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仿巴符州,拜仁州或向非歐盟學生收取學費,預計每年3000歐


據悉,巴伐利亞州將跟隨巴符州和薩克森州的腳步,向非歐盟學生收取學費。目前,該決定已經遭到學生們的反對。


CSU第二次提交收取學費法案

為了讓大學實現“創收”,並在財政上減輕州的負擔,巴伐利亞州計劃通過所謂的 "綜合收費方案",即向該州非歐盟學生收取學費。

巴伐利亞州的執政黨基社盟(CSU)於2021年年中,起草了《高等教育創新法》(Hochschulinnovationsgesetz),並在其中賦予了大學自行決定是否收取學費,及其數額的權利。

不過,因為種種原因(主要原因是反對聲太大了),該計劃被擱置了。

但是,在這之後差不多一年,也就是今年6月份,該黨再次完善並提交了修改過的草案。目前,州議會已完成了一讀,預計很快將進行二讀/三讀,並最終在8月夏季休會開始前定稿。

如果該法案通過,參考巴符州之前的經驗,那麼今年冬季入學的小夥伴就需要交納1500歐學費了。


目前,巴伐利亞州所有的公立高校(大學或高等教育學院)學費全免。不過,選擇半工半讀的學生,即在“Berufsbegleitedenes Studium(非全日制學習)”每學期需繳納2000歐元的學費。

※ 巴符州於2017年5月3日引入了類似的政策,即對外國學生收取學費。自2017年的冬季學期起,外國學生每學期需繳納1500歐元學費,相當於每年3000歐元。


德國各州大學是如何收取學費的?

在德國,每個聯邦州可以自行決定本州內的高校是否收取學費,但是州政府不能把學費定得高到讓人無法負擔。

目前,除巴符州外,德國其他州都為所有學生提供免費或者低學費的高等教育。

只有少數州選擇向超長學期學生收費,或是向攻讀第二學位或半工半讀的學生收費。上圖為各州收取的各種類型的學費。

學費制度造成巴符州國際人才減少

巴符州作為第一個對外國學生收取學費的聯邦州,巴符州非歐盟學生申請人數明顯下降。

根據反學費行動聯盟(ABS) 的統計,2016年至2021年期間,巴符州的外國學生申請率下降了 36%;同時,德國其他州的非歐盟學生申請人數大幅度上升。

而德國又是一個缺少技術性人才的國家,因為學費制度的引入,巴符州在招攬國際型人才的吸引力變弱。因為,調查顯示,這些國際留學生畢業後,一般會選擇學校所在的城市附近就業。


大家對此怎麼看?

▲ 2017年斯圖加特的反學費示威運動

不出所料,學生們大都反對巴伐利亞州針對非歐盟學生收取學費。慕尼黑工業大學學生會就表示,大學本着公平和一視同仁的態度,收取學費這件事,不應該根據申請者的經濟條件和來源國家而有所不同。

聯邦外國學生協會的Vanessa Gombisch表示,巴伐利亞一旦實行該政策,將對教育公正造成傷害。對於學生來說,當前的日常生活成本已經很高昂,再額外收取學費,會讓這些學生背負更沉重的經濟負擔。

Deutsches Studentenwerk(DSW)的秘書長Matthias Anbuhl也表示,收取學費對於國際學生不平等的,是德國大學實現國際化的“毒藥”。

Anbuhl指出,早在2013年,在是否廢除高校收費制度的巴伐利亞全民公決中,投票結果以壓倒性優勢通過--取消學費。

“關於是否收取學費這一問題,當時已經公投決定出了結果。但是,巴伐利亞州政府現在又想推翻這一切,對來自非歐盟國家的國際學生群體採用收取學費,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抗爭難度大:巴伐利亞沒有ASTa

▲ 2017年北威州反對收取學費的示威運動

在德國其他州,學生可以自行組織學生委員會(Allgemeiner Studierendenausschuss),簡稱ASTa)。

在北威州為例,所有註冊的學生都會自動成為學生自治組織的一員,每年都會選舉出學生議會(Studierendenparlament),再從這些學生議員中選舉出學生委員會(ASTa)。

該委員會作為一個所謂的法律實體,擁有法律和財政自主權。他們能夠自行簽訂與學生相關合同。例如,學期票(Semesterticket) 和針對學生的劇院文化票(Kulturticket)。

當面臨政府制定有損學生的法案時,他們有足夠的權力和資金來遊說政府議員,並且組織統一的抗議活動。

而巴伐利亞沒有類似的機構。

如果州政府通過的法案對學生不利,他們也沒有一個領導機構來統一的機構來組織學生抗議。


不知道,你對此怎麼看?

歡迎大家再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