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發現,能考上雙一流的學生,有些特質在高三開始顯現

高考考上雙一流名校帶給大學生的發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

說起名校,很多人都想到985和211,可是隨着教育事業的發展,這兩個工程已經結束,但高校的發展還在不斷前進,所以如今又推出了“雙一流”,雖然很多人都覺得“雙一流”的名頭沒有985響亮,但是能考上雙一流的大學生已經被承認是名校畢業了,而名校帶給大學生的發展前景也很多。

經過二輪評選的雙一流高校都是公認在學科建設和辦學質量上有進步的高校,這樣的高校學習氛圍濃厚,學科實力也很強,考上這裡的大學生首先獲得的就是更優質的教育資源,良師益友和積極的學習氣氛,這些帶給大學生的眼界和收穫是毋庸置疑的。

雙一流高校也給大學生帶來比較廣闊的發展前景,學業上雙一流名校的保研率更高,大學生的保研機會就更多,就算是考研雙一流畢業的大學生也更容易通過面試。

而在就業上雙一流名校的畢業生無疑會更受用人單位認可,在大學生就業難的當下雙一流畢業生有多一些的就業機會。

雙一流帶給大學生的優勢的確不少,但是在高考這一場十分內卷的考試中想要順利脫穎而出,考上雙一流也不容易,有高中班主任發現,通常能考上雙一流的學生普遍有這幾個特質。

能考上雙一流的學生,有些特質在高三開始顯現

高中三年有些學生從高一就開始一路領跑,也有些學生在高三這一年中逆風翻盤,總之不到高三的最後關頭,學生到底能考上什麼樣的大學都是未知的,但是一些資深的班主任卻心中有數,有些高中生在高三顯現出來的特質,很容易讓他們成為考上雙一流的那部分人

學習好的學生幾乎都被誇過頭腦聰明,但有些學生是通過努力考出的高分,而有些學生則的確是頭腦靈活,懂得舉一反三,這類學生或許在高一高二的時候成績並不突出,但是他們的理解能力卻很迅速,常常會根據老師講的一個知識點而通關同類型的題,這種思維活絡的學生尤其適合高考改革後靈活多變的題目。

當然努力也是學生的特質,考上雙一流或者是985的學生或許有天賦,但也得足夠努力,聰明如韋東奕也是在中學時代把做題當遊戲,沉浸在學習的努力中,才取得這麼多榮譽和讚歎的,所以高三這一年,肯吃苦努力的學生多半都能考出一個好結果。

最後一類就是天賦型選手,又名“老天爺喂飯吃”,這類學生在老師和同學眼中都是恨得牙痒痒卻又拿他沒辦法的,上課非常調皮,而且有時對待學習也很不認真,可當他決定要好好考試,就能很快速的把知識點吸收,考出高分,就像考研名師張雪峰自述的學習經歷,從遭每個老師嫌棄的調皮學生,到逆襲全校前列,除了努力,也是有天賦在的。

高三階段的學習至關重要,學生要抓住最後的機會

高中三年看起來很漫長,漫長到中途不少學生泄了氣,但是到了高三階段就是最後的衝刺時期了,無論從前學生的成績如何也要抓住這最後的機會,好好利用這一年,部分學生提高一百分也不是問題。

對於中等生來說,或許在普本和雙一流的分界中徘徊,平時成績500分左右的,考雙一流中第一等級或許很吃力,但是把分數提高的550分也是可以撿漏雙一流的。

對於這部分學生而言基礎一定是要打好的,尤其是從前拖欠的知識點,一定要利用好高三複習把不熟悉或者不會用的知識點弄明白,這樣才有提高分數的空間,遇到題不至於不會做。

中等生如果不是基礎知識有疏漏導致總分上不去,那很可能是存在偏科問題,不管是什麼原因偏科,總之分數低的這門學科一定是學生不願面對不愛學的,那麼在高三這一年學生就要扭轉心態,越是不愛學的科目就越是要多花時間,如果是因為老師的緣故偏科,可以請家長找一位老師補課,如果是自己的問題,學生就要培養興趣,從簡單的題目入手先增加學習的自信然後再逐步拔高。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