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那隻“歸雁”!出生於2001年,華東師大畢業生回家鄉從教

在大二那年,我從華東師範大學非師範專業轉入孟憲承書院,成了一名公費師範生。

大四求職時,本可以爭取去到更好的省會城市從教,但我還是選擇自己家鄉的縣級高中。因為家鄉更需要我。

我叫王兵兵,生於2001年。我相信,需要我的地方,就有更大的舞台。

從轉師範專業到回鄉從教

我的家鄉是位於甘肅省中部的平涼市靜寧縣,縣城雖然近幾年來有所發展,但較其他省會城市和一二線城市而言還是比較緩慢。回母校或回家鄉基層就業的大學生少之又少,但我選擇回家鄉工作可以說是義無反顧的。

2018年高考後,我報考的都是師範院校,但批次誤填報為本科一批被物理學非師範錄取,而公費師範屬本科提前批。

因此,2018-2020學年我在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菁英班就讀,菁英班偏重科研培養,當時我一方面對菁英班的課程規劃以及科研類課程比較感興趣,另一方面對師範的了解不足,遲遲未轉師範。

到了大二學年末,我思考來思考去,再加之父母一直期望我做教師,最終在大二下學期轉為師範生。

我覺得,我的選擇很正確,非常有意義。

大三下學期實習期間,我在蘭州外國語高級中學實習。有一個國慶假期,我們8名實習生都回了一趟各自的家鄉。在假期的第二天,我出去散步,走到了母校甘肅省靜寧縣第一中學的周圍。

望着熟悉校園,回憶湧現在腦海。

那會兒,蘭州遲遲未能開啟招聘。我就想,母校雖處於小小的縣城中,但學校的歷史悠久,環境也很優美,最重要的是,它貯存着我高中三年的時光。

我若回到在母校工作,那應該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啊!

於是,我決定去找校長面談,母校老師們的急切挽留和歡迎也更加堅定了我的決心。

試講後,校長還點評了我的課,有些話我至今難忘:“我們非常歡迎優秀的一中學子回來,物理老師很緊缺,你回來後一中就又添了一員大將!”

之後,我再也沒有想過去蘭州應聘了。

我就是那隻“歸雁”

可能我從高三開始就已經萌發了返鄉從教的念頭,當時我高中母校的一名高分考入清華的學長回母校宣講,他大學選擇的專業是能源與環境工程,原因是他非常關心家鄉的生態環境和能源短缺問題。

那次宣講對鼓舞我遠大的理想是多麼重要。

學長多次利用假期回到母校支教講課。於是,我決定高考後填報師範高校,並有幸成為了華東師大人。

四年里,我謹記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認真學習,刻苦鑽研。我保持高中的習慣,一直待在圖書館到10點閉館。其間,我還多次參加科研競賽。因為只有學高才能為師,只有“求實創造”才能“為人師表”。大學裡,我也獲得了國家獎學金等各種榮譽。

在去年,我看到家鄉啟動了“歸雁工程”,旨在鼓勵和呼籲在外遊子能回鄉發光發熱、回鄉創業,為故鄉作出貢獻,展現自己的智慧。既然要為故鄉增光,講好家鄉的故事,就需要我們年輕一代大學生行動起來。

我願意將青春揮灑在家鄉的基礎教育事業。9月前的這個暑假,我將在完成入職手續的基礎上,對新學期高一物理的教學設計做仔細整理,期待儘早融入教學工作,遇見我的第一批學生。

來源|青年報

記者|劉昕璐

編輯 | 吳瀟嵐

620位學者屏中論道!華東師大主辦國際中國哲學大會,首日直播觀看數逾2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