出優秀成績,一步一步成長為為這些體制內單位的領導,從而獲得調入機關擔任領導職務成為公務員的機會。
我國最年輕的廳級幹部,履歷優秀
隨着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對年輕幹部的重視,越來越多的高學歷年輕人才進入體制內成為了公務員,他們也是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在一些省份,我們看到很多年輕幹部開始擔任重要職務。
年輕幹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的接班人,這些年輕幹部只有得到鍛煉的機會,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知識與智慧,真正成長起來接力偉大事業,與時代同向同行。因此,現在國家已經逐漸提拔一些年輕幹部擔任各地黨政部門的一把手。
據權威媒體報道,內蒙古團委書記喬禮,今年才38歲,是我國最年輕的正廳級幹部。
大學畢業後,喬禮並沒有去考公務員,而是選擇在內蒙古的一家國企內蒙古新華髮行集團
工作,從基層做起,一步一步成長為國企的中層,高層領導。
在國企工作的他,腳踏實地,善於學習,發揮愛一行干一行的幹勁,工作能力得到了高度認可,也是得到了許多晉陞機會,從而能夠從國企調任地方擔任正廳級幹部成為公務員。喬禮優秀的履歷曝光後,許多人表示很羨慕。
被質疑畢業於“雙非”高校
喬禮在工作上的能力獲得有關部門的高度認可,優秀的履歷也是讓許多人羨慕,不過也有一些人對其有質疑,作為全國最年輕的正廳級幹部應該是畢業於雙一流名校,而不是畢業於“雙非”高校。
從公開履歷來看,喬禮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這是一所以教育師範為主要學科的行業特色高校,在內蒙古自治區區屬高校中綜合實力位居前列,它在內蒙古還是很有名氣的,不過其並不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而是一所“雙非”高校。
個人覺得,名校畢業生出來工作起點高,選擇機會多。相比於名校畢業生,“雙非”高校畢業生要想獲得成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但學歷不等於能力,這種能力不僅僅指文化知識和常識,還包括人生閱歷和工作以及處事經驗。
文憑也不代表水平。文憑,只能代表過去學過的相關知識、掌握了的學識而已。水平,則包含了思維、認知、創新、決策、組織、協調等能力的高低。
名校學歷文憑只是一塊敲門磚。選拔年輕幹部如果只唯名校學歷文憑,那麼還要考察選拔幹什麼呢,直接看畢業證書豈不是更省事。
放眼全國,有許多畢業於“雙非”高校的年輕幹部,比如廣東省最年輕的省委常委張曉強,今年才48歲,他畢業於“雙非”高校浙江林學院。雲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劉洪建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也是一所“雙非”高校。
大學生考上公務員後要想獲得能力的提升,要把學習當成終身事業
大學生考上公務員,成為年輕幹部,生逢盛世,理應毅然決然、義無反顧地扛起時代重任、擔當歷史使命。把自身的發展和祖國人民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
“學者非必為仕,而仕者必為學。”幹部是干出來的,也是學出來的,但學歷文憑永遠不等於能力。更應該要把學習當成終身事業。
要勤學,做到常學常新。 事業發展沒有止境,學習就沒有止境,學習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要善學,做到深學深悟。學習不在多,而在精、在管用,學習要講方法,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分清主次學。
要樂學,做到真學真用。要以事業為先、發展為要,時刻保持一種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機不可失的危機感、擔負使命的責任感。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十八邊B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