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是時下的一個熱門話題,關於教育方面影視劇諸多,如《小離別》、《小捨得》、《小敏家》,包括之間張雨綺、董潔還有吳越的《加油,媽媽》也是跟教育有關,從幼兒園,小升初,到高考等等,每次開播都能得到不少的關注。
雖然都挖掘不同的角度,但都是聚焦在大城市裡,我們看到的是大都市中,資源豐富的中產階級家庭之間的“內卷”。
《大考》把地點放在皖徽金河縣,“十八線”的小縣城,起點沒有那麼高級,這更貼合的是全國大部分考生的生活場景:校園沒那麼嶄新和寬大,培訓機構沒那麼“卷”不必為了進入一個精英班,都要削減腦袋。
不得不說,筆者看第一集,就很有代入感,感覺那就是我曾經的高考,校園也是我們熟悉的。
教育的主角是孩子,然而很多影視劇作品都固化為:焦慮的家長和很鐵不成鋼的孩子,或者是隱忍的孩子在強勢的父母壓制下,委曲求全地做着自己,還有一部分就是情感不和的父母,為了孩子的高考,貌合神離地扮演着一個完整的家庭。
大部分作品,其實都忽略了孩子的真正主觀思想,或者說幼稚化孩子的想法。
在傳統概念里,只要未成年,就都是孩子,他們不懂人心險惡,他們接受不了父母離婚,作品反映出來都是粗暴地傳遞出孩子的單純和脆弱。
《大考》讓我們看到一個不同以往教育題材的輸出觀點,在這一部電視劇中,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他們智慧而且有化解問題的能力,這不才是當下符合時代下,優生優育的孩子成長軌跡嗎?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個並不“乖”的孩子的表現吧:
留守“兒童”田雯雯怒懟媽媽
田雯雯由李庚希飾演,她是留守孩子,父母是個體戶,在寧波做生意,她從小跟奶奶一起在老家縣城生活。
父母一年到頭也就是象徵性地回來看她幾次。她知道父母為了賺錢不容易,所以,哪怕很渴望父母的愛——她從電話里,聽到爸爸跟妹妹一起玩樂的聲音,非常的羨慕。即便如此,也從來不會在爸媽面前表現出任何的情感索求。
她懂事地體諒着父母,然而,電視劇中,並沒有宣傳這種乖巧,劇中安排她的一次爆發,當媽媽查看她手機時,無意間發現爸爸連得了新冠都瞞着她時,對她進行質問,說這個家庭中不被信任,由此引發家庭親情關係的相處。
田雯雯終於爆發,她說:“你們明知道沒有經濟能力的情況,為什麼要生下我?當有了經濟,生了二胎,然後就把妹妹帶在身邊。”
“你們認為我很獨立,可你們知道嗎這個‘獨’也是孤獨的獨!”她會自己消化自己的情緒,但是也會勇於說出自己的想法。
劇中田雯雯的這個“不乖巧”的表現,我覺得刻畫得挺好,至少編劇給多少像田雯雯一樣的留守孩子一個宣洩的出口。
沒有用懂事和獨立,綁架這一群“被失去關愛”孩子。
學霸周博文把網癮爸爸管得死死
周博文是胡先煦飾演,是一個學霸。媽媽為了他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條件,把老家的房子賣掉,在縣城買了一個店面,開着小炒店,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而爸爸呢?從他懂事起,就是夜以繼日地玩遊戲就是到處跟人打麻將,不幫媽媽看店,也不出去幹活賺錢。
周博文看不慣爸爸這種廢柴的生活狀態,18歲的他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漢,去牽制爸爸,盜取爸爸的遊戲賬號或者拆掉電腦主板,威脅他去幫媽媽幹活。
甚至,看到爸爸那種一副爛泥扶不上牆的樣子,還叫媽媽離婚。
通常,我們認為孩子的世界裡,需要一個和平美好的家,所以很多時候,父母貌合神離,還要假裝圓滿。
其實,孩子的眼裡,比誰都能更清楚地知道父母之間的關係,他們的內心也遠比我們想象的更能承受變故。
周博文叫媽媽離婚,他考上大學可以工作養着她。這一部分的內容,是不是有一種打破常規呢?不像往常看到的苦情戲,孩子用各種手段,讓父母不離婚,不分開,一段不好的婚姻家庭生活,倒不如一場高質量的離婚,帶給孩子更是輕鬆的歡快感。
孩子遠比我們想象更能接受現實,他們有自己獨立的人格,不會過分地依賴者親情。
“原畫天才”吳家俊敢於為理想抗爭
吳家俊是由榮梓杉飾演,他對畫畫有着濃烈的興趣,通過自己自學,在畫畫上小有成績,他想藝考,考取動畫學校。
可是媽媽就想他讀985,為了自己的理想,他採取各種抗爭,先是在媽媽的監督下,偷偷摸摸地練習,之後還設計到奶奶家,到最後,直接與媽媽攤牌要參加藝考。
吳家俊的奶奶說:“你媽媽考慮的是現實,而你想要的是理想”這句話觸動了他,但他在跟奶奶的對話中,表述了他對動漫的認識,進行了分析,動漫行業未來的發展並不會比一般熱門專業差。
他的堅持,並非是一時的衝動,而是持久的熱愛,帶着客觀的理性對動漫行業的長遠認識。
他大膽地為自己的理想與媽媽做出抗爭,努力地備考。
有多少孩子是為了父母的喜歡而選擇專業呢?吳家俊在強勢虎媽的壓制下,還能敢於為自己的熱愛爭取,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大膽的突破。
富二代潘小宣善良有主見
潘小宣由鄭偉飾演,是一個富二代,父母還離異,他跟爸爸,而爸爸顧着賺錢,對他學習根本不管不問,只負責塞給他很多的錢,聲稱高中畢業之後,要帶他出國留學。
雖然他表面是一個弔兒郎當的樣子,但是他是一個很善良並且有主見的人。對父母的離異,表示能夠理解,並且還一碗水端平,不會因為家庭的不完整,去仇視任何一方。
當媽媽帶着男朋友要叫他去旅遊時,他說他放心不下爸爸;當爸爸要帶他出國時,他說不能離媽媽太遠。
放寒假,對貧困的舍友高銘宇,他很大方地為其準備一部手機,還準備了電話卡,把同學錄都建立好,知道高銘宇的自尊心很強,連學校的免費牛奶不肯喝怎麼可能接受他的手機呢?
潘小宣聲稱是借給他的,到時候大學要掙錢還他,才讓同學勉強地收下。
富二代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眼高於頂,他們的骨子裡,也有很質樸的品質。
孤兒高銘宇的倔強
高銘宇是徐一航飾演,他是一個偏遠山區的孩子,父母雙亡,跟一個年邁的爺爺相依為命,家境貧困,但是他學習成績非常好。
雖然家境很貧窮,但是他確是一個內心非常倔強的人,並沒有覺得自己窮,得到別人幫助是理所當然的。
他寧可吃白饅頭也不去和免費的牛奶,甚至是為了還書記給爺爺墊的醫療費用,還去打工賺錢,他倔強地努力着。
貧窮不是他的錯。他不想要別人的幫助,不過是不想讓自己一步一步淪為被施捨的對象,然後接受着同情和憐憫的眼光,所以他倔強地做維護着自己的一點尊嚴,不過是讓自己更好去與正常的同學並肩。
留一點小傲嬌,是這一群特殊的人群最後的“高貴”,劇中在這方面刻畫,也挺到位。
通常我們看到貧困孩子,他們都是一身邋遢,眼裡無光,比起貧困,這些不自信才是真正從骨子裡摧毀他們,才是真正的貧窮。
高銘宇就是着裝樸素一點,但是整潔,表情里有堅定。
官二代天之嬌女秦思遙
秦思遙是縣城教育局長的女兒,家庭優渥,父親開明,從小她沒有受過任何的苦,因此根本不懂人間疾苦。
所以,她認為每個人都跟她一樣能輕鬆自如地享有網課學習的條件,她反對考高推遲,認為她可以通過很多人網課複習不如意,甩掉一大部分人。
她的傲慢,自信又很貼合現在很多嬌生慣養孩子的屬性。
《大考》中選的六個孩子,把更多的主動權交給孩子,沒有以大人的視覺,去弱化孩子的思想成長,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我覺得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