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父母”的“雞娃號”該如何治理?丨時評

文/熊丙奇

揭秘!清華父母如何培養孩子上清華?北大媽媽教你這樣教育下一代!斯坦福媽媽強烈推薦這幾本課外讀物!必看!哈佛爸爸總結的十大育兒心得……近年來,一些頂着名校頭銜的自媒體靠着曬育兒觀、育兒方法和育兒好物走紅網絡。不少父母在關注這些賬號後,很容易陷入“名校父母”有意無意營造出來的一種教育焦慮而無法自拔,最終並不利於自己孩子的成長和學習。

近日,教育部就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的《關於嚴防“名校父母”輸出“雞娃”理念抵消“雙減”工作成效的提案》答覆稱,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雙減”工作重要決策部署,聯合中央網信辦等部門繼續開展線上巡查,集中治理蹭炒教育熱點、編造虛假信息、渲染升學焦慮等惡意炒作行為,堅持露頭就打、重拳出擊,持續保持高壓態勢。

圖/視覺中國

“名校父母”其實有真有假,虛假的“名校父母”編造虛假信息,屬於違規發布信息;而真的“名校父母”以介紹自己的育兒經驗為名,輸出“雞娃”理念,這該如何查處?從尊重每個個體的表達權出發,應該允許真的“名校父母”講述自己的育兒故事,至於他們的育兒理念是否影響到其他家長,則需要通過加強對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讓家長懂得科學的育兒理念來增強識別能力。還需要意識到,“名校父母”之所以對家長有吸引力,根本還在於當下存在的唯學歷、唯名校觀念,與其說家長追捧“名校父母”,不如說家長有濃郁的“名校情結”。

網絡上宣稱自己是“名校父母”的自媒體博主,有的其實是假冒的,自己的孩子並不在名校,但是卻以“名校父母”身份評說教育熱點,分析教育政策、“分享”教育理念,以製造並販賣焦慮博流量。如針對中考增加名額分配招生,馬上就解讀“支招”如何搶佔名額分配先機,分析到哪個地區參加中考會獲得更多進名校的機會,並以自己當年怎麼給孩子擇校來提高說服力。這些“雞娃號”對政策的解讀似是而非,有些博主背後往往有房地產中介商的支持,做的其實是房產銷售廣告。

在“雙減”之前,幾乎每一個“雞娃號”的背後,都有商業機構的影子,要麼是校外培訓機構,要麼是房產中介機構。對於這類“雞娃號”,各地監管部門曾進行過集中治理,主要針對的是違規發布虛假信息。在“雙減”之後,隨着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的大幅壓減,由校外培訓機構“養”的“雞娃號”已經隨之減少,但還是有部分“育兒博主”繼續兜售育兒“成功學”。

對假冒“名校父母”的“雞娃號”的治理並不難,只需要求平台核實博主的真實身份,要求博主提交孩子的真實信息即可。要以“名校父母”身份發文,也就有義務提交相關信息。有一類“名校父母”的“雞娃號”治理卻比較複雜,這就是如假包換的“名校父母”,他們中有的是“虎媽”“虎爸”,信奉的就是應試教育,給其他家長灌輸超前教育、唯分數、唯名校,強調教育的分層、分級。對於這些“名校父母”的“雞娃號”,治理顯然不能只是一關了之。

要讓這些“名校父母”的“雞娃號”沒有市場,就需要加強對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告訴家長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並加強對教育改革政策的解讀。需要注意的是,當前不少學校和社區進行的家庭教育指導,還以迎合家長的功利教育訴求為出發點,包括請“名校父母”介紹如何培養孩子進名校。

以把孩子送進名校作為家庭教育成功的標誌,這讓“名校父母”變為“成功父母”的代名詞。其根源是我國社會存在“名校情結”,家庭教育就圍繞如何讓孩子進更好的學校展開。其實,最重要的家庭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家長更應該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一名中考進中職的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創業成功成為一名企業家,並熱衷慈善捐贈,從家庭教育角度說,這當然也屬於成功的家庭教育,甚至就是一名學生走向社會自食其力,過着普通但幸福的生活,其父母的家庭教育也是成功的,可是按孩子是否考上名校來論家庭教育,他們都可能是不成功的父母。因此,這種以名校論成功的家庭教育觀,必須擯棄。(作者是知名教育學者)

(羊城晚報時評投稿郵箱:wbsp@ycwb.com)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傅銘途 謝小婉

校對 | 彭繼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