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激活你的學習腦》:升級學習力需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激活你的學習腦》

【加】史蒂夫·馬森 著

唐靜 譯

湛廬文化|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22年8月出版

你認為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靠的是天賦?自律?勤奮?還是有其他什麼因素?本書作者從腦科學視角,解讀大腦到底是如何學習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應該遵循哪些基本原則,那些學得又快、成績又好的孩子到底做對了什麼,並巧妙地將自己幾十年神經科學研究成果凝練為七大可操作的、具體的、簡單易會的學習策略。

為什麼要培養成長型思維?

心理學家卡蘿爾·德韋克曾研究並提出了“成長型思維”的概念,通過研究證明:相較於那些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認為才能是天生的),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會收穫更多。這是因為他們很少擔心自己看上去是否聰明,而是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上。

通用公司傑克·韋爾奇就是位典型的、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CEO。他在選用人才時,只看對方是否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

為什麼要培養成長型思維?從大腦以及思考原理來說,至少有以下幾種益處。

1、促進大腦糾錯機制的激活

一個人越是擁有成長型思維,他就越有可能糾正錯誤,從而在出錯之後提高表現。對具有固定型思維的人和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來說,錯誤對他們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事實上,相信自己可以改進的人往往會將所出錯誤視為學習和改進的工具。他們會認為出錯意味着自己需要更加集中注意力並且付出更多努力以提升自己和改進自己。相比之下,一個擁有固定型思維、不相信自己可以提高的人,則往往會把出錯看作他們無法完成任務的一種證明。這樣,錯誤不僅不會刺激大腦激活,反而會抑制大腦活動。

由於思維傾向對大腦糾錯機制的激活和學習有着相當大的影響,因此我們希望嘗試培養學習者的成長型思維。但思維傾向有可能改變嗎?儘管看起來可能很困難,但事實上,影響一個人的思維傾向,至少暫時性地影響其思維傾向,是比較容易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執行任務前閱讀有關智力的文章就可以顯著地影響大腦的活動。

在該研究中,研究者要求被試者提前閱讀一篇文章,文章要麼認為智力由基因決定且無法改變,要麼認為智力可以在環境的刺激下得到發展,並可以通過努力和學習來改變。閱讀的文本隨機分配給被試者。

相比閱讀與固定型思維相關的文章的被試者,閱讀與成長型思維相關的文章的被試者在出錯後更多地激活了他們的大腦。這裡必須指出,最初兩組被試者的思維傾向水平是相同的,因此,對兩組被試者的研究結果本不應該有差異。正是因為在執行任務前閱讀的文章偏向固定型思維或是成長型思維這一點,就造成了結果的巨大差異。因此,思維傾向對激活糾錯機制的作用很容易受到影響。

2、提高大腦獎勵機制和糾錯機制間的連通性

研究人員還發現,思維傾向與紋狀體和背外側前額葉皮層之間的連通性強度之間存在相關性。換句話說,一個人越是偏向於成長型思維,他的這兩個腦區之間的連通性就越強,即一個人越是相信他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智力,思維傾向的積極影響就越大。

通過研究紋狀體和背外側前額葉皮層的灰質密度,另外一些研究人員也發現了毅力和思維傾向之間的差異和相似之處。紋狀體中灰質密度越高,毅力水平也越高,這與越有毅力的人紋狀體就越發達的觀點是一致的。然而,人們還觀察到,毅力水平越高,背外側前額葉皮層中灰質密度越低。不過,這並不是一個消極指標,較低的灰質密度可能表明背外側前額葉皮層消除了不合適的大腦連接,從而具有了更高的效率。

此外,這個區域灰質密度的降低可能與某些認知能力的增強有關。更有趣的是,在毅力和背外側前額葉皮層灰質密度的關係中,思維傾向似乎起着媒介作用,但對紋狀體則不然。研究人員認為,這一結果表明,思維傾向可能會更多地影響到糾錯機制,而不是直接影響到動力,但對糾錯的影響最終可能會帶來更大的動力和更強大的毅力。換句話說,成長型思維可能有助於毅力的培養。

總之,成長型思維可以更大程度地激活大腦糾錯機制,從而對學習產生影響。這種積極影響會帶來更多的成功,進而影響紋狀體和獎勵機制,並最終影響長期的動力和毅力。

作者:【加】史蒂夫·馬森

編輯:袁琭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