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惠
當今,高技能人才已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產業升級轉型的關鍵力量。中國各省份紛紛出台相關政策,展開激烈的高技能人才爭奪戰。
作為經濟大省和製造業大省,山東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以及31個製造業大類,產業體系完備、規模龐大,這使得山東更加需要一支規模宏大且素質優良的高技能人才隊伍來作為有力支撐。
為更好地破題“有活沒人干”與“有人沒活干”的結構性就業矛盾,近日,山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會同山東省發展改革委、山東省財政廳等12個部門制定了《山東省支持技工教育高質量特色發展若干措施》。5月20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加快“技能山東”建設,打造技能人才集聚新高地等相關情況。
建設高技能人才發展高地
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書記、廳長張濤介紹,近年來,山東聚焦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服務等全鏈條,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培養造就了一支高素質高技能的產業大軍。截至目前,山東高技能人才總量達460萬人;現有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2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技能人才70人,全國技術能手771人,高技能人才、高技能領軍人才總量均居全國前列。
“山東集成電路、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人才缺口大,部分高校專業課程滯後產業技術發展,人崗適配度有待提升,結構性矛盾仍需破解。”山東省教育廳高校學生處處長梁立波曾表示。
記者從發布會獲悉,《若干措施》圍繞“培育一流產業技術工人隊伍、推進優質技工教育提質擴容、加強技工教育內涵建設、推動職業技能培訓提質升級、凝聚技工教育高質量特色發展的工作合力”等五個方面,創新提出了17條“硬核”舉措。
山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廳長張濤介紹,在目標定位上,《若干措施》堅持以培養技術工人和技能人才為目標,緊緊圍繞山東重大戰略和產業發展需求,優化技工教育供給結構。在培養模式上,探索高技能人才長學制貫通合作培養試點,試行技工教育特色學分銀行制度,構建更加完善的現代技工教育人才培養體系。
在推進技工教育“擴容提質”方面,《若干措施》從加強技工院校基礎能力建設、推進優質技工院校建設、支持社會力量舉辦技工教育、增強平台載體支撐能力四方面發力,細化優質技工教育“提質擴容”舉措,爭創全國優質技工院校和申辦全國技工教育優質專業,為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厚植髮展“沃土”。
《若干措施》首次提出,在山東省級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中,遴選建設20所左右的省級職業訓練院,打造集技工教育、公共實訓、技師研修、技能競賽、技能評價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載體。
在山東省財政廳二級巡視員韓震看來,“技能山東”正為中國智造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聚焦“技能山東”建設,山東省財政每年安排資金5600萬元,用於技能人才獎勵和技工院校專業建設。此外,聚焦夯實技工院校基礎,“十四五”以來,累計安排資金1.73億元,圍繞高端裝備、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先進產業需求,遴選13所技工教育優質學校、54個優質專業給予獎補支持,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發揮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的輻射作用,加快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加強拔尖創新人才、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養。
目前,中國技能人才培養正處於從“數量擴張”轉向“質量提升”的關鍵跨越,各省份紛紛出台政策,加大投入。例如,江蘇深化產教融合,實施職業教育融合促進行動,新建10所“鄭和學院”,推進高職“雙高計劃”和中職“雙優計劃”;浙江全面放寬落戶限制,推進“金藍領”職業技能提升行動,2024年新增高技能人才39萬人,2025年計劃新增20萬人。
作為經濟大省,山東正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聚焦“十強產業”發展。2024年,山東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9.86萬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超過52%,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
“當前,結構性就業矛盾已成為山東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其中技能人才短缺是突出的表現形式。”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副廳長潘文勇介紹,《若干措施》注重從發展方向、產學協同、校企合作等方面集中發力,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養規模與培養質量,推動破解結構性就業矛盾,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明確技工院校培養技能人才的發展方向。根據人力資源服務市場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山東高技能人才求人倍率突破2.1,即1個高技能人才對應着2.1個崗位空缺,反映出技能人才短缺的問題依舊存在。《若干措施》,首次從省級層面明確技工院校“以培養技術工人和技能人才為目標”的發展方向,更加突出培養技能人才的主責主業。
第二,搭建精準服務產業發展需求的專業體系。目前,山東已有87所技工院校立足產業發展需求,開設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等新領域,以及養老服務管理等急需緊缺專業。《若干措施》更加註重優化技工教育供給結構,要求圍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支持技工院校加強與各類龍頭企業、產業鏈鏈主企業合作,面向鏈上企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探索通過設置“訂單班”“冠名班”等形式開展“訂單式”聯合培養,加快建設一支與產業發展相匹配的技能人才隊伍。
第三,把握工學一體培養技能人才的改革方向。目前,山東分別有37所、51所、73所院校,承擔著全國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第一、第二和第三階段改革任務。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若干措施》提出“啟動第二輪省級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試點”,明確要求在2027年年底前,建設10個左右省級技工院校工學一體化師資培訓基地,利用3年時間遴選立項300項工學一體化培養模式專項課題,以實踐探索加速我省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變革,從而更好破題“有活沒人干”與“有人沒活干”的結構性就業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