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座談會上,張榮表示,廈門大學將繼續發揮自身優勢,以建設廈門大學福州校區為契機,持續深化雙方交流合作,攜手打造輻射福州都市圈的高端人才培養平台,輸送更多優秀人才和科技成果,為福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吳賢德表示,廈門大學是一所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的雙一流大學,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福州新區是福州乃至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發展態勢欣欣向榮。希望雙方進一步深化拓展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產學研用融合、數字經濟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動校地發展。
福州將大力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幹”優良作風,全力做好項目落地建設各項服務保障工作。
此次座談會,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榮明確表示將建設廈門大學福州校區,這就意味着繼天津大學福州國際校區之後,福州將再添一座985高校。
張榮一行赴福州新區調研
根據福州新區官方發布消息,早在2022年5月29日,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榮一行赴福州新區調研。福州市委副書記、福州新區黨工委書記林建,福州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陳斌,新區相關部門及新區集團有關負責人陪同。
張榮一行先後參觀了福州新區濱海新城規劃展示館、商務印書館福州分館、天津大學福州國際校區、陽光學院濱海校區。
林建表示——福州新區目前進入新發展階段,致力在良好的硬件基礎上引進、匯聚更多優質教育資源。希望雙方能進一步溝通交流,開展合作,積極探索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共同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經過半年醞釀之後,福州市與廈門大學加強校地合作,明確建設廈大福州校區,對於當前正在實施強省會戰略以及優化福建高等教育布局,將起到推動作用。
廈門大學在閩已有三個校區
廈門大學是福建省內唯一一所985、雙一流大學,歷來備受考生家長的關注。2022年是福建省第二年“3+1+2”新高考,實行“院校+專業組”錄取模式,來看看廈門大學2022年錄取情況↓↓↓
1、廈門大學(面向全省)物理組投檔分最高的是999“物理+不限”(組)623分,省排3822名;去年投檔分最高的也是這個999專業組628分,省排3667名。今年校本部投檔位次略有下滑。
2、廈門大學(面向全省)物理組投檔分最低的是“護理”專業,為571分,省排17799名。去年投檔分最低的也是這個專業組,579分,省排16670。與去年相比,錄取位次退後約1129個排位。在新高考錄取的第二年,不同專業組的最高分差達到52分,相比往年仍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由此也反映出考生家長對專業的要求更高。
3、排除“護理”專業(組),廈門大學(面向全省)物理類投檔的最低分是“物理+化學/生物”(組),為617分,物理組省排4859名。去年這個組也是投檔分相對低的,為620分,物理組省排5039名。位次相比去年略有提升,但仍然無法回歸到舊高考“院校投檔”的托底模式,在舊高考錄取模式下,廈門大學(面向全省)理工類三年錄取位次最低都在4000名左右。
新高考錄取模式改為“院校+專業(組)”,失去了院校投檔的托底機制,部分考生不願意接受冷門專業調劑,退而求其次,導致院校最低錄取位次下滑。
4、至於近年大熱的醫學類,去年廈門大學醫學類兩個專業組的最低投檔分均為611分,物理組省排6937名。今年500物理+化學 投檔分611,物理組省排6067名;506物理+化學/生物 投檔分608,物理組省排6764名。所以看似錄取分數低了一點,但從全省排位來看,醫學類仍然延續繼續上行的趨勢和熱度。
5、再來看看歷史組,無論是新高考還是舊高考的錄取模式,廈門大學歷史組的錄取位次始終堅挺。今年廈大(面向全省)兩個歷史組投檔分均為608,歷史組省排814名;去年歷史組最低投檔609分,對應的全省排位是759。這也反映出,歷史類考生的選擇餘地較小。
6、廈大馬校今年錄取位次大幅提升,物理組最低投檔分為540分,全省排位30916;而去年最低收到5.1萬名左右。廈大馬校歷史組最低投檔分為576分,全省排位3087名,去年最低錄取3500名左右。
經過兩年的大幅斷檔,廈大馬校(物理組)今年又重新回歸到2019年的錄取位次,也就是必須在“特殊線”(相當於一本線)以上報考才有機會。由此可見,985文憑對於中等考生來說,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諸如疫情上網課、學費昂貴、雅思要求、外語單科成績要求等等,都不構成報考障礙。
廈門大學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 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
學校建有思明校區、漳州校區、翔安校區和馬來西亞分校,設有研究生院、6個學部以及33個學院(直屬系)和16個研究院,形成了覆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交叉學科12個學科門類的學科體系。
圖片來源:廈大官網
學校現有在校學生44000餘人,其中本科生20000餘人、碩士研究生18000餘人、博士研究生5000餘人。
在建校100周年之際,廈大提出全力奮進第二個百年目標,建成具有廈大風格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到2035年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到本世紀中葉,即到新中國成立百年之際,躍居世界一流大學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