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子之名》:學會與自己和解,是父母最重要的修行

在電視劇《小捨得》裡面,田雨嵐為了讓兒子能夠進入好的中學,從幼兒園起就不停地給兒子各種補習、複習、刷題。

在她的各種焦慮之中,兒子也是每天都在崩潰的邊緣,最終孩子掀翻考試桌,撕了考試卷,還把抑鬱症送給田雨嵐,當作她這麼多年“努力”的回報。

戲裡媽媽崩潰,孩子更崩潰;戲外大家看得糾心。

有人說,這樣的案例太極端,現實應該很少是這樣子的。

看完未夕的《以子之名》,我發現這樣的案例或許一點都不極端,當現實碰上孩子的“教育”問題,這是每個關心孩子成長的父母,都無法逃避的沉重。

《以子之名》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關心孩子未來的媽媽,在中國式教育的大背景下,學會與自己和解,才是父母最重要的修行。

1

楊柳自己沒有上過大學,只上了一個中專。畢業之後和男友結婚,日子過得沒心肺,開心快樂。

有了兒子以後,楊柳也是大大咧咧,啥也不想,只是照顧剛出生的兒子累了一點。

直到同事沈大姐向她灌輸自己的育兒理念:如何胎教,如何讓孩子上早教班,如何在孩子四歲時就送他上外國人教課的英語班,如何讓孩子學奧數,如何讓兒子學圍棋,總之一定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聽完沈姐的育兒經,楊柳發現自己太落伍了,從此她開始有樣學樣,奮起直追。

在兒子上幼兒園之前,每天下班之後,楊柳開始對兒子進行早教。先是自己買了一大堆的早教材料,然後開始對兒子輸出。

在選擇幼兒園的問題上,楊柳不滿足於一般的幼兒園。她帶孩子闖進園長辦公室,向幼兒園園長展示自己的早教成果,把孩子送到了省級示範幼兒園。

進入省級示範幼兒園之後,楊柳又聽說有一個更好的雙語幼兒園,每個班都配有外教,於是她通過門路,把孩子又送到了雙語幼兒園。

在幼兒園裡,孩子的英語不會讀,學習成績跟不上,楊柳完全不以為然,她又開始給孩子補習,找補習老師,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上完幼兒園,為了能夠讓孩子上最好的小學,她不顧老公的反對,花錢買了一套學區房。誰知入學前,小學重新劃分學區,他們剛買的二手房,被劃在了學區房的外面。

楊柳去找賣房的中介公司,大鬧一場,罵他們搞欺詐。可是重新劃分學區這件事情,也不是中介公司公司能決定的,罵了也沒有用。

沒辦法,重點小學還是要上的,現在只能通過找關係,然後交擇校費,還是可以進的。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門路,一次歪打正着,讓楊柳找到了一個門路,她還是把孩子送進了重點小學。

每次擇校都是一場戰爭,孩子進入了重點小學,楊柳以為自己可以鬆一口氣了,可她不知道的是,更難的還在後面。

2

楊柳的兒子學習成績並不是特別好,每次都只能考到中下的成績。

看到兒子這樣的成績,想到後面兒子要進入重點初中又是一個難題,於是她又開始想辦法給兒子的鋪路。

一次暑假,楊柳只是想給孩子找個地方安置,結果竟遇到了當地有名的奧數補習班,據說這個補習班上考試靠前的同學,可以被重點初中擇優錄取。

楊柳像是看到了希望,開始專心地給兒子補習奧數。

孩子一點都不喜歡奧數,在班上因為學習成績差,被老師罰站,還被老師當眾批評。孩子上了兩天就不想去了,還跟楊柳說:“你再讓我上這個奧數課,我就自殺。”

楊柳一邊安撫兒子,一邊找到兒子不想去奧數班的原因,最終她跟校方干涉,給兒子換了一個班級。

可是調換班級,並不能拯救孩子的成績,一期培訓結束,孩子的成績考得很差,學校直接給孩子下了勸退通知書。

為了兒子能夠繼續上奧數班,考個好成績,被重點初中擇優錄取,楊柳想到給培訓班的老師塞個紅包的方法,最終孩子留了下來。

楊柳完全不顧及孩子的感受,在她用自己的方法不斷地給孩子鋪路的時候,她的婚姻也出現了嚴重危機。

3

楊柳和老公蘇梁都是普通職工,工資並不高。

楊柳不斷地花錢、花精力、買學區房,不管哪個學樣都要上重點,用這樣的方式給孩子的未來鋪路,孜孜不倦。

蘇梁並不贊同楊柳這樣子折騰,他覺得兒子能上個普通學校就可以了,不用把孩子逼得這麼緊。

楊柳並不贊同這樣的想法,她覺得自己當初就是沒有上個好學校,所以沒考上大學,現在只能在公司裡面做個後勤,受氣受累,她絕不允許兒子步自己後塵。

楊柳不斷地給兒子折騰,讓她和蘇梁兩個人在經濟和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壓力,兩個人開始不斷地爭吵。越吵越厲害,最後離婚了。

離婚之前,蘇梁從來不管孩子的學習; 離婚之後,他還是對孩子的學習束手無策,只能把孩子給了楊柳。

離婚之後,楊柳繼續帶着孩子上奧數補習班,即使孩子聽不懂,每次考試成績都很差,她還要抓住百分之一的可能。

4

到了孩子小升初考試的前夕,孩子也沒能在奧數班上取得過一次好成績,反而被勸退了很多次。

面對不爭氣的孩子,楊柳打過,也罵過,有一次,她甚至直接把巴掌打在孩子臉上,一下又一下,發泄着自己的不甘心。

這些年,她花光了積蓄,家庭生活一團糟,只是為了讓孩子能有個好成績,可是孩子的成績卻沒有一點起色,她似乎也放棄了。

在送孩子升學考試的考場上,楊柳放下了之前的咄咄逼人,對孩子說:“你放心去考吧,考不好也沒關係。”

兒子卻在進考場之前,塞給了她一個字條:“我是一個永遠的失敗者,從來沒有在任何一場考試中取得真正的勝利。也許,像我這樣的天生的笨人、失敗者,從這個世界上消失會比較好。”

楊柳拿着字條看了整整一天,她沒想到自己的執着竟然真的差點逼死孩子,這大概要成為她一輩子的陰影。

就像這本書封面所顯示的那樣,本來是幸福的一家三口,可是一張寫滿叉號的零分試卷,就讓一切都那麼不和諧。

其實楊柳的兒子也不是沒有特長,比如孩子在小時候,爬得特別快。可是楊柳從來沒有關注過孩子身上的任何優點,她只關心孩子的成績。

好在楊柳最後放下了偏見,開始接受自己的兒子。

看到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每一個做父母都不會置之不理。如何與孩子的成績做鬥爭,是很多父母必做的一道難題。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們都要經歷一場修行,那就是與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