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策略」新高一議論文基礎寫作技巧


一、議論文三要素

(1)論點:議論文的論點應該鮮明、準確、概括;在文章的開頭,用具體的一句話,將論點擺出來。

(2)論據: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包括事例論據和理論(名言警句等)論據。

(3)論證:用論據證明論點的過程。

二、議論文的語言:準確、鮮明、概括。

①準確,議論文一般是用邏輯推理來闡明事理和觀點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和嚴密的邏輯性,在選用詞語時,要求達到準確的程度。

②鮮明,一是論點的表述要鮮明,二是愛憎分明,鮮明的感情色彩貫穿在行文當中。

③概括,語言的概括性越強,它所說明的道理的的普遍意義也就越大。

三、論證結構:要嚴密,邏輯性強,合乎規範模式。

①提出問題(是什麼)——論點

②分析問題(為什麼)——論證

③解決問題(怎麼樣)——論證

④回扣論點

四、考場議論文的基本結構

第一部分:提出全文中心論點

第二部分:論證中心論點

分論點一 舉例論證,分析說理

分論點二 再舉例論證,分析說理

分論點三 再舉例論證,分析說理

第三部分:明確並深化中心論點。

五、議論文結構要素的基本要求

第一部分:開頭

中心任務:鮮明、正面地提出中心論點。(為了強調論點,可以讓論點另起一行單獨成段。段落上可以是一段,可以是兩段,但字數應控制在一百字左右。

高考議論文要求考生在關鍵處多製造些亮點,吸引閱卷老師的目光。一個亮麗的開頭、一個響亮有力的結尾,就會使文章光彩奪目,讓人見之傾心,頓生好感。

【好的開頭的標準】

第一,要明。要一下子讓讀者知道你要說什麼,也就是讓讀者了解你的論點或論題。要讓讀者知道你在談哪方面的問題,開篇知其旨意。

第二,要美。只有美,才能達到吸引讀者的目的。文章開頭的美,主要指技巧美。

第三,要簡。簡潔是明朗的保證。有的考生開頭敘述抒情語言過長,有的考生在寫材料作文時,原封不動地引進原材料,這些都是開頭不簡潔。引進原材料辦法有兩個:一個是對原材料“一言以蔽之” 高度概括;另一個是選取原材料中一句有代表性的話,讓讀者知道原材料大致是個什麼意思就行可以了。不管引不引原材料,開頭都要削去繁雜的敘述、抒情,凸顯作文的論點。

第二部分:正文

中心任務:分析問題,使中心論點能夠成立。字數600字左右。

分論點的要求:

①要是一個明確的句子;

②各分論點的角度或層次不同,不重複;

③按照由淺入深或範圍由小到大的順序。

為了使分論點有說服力,必須要用到事例論證法,否則內容就是空洞的。

例證法的要求:

①選例要典型,只有典型才有說服力。

②選例要新鮮,事例過於陳舊也乏味。

③轉述事例時要簡明,不必強求細節。

④每個分論點至少需要一個事例。

⑤ 轉述事例後,需要分析,使材料與觀點融為一體。如果缺乏分析,那就是堆砌材料。

⑥段落上,每一個分論點可以是一段,也可是兩段;字數上,每個分論點200字左右。

第三部分:結尾

從高考優秀作文看,這是一段集中的論述,語言要精要、恰當,字數100字左右。這一部分的作用:

①對分論點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②進一步明確、深化中心論點。

③聯繫當前現實和人生生命,體現文章針對性。

第四部分:結尾,字數50~100字。

有多種寫法:

①呼應開頭,使文章成為一個有機整體。

②點明題意,使文章觀點更加清晰。

③發出呼告,以求發人深省。

語言要鏗鏘有力,富有哲理內涵,宜多用排比、擬人、反覆、呼告等修辭手法。

【賞析例文】

探索,讓生命精彩

為了探索,哥倫布揚起了橫渡大西洋的風帆,為了探索,李時珍邁開了嘗遍百草的腳步;為了探索,布魯諾點燃了熊熊真理之火……天地俯仰之間,芸芸眾生如滄海一粟,就讓我們把生命交給探索吧,讓有限的生命從此而精彩。[提出論點]【用一組排比句在第一段結尾明確地提出論點】

歷史被如沙的時光悄悄掩埋,當我們回首時,已了無痕迹。然而,當我們真正聆聽和撫摸這塵封的記憶時,卻總有一串串姓名在鳴沙中突兀,回蕩。【過渡段,在論點與論證之間架起一座橋樑】

1536年的一天,比利時滿城風雨,昨天晚上絞刑架上的屍體被人盜走了。盜屍的人就是後來成為解剖學家的維薩里,他冒着受絞刑的危險多次盜屍解剖。一次,由於士兵追得緊,他只好把屍體的頭割下逃跑。最終,他成為第一個正確描述人體結構的專家。【概括地敘述論據】真是不可思議,不必說屍體的恐怖嚇人,更不必說還要冒着危險,然而,是什麼讓維薩里甘冒着危險,盜屍解剖?是探索,也只能是探索。【扣住論點分析論據】【個例論證】時光在流逝,歲月在變遷,蘇軾探索石鐘山命名;袁隆平探索雜交水稻;麥哲倫探索地球形態……在這一次次的探索中,帝王將相成就蓋世偉業,遷客騷人成就千古文章。【由維薩里到遷客騷人,由個例到眾多,增強說服力】【全段從正面有力論證了論點】

撫讀滄桑,惜風流人物總被雨打風吹去,而那些不去探索的人,他們的下場就可想而知了。【過渡段,由正面論證轉入反面論證】

王安石與友人同游華山洞,“入之愈深,其進愈難”,他們就退了出來,事後王安石只能為自己沒能領略到“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而感嘆,還有那遍閱七萬冊書而毫無建樹的亞克敦。當如風的歷史划過探索的側畔,他們又能佔多少分量?【反面論證,採用兩個簡例,區別於正面論證,錯落有致】

探索是一次航行,航行的大海並不是風平浪靜的,可是千難萬險,也阻擋不了探索的腳步;血雨腥風,也催不垮探索着的意志。變法者說:“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革命者說:“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發明者說:“至少我發現這一千多種材料不適合作燈絲。”【使用排比句,採用正面群體論據,區別於第三段的個體論據,進一步增強說服力】

要探索就要有逆風飛揚的勇氣和海納百川的胸襟;就要有敢為天下先的眼光;就要有貫通古今的學識和隨機應變的能力。【使用排比句,給出探索的方法,回答如何探索的問題】

探索可以點亮一個人一生,賦予生命以精彩。讓我們做一個旅人,去探索群山後的星星,讓生命從此精彩。【回扣論點,收束有力】

[點評]

本文值得借鑒的地方有三點:①切合題意,中心明確。文章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探索,讓生命精彩”的觀點,並且能夠圍繞這一觀點選取恰當證據,論證有力。②結構完整,層次清晰。全文遵循提出問題(1段)、分析問題(2-6段)、解決問題(7段)的思路,在分析問題時,先正面論證,後反面論證,並且過渡自然,銜接緊湊。③語言有文采,有氣勢,大量使用排比句,使得論證如排山倒海,氣勢宏大。

【賞析例文】

做人的規則

  有人說“人生如棋”,那麼做人就應該遵守下棋的規則,否則就將滿盤皆輸;有人說“人生如戲”,那麼做人就應該遵守唱戲的規則,否則就將無人欣賞;有人說“人生如茶”,那麼做人就應該懂得品茶的規則,否則再好的香茗也與枯葉無異。不同的人生有不同的規則,遵守做人的規則,才能走出精彩紛呈的人生之路。【採用類比的方法提出中心論點,引論部分】

把勤奮作為規則,做人就會更充實。【分論點一】“天道酬勤”這句古訓,已經潛移默化的成為無數成功人士做人的規則。【引語】魯迅自小便於三味書屋一起演繹着勤奮的故事,正是他的勤奮,讓他在人生的道路上遊刃有餘,即使面臨的是人生的大轉折——棄醫從文,他也沒有遇到轉行帶來的難處,這正是他以勤奮為人生規則的收穫,他由此積累了知識的力量,精神的毅力,更讓他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寫下了光輝的篇章。【述例】所以,把勤奮作為人生行動的規則,在勤奮中充實自我,即使遇到突然的轉變也不會驚慌失措,反而會讓你在與人生對弈時得心應手,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成為你這盤棋最終的王者。【引申挖掘】

把責任作為規則,做人就會更踏實。【分論點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完成角色賦予的任務是每個人的責任,為人君就應以仁為責,為人臣就應以忠為責,為人子就應以孝為責。【引語】 漢高祖以仁為責,實行休養生息政策,讓百姓擺脫了飢餓和戰亂之苦;諸葛亮以忠為責,一生追隨劉備建立蜀漢事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後世所傳頌;李密以孝為責,棄官不做,侍奉在祖母的身邊,成為孝之楷模。【述例】由此看來,把責任作為自己的做人規則,踏踏實實地走好人生的路,必然會無愧於人無愧於心更無愧於世。相信這樣的人生才更加精彩。【引申挖掘】

把美德作為規則,做人就會更加真實。【分論點三】美德是一種境界,像一杯香茗,不懂得品茗的人認為是苦的,而真正懂得美德的人才能體會其中的香甜。【引語】 范仲淹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犧牲精神作為做人的規則,讓後人敬仰;雷鋒以“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作為做人的規則,讓人感到無比的溫暖;朱自清以民族自尊心作為自己的做人規則,讓人佩服不已。【述例】這些把美德作為人生遵循的規則的人,人生的路走的真實而美好,正像一杯純正的香茗,清香四溢。【引申挖掘】

【以上三段為本論部分】

在如棋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規則,馳騁你的人生。

在如戲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規則,精彩你的人生。

在如茶的人生中,遵守做人的規則,品味你的人生。

遵守做人的規則,走出完美的人生!【結論部分,用排比的手法照應首段,提出希望,結束全文】

附1:擬定分論點的要求:

①分論點一般放在每一段的開頭。

②一篇議論文至少要有兩個分論點。

③分論點的語言要精練,一般控制在20字。

④分論點句子的結構要一致,使中間幾段構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⑤分論點的表述要盡量緊扣話題的關鍵字眼,以保證每一段都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