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散漫?5招提高團隊執行力

1 向心力:團隊心齊才能凝聚

教育行業產值千萬以及過億的教育機構,都有一個特點:團隊核心管理者特別有磁場,具有很強的吸附能量,管理者與團隊始終在一起,從上到下聲音總是一致的,團隊骨幹力量的組織原則性強。對比之下,很多中小型教育機構,核心不明確,分工不明確、組織結構不清晰,團隊成員的基本組織原則不是很強。

沒有組織原則,或者模糊組織目標,失去組織方向,加之管理者缺乏領導力、管理能力,向心力,教育機構自然衰弱。

2 凝聚力:凝聚才能產生力量

有了向心力,團隊才有凝聚力存在的可能。在這個基礎上,尤其是中小型教育機構中個人目標與團隊目標是否達成統一;為了達成共同目標,在任務分解中有無協作流程的支撐;在協作中是否分工到位,責任明確,如何保障協作中的互相信任,追蹤結果等問題,都是考驗團隊凝聚力的指標。

如果一支團隊不經常有協作活動、不到戰場上拉練戰鬥、中高層不與大家並肩作戰,有成功不共享、有困難不擔當,那何來的信任,何來的投入,何來的責任,又何來團隊凝聚?只有團隊包含凝聚力才能產生力量,才能在往後的工作協作中明確分工、相互協作,共同達成目標。


3 執行力 :目標和結果之間的橋樑

很多校長常說團隊執行力比較差,其實,這只是表面的現象,不是問題,必須深思背後的原因。

執行力首先要有執行標準

回到原點,教育機構的團隊成員執行什麼?執行的是計劃、目標。那麼在執行過程中目標是否明確、可操作性強、有一定的標準?

這裡就反映出管理第一個常識:管理就是要讓團隊成員知道什麼是重要的。換句話說,管理者的決策或計劃可否轉化成可操作的行為。當構建這個基礎後,再談管理者的執行是否給力。

團隊成員的結果導向意識需要增強

目前,大多數教育機構的市場團隊相對教學團隊來說,結果意識更強烈一些,這與他們的薪酬與業績掛鈎的考核有關。教學團隊成員的創收意識不夠,交付心態偏重。所以很多時候客戶體驗不到顯現的價值。

4 戰鬥力:團隊通過協作取得結果的能力

團隊成員通過溝通與協作達成組織發展的目標的能力就是戰鬥力。目前教育行業里,基於大家在個人執行力提升的情況下,中小型教育機構團隊的戰鬥力不強的主要原因有:

團隊成員的內部溝通機制尚未建設到位

大部分教育機構都有一些溝通平台,但是很多時候,溝通平台的互動不夠,不活躍、無人維護管理,縱向有障礙,橫向聯動不暢。面對市場變化、客戶需求升級,資源的調動與整合明顯遲緩,這是溝通的機制的障礙。

團隊成員的相互協作缺乏流程或項目管理的支撐

沒有項目管理方式就無法打破部門邊界,沒有流程的支撐,就無法管控協作的風險與質量。所以,在教育行業里針對團隊協作提供了如PDCA的流程協作工具,團隊一旦堅持使用這樣的工具,不斷的訓練,持續的實戰,戰鬥力自然增強。

5續航力:團隊再學習與持續改進的能力

團隊只要能夠與時俱進(適應市場的變化),持續改進(駕馭市場變化),團隊就具有續航力。續航力本質上是看一支團隊是否能夠成為學習型組織。人在發展中,一定會經歷無數次的瓶頸,每突破一次瓶頸,就是成長的飛躍。從組織管理實踐來講,組織的每一次蛻變,一定是人才的升級與蛻變。在如今的知識經濟時代,團隊持續再學習的能力將是教育機構能否做大做強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