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廳廳長和大學校長,級別有差別嗎?一般情況下,教育廳廳長,是正廳級幹部。大學校長,通常不是副廳級就是正廳級。在現實中,如果一名教育廳廳長交流到大學當校長,通常仍然是正廳級領導幹部。但是,為什麼當一名教育廳廳長遭遇這種平級調動交流的時候,通常都會覺得很失落,甚至身邊的同事或親朋好友,也會為之感到遺憾呢?
按理說,在平級交流中,不存在職務和級別的變化,僅僅只是換了一個工作崗位。雖然說,教育廳是行政機關,高校是事業單位。從行政機關到高校事業單位,身份屬性變了。但其實對於正廳級幹部這種省管幹部而言,不管是在機關、事業單位還是國企,其實差別都不大,一般也不太影響他們的工資收入。但是,為什麼很多人會覺得,教育廳廳長去當大學校長,相當於“被貶”呢?
原因就在於,同樣是正廳級領導幹部,在不同的機關當正廳級領導幹部,在不同的機關擔任一把手,權力的差距千差萬別。相比教育廳的行政職權,高校的權力,真的就是一片凈土上的權力。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教育廳的職能職責,到底是什麼?
簡單梳理,教育廳的職責很多:擬定全省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戰略、政策和規劃,負責各級各類教育的統籌規劃和協調管理,負責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促進教育公平,指導全省教育督導工作,指導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負責本部門教育經費的統籌管理,參與擬定教育經費籌措、教育撥款、教育基建投資的政策,負責各類高等、中等學歷教育招生考試和學籍學歷管理工作,規劃、指導高等學校的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等等。
因此,從這個梳理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作為教育廳廳長,權力是非常大的。相比之下,作為高校校長,全面負責本學校的教學、科學研究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因此,教育廳廳長的職權中,包括了對高校工作的指導和領導權。但是,高校校長的職權,僅僅局限了高校這一畝三分地的科研、教學、行政工作。
可想而知,作為教育廳廳長,如果提拔到中管高校擔任副部級校長,可能心裡是平衡的,畢竟級別提升了。但是,教育廳廳長是省管幹部,提拔為中管幹部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只是交流到一所大學擔任正廳級行政一把手,確實容易感覺權力配置的縮水。因此,有時候有點失落感,在情理之中。對此,你怎麼看?#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