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虎溪校區“地標性建築”上新啦

在設計上建立建築與計算機技術之間的關聯性,外牆材料大面積採用穿孔鋁板,鋁板上呈矩陣化的孔洞,象徵顯示屏上的一個個“像素”;大樓立面劃分為系列單元,模擬出磁盤碎片優化後嶄新的“硬盤空間”……

9月29日,上游新聞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該校虎溪校區信息技術科研樓項目日前順利竣工交付。這是繼虎溪校區體育中心之後,校園內又新落成的一地標性建築。

據悉,該信息技術科研樓位於重慶大學虎溪校區東部校前區,校園中軸線北側。該項目總建築面積為56623平方米,集辦公、教學、科研為一體,今後將成為重慶大學信息學部各學院的教學、科研及實驗用房,為各學院提供良好的科研實驗環境,增進IT類各學院多學科的深度交流及融合。

據了解,該項目由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副教授王琦主持方案設計。“為了體現‘信息’的特徵,設計引入了‘信息交互’的理念,通過多種方式建立內外空間的聯繫。” 王琦介紹說。

王琦進一步解釋,大樓設計上試圖建立建築與計算機技術之間的關聯性,以windows操作系統中“磁盤空間整理”的可視化過程為原型,經過現代設計手法的演繹,將立面劃分為系列單元,模擬出磁盤碎片優化後嶄新的“硬盤空間”。

“外牆材料大面積採用穿孔鋁板,鋁板上呈矩陣化的孔洞,象徵顯示屏上的一個個‘像素’。”王琦說,這些金屬幕牆離外牆有一定距離,既為後期增設設備預留了空間,也為建築提供了遮陽和通風的便利。設計通過統一的語言、材質和色彩,形成了簡潔大氣、典雅端莊的建築形態。“各種空間充滿流動性和多義性,滿足多種研究和交流的需求,給嚴謹的科研工作帶來了輕鬆的氛圍。”王琦說。

據悉,該項目於2020年7月開工,此前曾獲評“三峽杯優質結構獎”。該項目還將為重慶大學承辦的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使用場地,提供保障服務。

上游新聞記者 宋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