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高考估分710分,父親高調炫耀被嘲諷,現實打臉眾人

高考結束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問孩子“考得好不好?”、“題都會不會?”、“大概能考幾分?”等等,在以前,進行高考估分主要為了填報志願,因為之前的志願填報方式和現在是不同的。

而現在,高考估分主要為的就是想要對孩子的分數知道個大概,做到心裡有數,提前對一些目標院校進行分析了解。

不過,估分這件事的準確程度並不高,孩子在估分的時候,可能會因為很多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或大或小的誤差,有時候孩子估分估高了,家長卻沉不住氣提前慶祝,就可能會鬧大笑話。

比如之前在網上,一名家長大張旗鼓地表示自己的孩子高考估分710分,9月份的時候清華,甚至,他還將孩子各科的估分都曬出來:語文137分,數學143分,外語138分,理綜292分。

而對於這位家長的張狂行為,網友們基本上都不買賬,覺得他有點嘚瑟了,估分710分又不是真的考了710分,有必要這麼激動嗎?

對於這位家長的行為,網友們給出了很多的評價:

“估分710分,結果考出來170分。”

“口氣挺大,不過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真厲害,語文這種科目都能夠估出分來。”

“你這是喝啥酒估出來的?”

“但凡有二兩花生米,也不至於喝成這樣。”

可以說,基本上能看到的評論都是一些負面的評論,覺得這位家長有點狂妄了。

不過,這位家長的“大口氣”,真的是吹出來的嗎?

之後,當分數出來時,之前說該家長口氣大的網友們卻都噤聲了,因為該考生的分數確實不低,雖說並沒有達到710分,但是卻達到了709分,其中語文131分,與估分相差6分,誤差確實有點大。數學144分,比估分143分高一分。外語143分,比估分138分高5分。理綜291分,比估分292分低一分。

總體來講,該考生的估分能力還是相當強的,所估總分基本一致,看來清北也是跑不了了,而這位考生的成績結果出來後,也打臉了那些嘲笑他的人。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估分這麼準的,且大部分人的估分其實都是誤差較大的。

在我的身邊,就發生過很多估分估不準的情況。

老家的鄰居,當時他的兒子高考結束,結果估分估了600多分,老鄰居很高興,雖說正式分數沒下來,但是老鄰居已經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了。

於是就擺開宴席,請周圍的鄰居、親朋吃飯,還鄭重其事地宣布了孩子的估分情況,似乎自己的孩子已經一隻腳踏入了名校似的。

但是,當分數出來之後,老鄰居卻不吱聲了,當時我也是不懂事,覺得老鄰居可能是忘了通知我,於是我就包了一個紅包自己去上門恭賀。

不過,老鄰居卻並沒有收我的紅包,並且似乎他的心情並不是很好,我那時候才突然明白,很可能孩子考得並不好,便找了個理由離開了。

後來,我通過別人才知道,原來老鄰居的孩子才考了400多分

這樣的事情,在我身邊並不少見,可以說年年都有。

那麼,為什麼孩子總是估不準分呢?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

①和家庭氛圍、家教方式等家庭因素有關

很多考生,其實是有意識的故意報高自己的估分,為的就是得到家長短暫的承認。

這種情況下的孩子,以及親子關係,都是比較可悲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三個:

  • 家長對於孩子過於嚴厲,經常會批評孩子,所以孩子希望通過報高估分來換取短暫的安寧。
  •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很高,而孩子希望家長能夠高興,所以報高估分來達到目的。
  • 擔心家長會不愛自己,所以報高分數,以獲取來自家長的關愛。

②和孩子的判斷能力和記憶能力有關

這種情況下的估分不準,其實還是比較容易接受的,因為它並不存在一些干擾因素,純純是因為孩子本身對於考試內容的忘記,或是對答案的判斷存在錯誤而導致的。

如果你的孩子屬於這種情況,那麼恭喜你,你的孩子心理環境還是比較正面的,並且各方面都應該比較健康。

③和孩子的性格有關

不同性格的孩子,對於同一道題、同一種答案的估分情況是完全不同的。

有些孩子,性格比較保守,他們在進行估分的時候,往往喜歡估一個自己絕對能夠拿到的分數。

比如某道題孩子感覺有五成能得10分、七成能得7分、十成能得5分,那麼保守的孩子就會給自己估5分。

又比如某道題答案比較主觀,孩子會從中找到儘可能多的扣分項,從而得到一個基本上不可能再低的得分進行估分。所以,這些孩子的估分常常會低於實際分數。

有些孩子,性格比較開朗大條,在估分的時候就可能會估“理想分”,比如一道主觀題,自己的可能得分情況在5分~10分之間,這些孩子就可能會給自己估9分甚至10分,因為他們總是很樂觀。

不過,這些孩子雖說樂觀的,但是往往估出來的分數會比實際分數高。

還有一些孩子是比較嚴謹客觀的,這些孩子往往估分也比較准,比如之前那位估分710分的考生。

所以,想知道自己孩子估分準不準,你需要真正地來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行。

你覺得你的孩子估分會高還是會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