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CPA備考常識(第3章)「僅4步!輕鬆搞定科目搭配」

備考CPA,做好科目搭配十分重要

因為每個同學的基礎不同,每天學習時長也不一樣,只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科目搭配方案,才能保證在預期時間內,充分複習好知識點,順利通過CPA考試

那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目搭配方案呢?

小羽給大家帶來了CPA科目搭配的方法僅需四步,就能讓大家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最合適的科目搭配方案


STEP 1

了解每個科目穩穩過線的標準,以及耗費多少時間


結合市面上的資料及課程,計算出學完CPA每科的大概耗時如下表:


STEP 2

計算出自己總的備考時間


這就需要大家明確要從什麼時候開始複習

例如:

從1月開始備考,8月考試,總共240天左右(拋去過年、加班、休息等時間,有效學習天數大概就200天左右),在職每天3-5小時(工作日每天3小時,周末多用點時間),平均4小時,總共有800小時左右

但如果從4月份才開始,整體時間就要減少很多。總共150天左右(拋去加班、休息等時間,有效學習天數大概就130天左右),在職每天3-5小時,平均4小時,總共有500小時左右學習時長


STEP 3

做一個算數,選擇合適的科目


用你總的學習時間,挨個減掉每個科目的總耗時,你能減掉幾個科目,那麼你今年就只能選幾個科目了。

但一定要注意各科目的難度、關聯度,這樣才能做好搭配,而且在搭配時也要遵循以下原則


1、難易科目搭配考

各科難度會計>財管>審計>稅法>經濟法>戰略

會計、審計、財管稱為三座大山,難度最大,耗時長,這三個科目里,最多一年選擇兩個科目


2、會計優先考

一定要先學會計,尤其是0基礎的同學,因為會計是基礎,跟其他很多科目有聯繫

小羽之前也介紹過CPA6科的聯繫

會計做賬的,會計會把每一筆交易用 會計術語記錄成賬簿

審計就是去審查這個賬簿,看有沒有問題

財管就是通過分析賬簿,來管理公司財務,看看哪裡可以節約,哪裡可以多投一些資源

稅法就是按照賬簿記錄的各種交易和收入去繳稅


所以,會計學不懂,會影響審計、財管、稅法這幾個科目,而且會計也是最難的科目,所以前期必須花時間好好學懂會計!


基礎不好的同學,可以先聽會計入門課,掌握最基礎的知識,後面學習起來會輕鬆很多。

斬六將23年會計入門課上線啦,課程及講義全勉沸。


3、經濟法、戰略作為備選來考

這兩個科目相對比較獨立,難度也較小,所以花費的時間是最短的。

經濟法規範公司發生的基礎交易,如買賣合同,不動產物權變動等。如果有法考基礎,經濟法直接多做題看錯題就能過,基本不用聽什麼課。

戰略是一些宏觀、高大上的公司戰略分析,屬於背誦類科目,內容不多,重點明確,很多都是真題重複考查,所以把考過的要點背熟,就能穩穩過線。

大家在報考時,可以將這兩個科目,與其他難度大的科目結合一起來報,在複習到中後期時,看剩餘時間是否充足,再來決定是否複習這兩個科目


4、關聯度大的科目一起考

比如會計+稅法、會計+審計、會計+財管

不過會計+審計會計+財管這樣的搭配難度偏大

針對不同基礎,小羽推薦下面的搭配

有審計實務經驗,報考會計+審計比較合理

在大學學過財務管理,那可以報考會計+財管

在職0基礎,報考會計+稅法的難度更適中


STEP 4

排列組合好備考順序,形成計劃


確定好科目、備考時間後,就可以制定詳細、可執行的計劃具體到每月、每周,甚至每一天。然後就可以鼓足幹勁,認真開始備考啦!


看完上面的CPA科目搭配方法後,大家應該都知道如何去制定適合自己的科目搭配方案了吧~

另外,想要了解更多CPA常識內容,點擊菜單欄【23備考】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