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照相到造“像”——2022屆攝影專業畢業生作品選

《疊像Imaginary Image》之一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攝影專業2022屆本科畢業生 何詩賢

如今,圖像如同空氣一樣無所不在,是人們獲取各種信息的視覺來源,也塑造着人們認識這個世界的“思維模板”。一種被圖片構建的文化想象包圍着我們,模糊了現實與虛構的邊界。

作者收集了幾年內自己拍攝的遊客照,基於對原照片的聯想,從互聯網上下載了一些國外知名景點的精修圖片併疊像到原照片中。數字時代的攝影將這些旅遊地美化,同時更便捷地在全球傳播着,它們成為消費主義包裝下的精緻模板, 也承受着萬千觀光客對旅遊目的地的夢幻想象。最後,我們自身生成的照片也加入了這個循環,成為圖像與觀念互相印證的過程。

《再現真實——馬列維奇的元宇宙》之一

天津理工大學攝影系2022屆本科畢業生 閆語璇

數字技術的運用、AI算法的加持,使攝影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對現實世界的精準描繪,而是擁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重構時間與空間,甚至製造出擬真的現實。

該作品將抽象派大師馬列維奇的繪畫作品進行解構,通過計算機軟件模擬出椅子、蘭花、玻璃球等不同顏色、質地、尺寸的物品並將其進行重組拼接,保留在視覺上觀者對影像真實性的感知,同時重構繪畫當中的視覺元素。

《偽精緻生活圖鑑》之一

西安理工大學攝影專業2022屆本科畢業生 曹乃千

如今社交媒體上充斥着大量的“精緻”生活教程模板,許多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曬”出經過精心包裝的照片,塑造自己的理想身份。

作者在家中和宿舍以“野餐”“沙灘浴”“曬包”等社交媒體上的熱門標籤為靈感進行布景擺拍,這些令人心生嚮往的場景都是經過精心布置的,但在畫面中故意露出的地板或真實混亂的背景戳破了這些虛假,體現了“偽”與“精緻”的衝突感。

《虛構的平行時空》之一

浙江傳媒學院攝影系2022屆本科畢業生 劉皓汶

該作品以劇照式影像的表現手法,展現了今年春天上海疫情封控期間,年輕人在出租屋中靜待重啟的日子。

作者通過採訪身邊朋友並結合自身的感受,選取了幾個在疫情居家中最具代表性的場景,對照片畫面進行了置景、導演和出演。紅色的燈光和平躺的姿勢營造了戲劇般的視覺氛圍,同時也暗示那時疫情嚴峻的狀態。人物身後綠色的手機屏幕則象徵著人們通過網絡傾訴內心的社交需求。

《她們的春天》之一

天津理工大學攝影系2022屆本科畢業生 鄭沛琦

畢業前夕,在親身經歷一個月的居家隔離後,疫情下女性的日常生活狀態成為作者關注的焦點。作者以家人和身邊不同年齡、不同社會角色的女性作為拍攝對象,通過與她們的交流和自己的構思,設計了一系列現實與想象一一對應的場景,彼此形成交映和對話,表現出人們對回歸日常生活的渴望。

喀布爾機場

天津美術學院攝影系2022屆本科畢業生 楊超

該作品的靈感源於2021年8月16日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機場美軍撤離這一新聞事件,作者收集了當時現場的三四段視頻和照片,從中截取具有不同解讀空間的瞬間進行重組、編排、拼貼,再將組合成的新圖像拆解成多個小塊進行藍曬製作。作品最終由20張圖像拼合而成,試圖重塑這一事件的全貌,並引發觀者對媒介和歷史的思考。

《造像III》之23C4A3701.cr2 名勝古迹(頤和園)

北京電影學院圖片攝影專業2022屆本科畢業生 童丹

“造像”與“照相”發音相似,也象徵著如今數字化影像產生過程中的三個環節。第一層是拍攝環節,二層是存儲環節,三層則是解讀環節。作者與計算機合作,對儲存圖像的硬盤和存儲卡進行重複的損壞和恢復,獲得一系列“再造”後的圖像。再將圖片中人物手持取景器內的影像用損壞的素材進行替換,並加以自己的趣味性解讀,將個體理解的“像”可視化。

編者按

在今年國內各大高校攝影專業畢業生的作品中,有不少讓人聯想到當代攝影大師的藝術實踐,如辛迪·舍曼式的劇照扮演,史蒂芬·肖爾在《照片的本質》中有關“照片中的照片”的探討……在作品闡述里,“扮演”“設計”“置景”“編排”“再造”“重構”等成為關鍵詞。這不僅是畢業生對傳統攝影形式的突破,更是對當下時代和自我感悟的投射。

受限於新冠肺炎疫情,近年來畢業作品中紀實攝影“田野調查式”的拍攝少了許多,利用網絡圖像素材探索影像的本質,通過自導自演反映社會現象,或從身邊人、事入手,表現居家隔離中所見所感的作品增多,其中不乏佳作。而作品的呈現方式也在發生着變化,從現實中懸掛在充滿空間感的展廳,到線上手機屏幕中的扁平化呈現,這也成為影響畢業生題材選擇和創作思路的因素之一。

從照相到造“像”,畢業生們樂於通過一種更能體現創作者主體性的視角,向外界講述自己的故事。在發掘影像背後延展性的同時,不斷思考如何將攝影這一媒介“為我所用”。

責任編輯:孔斯琪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