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鐵在哈工大招聘“遇冷”,被批無誠意,網友:6千誰和你活泥玩

文/米糖

公職崗位成大學生的主流選擇,中鐵作為國企為何屢屢遇冷?

“研究生多如狗,大學生遍地走”,大學生不再吃香,畢業生人數突破900萬,其中有一半人找不到好的工作。

疫情還未結束,即使找到了工作也隨時會有失業的風險,大學生意識到有一份穩定工作的重要性。

公務員、事業編、國企擁有編製保護,只要不犯原則性錯誤,就不會有失業風險,是最鐵的穩定工作。

因此在大學生中也颳起了一股考公熱,但相對公務員和事業編來說,部分國企卻屢屢遇冷,讓人百思不得其解。

中鐵在哈工大招聘遇冷

中鐵某局的酥工,講述自己在哈爾大招聘的經歷,他表示:

“正值假期,學生們都比較空閑,宣講台下坐滿了人,正當我享受當老師的快感時,說到6000元工資,下面的學生走了一半,慷慨激昂地把PPT講完後,下面的學生都走完了,給領導氣夠嗆。”

這段視頻發到網上後,網友給酥工出招:“6000元你去985名校哈工大招聘,那不就是自取其辱嘛,誰願意跟你活泥巴玩啊,不妨去隔壁哈工程試試。”

這個HR還真去哈工程招聘了,結果同上,講到工資的時候,下面人走一半,最終一個人也沒招到。

在名校一無所獲,也不好向領導交代,該HR也沒有放棄,表示還要去黑工程哈理工試一試。

國企難道真的不吃香嗎?

哈爾濱工業大學是我國老牌985大學,在航空、航天、航海方面擁有絕對的實力,為我國輸入很多科研人才,是大國工匠名單上的常客。

為這樣的名校生開出6000元的薪資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哈工大隔壁的哈爾濱工程大學,雖然不是985,但也是211、雙一流高校,也算得上是名校,校內的土木工程、測繪等專業雖然與中鐵專業對口,但6000元確實也不高。

中鐵用6000元薪資去這兩所高校招聘,被網友批毫無誠意也情有可原。

不過薪資待遇是一方面,大學生不願意去中鐵還有兩個原因。

一是基建類崗位工作地點不固定,中鐵大部分工作都是高鐵、大型工程建設,哪有項目就去哪,沒有固定的工作地點,現在的大學生都追求安穩,這種流浪型工作不受當代大學生歡迎。

二是要從基層工作開始,無論你是985畢業生,還是211畢業生,進入中鐵都要從基層開始干起,畢竟理論和實際有很大的區別,你想上崗就坐辦公室是不現實的。

所以網友說的“活泥巴”並非瞎說,確實是中鐵大部分員工的工作。

這一代大學生從小沒有經歷過風吹日晒雨淋,自然不喜歡這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工作。

中鐵作為高質量國企,本身招聘學歷要求還很高,211、985名校生優秀,所以才會出現屢屢遇冷的情況。

此前中鐵在網上發出校招待遇,承諾入職一年到手10-12萬,3年15-18萬,五年25萬起,六險二金,還有證書、電腦、通訊、技能、餐補、高原等各種補貼。

如此豐厚的福利待遇,報名的人都寥寥無幾,更何況是“6000元”薪資了。

當代大學生要肯吃苦!

“國企中鐵招聘遇冷”“機械1.4萬招不到人”這都是今年出現的招聘情況。

900萬大學生中有400萬找不到工作,但是兩個高薪工作卻無人問津,讓人唏噓不已。

造成這種矛盾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當代大學生吃不了苦”,大家都想坐辦公室當白領,過着早八晚五、喝下午茶的生活。

但生活本就是苦的,在年輕的時候不吃生活的苦,今後的十幾二十年就要吃人生的苦。

基建和機械類工作,確實剛上崗比較辛苦,需要下基層工作,說白了都是體力工作,但是在基層歷練1-2年,因為有學歷支撐,很容易進入辦公室成為工程師。

所以這只是一個過程,熬過去就有不錯的未來。

機械、土木、自動化專業的大學生,千萬不要好高騖遠,要肯吃苦,畢業後先進入大企業基層歷練,今後的工作不會太差。

因為招不到人,這兩個領域出現大量的人才缺口,所以家庭經濟情況一般的高考生,完全可以報考這兩個方向,今後不愁找不到工作。

不吃讀書苦就要吃生活苦,年輕不吃苦,今後人生都是苦的。

話題討論:

你對於中鐵6000元在哈工大招不到人怎麼看?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