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粉墨登場”,禁止炒作狀元後,各地“花式報喜”惹人捧腹

導語:

高考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高,成為學生們人生中第一個大的轉折點。能夠在高考中金榜題名,可以說是令學生們歡呼雀躍的事情。但有金榜題名就有名落孫山,這或許就是高考的殘酷和魅力。

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拿到高分,自然是歡呼雀躍,能夠培養出這樣的學生,老師和學校當然也是與有榮焉。各地高分的學生,備受矚目,不僅學生羨慕,家長們更是羨慕着“別人家的孩子”。

農作物“粉墨登場”,禁止炒作狀元後,各地“花式報喜”惹人捧腹

成績陸續公布之後,平時年級里成績突出的學生,備受老師的關注,有的老師會直接替學生查分數。如果成績能夠達到600分甚至700分以上,或者是拿到省狀元市狀元,都會被學校密切關注,張貼紅榜廣而告之。

實際上教育部門已經嚴格要求禁止炒作高考狀元。也就是說,學校都不允許宣傳自己的學生考了多少分,有多少人被清華北大錄取。但是,為了能夠吸引更多優質的學苗,各個學校可謂是“招數百出”,就連農作物都“粉墨登場”。

有的學校將學生比如成芒果或者是荷花、玉米等等,利用各種詞語,在暗示自己學校學生的考試成績。比如這所高校,將學生比喻成了“帝王蟹”。

“蟹王重達715公斤”,本身這句話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其實指的就是學校的第一名在高考中的成績是715分,“蟹後”指的是文科生;而後面自然就好理解了,意識是過一本分數線的學生,佔70%。

還有很多學校想了各種辦法,思路清奇,各顯神通。不得不承認的是,學校為了將成績公布出去,也真的是“煞費苦心”。各地的“花式喜報”,真的是令人捧腹大笑。

不過其實學校千方百計地將優異的成績公之於眾,不過是希望能夠藉此吸引更多的優質生源。這種行為其實筆者還是能夠理解其中的良苦用心。一所學校想要發展和壯大,靠的就是教育,就是優秀的學生。

在理解的基礎上,不能接受,分享喜悅和炒作不能混為一談

一開始學校紛紛發布喜報,可能是真的很開心和興奮,自己的學生金榜題名當然值得廣而告之,這就好像是家長得到學生成績之後給七大姑八大姨打電話是一樣的。

但是逐漸卻“變了味”,由報喜成為了攀比,這些狀元們也成為了學校招生的“工具”,儼然成為了“金字招牌”,這種情況其實是有些“本末倒置”的。

不過各大學校為了能夠吸引更優質的學苗,紛紛出此下策,筆者還是能夠理解的,但是不能接受。學生們的報考和選擇院校,不能被這些“花哨”的宣傳所影響。

再優質的院校,也並不代表適合每個學生。學生們還是應該謹慎選擇,無論是中考之後選擇高中,還是高考之後選擇大學和專業,學生們都應該做到“三思而後行”,因為學生們的每一步都對未來影響深遠。

學生們的每一步都至關重要,稍有不慎,走上彎路有些可惜

在求學過程中,除了努力學習,面對困難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之外,學生們還會面對一些選擇。比如選擇哪所高中,選擇什麼學科,選擇走讀還是住校,哪所大學,學生哪個專業等等。

其實這些看起來不大不小的事情,對學生們未來的影響還是十分深遠的。筆者不想直言哪個更好,因為根據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性格,一定有不同的選擇。

筆者想說的是,謹慎,一定要謹慎。很多時候學生們只要多思考,多想,就能夠找到更好的辦法,或者是選擇更適合自己的方向。

古語有“三思而後行”,還是非常有道理的。但是,各個學校的花式喜報,還是十分可愛的,各個學校的“小心思”,還真的是令人哭笑不得。

筆者寄語:

學校為了招生也是“拼了”,而學生們在選擇學校的時候,還是要綜合考慮,不能光看喜報。希望,每一個學生都能順利走進適合自己的學校,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和文化,未來走進更理想的大學。

也希望,每一所高校都能將自己的時間用在教育學生生,給予學生更優質全面的教育,才配成為“培養人才的搖籃”。最後,祝福祖國的學生們,學業有成,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走進理想的大學,一帆風順。


話題討論:

說了這麼多,你對高考宣傳狀元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和分享意見,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