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
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獎學金獲得者事迹展播
日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應急管理與安全工程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塵興邦榮獲2021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此次獎學金推報活動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指導,中國青年報社、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中國青年創業就業基金會聯合舉辦,以“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為主題。自活動開展以來,受到廣大高校師生的密切關注,尋訪青年榜樣,弘揚自強精神,掀起了“校校皆有、人人可為自強之星”的熱潮。
塵興邦,男,中共黨員,應急管理與安全工程學院安全工程專業2020級碩士研究生、碩士第三黨支部書記。塵興邦始終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自立自強、奮發向上,在學習科研、學生工作、黨建工作和社會實踐等方面均取得了優異成績。
01
讀書立志盡功夫,奇崛創新向未來
讀書立志,奇崛創新。2020年9月,塵興邦以總成績專業第二,成功考取我校研究生;入學後,他刻苦鑽研專業知識,積极參加創新創業類競賽。“立真品格,下苦功夫”是他科研創新路上的崇高追求和不竭動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塵興邦專業綜合成績始終保持在前3名,曾獲2022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連續2次獲一等學業獎學金、“優秀研究生”稱號;已刊論文8篇,出版譯著書籍6本,另在投SCI3篇、中文卓越/核心4篇。負責並參與多項企業橫向課題項目、出版社書籍編撰項目等,曾獲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省部級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成果鑒定2項。
他積極響應“雙創”號召,參與多項大賽並取得佳績。曾獲第九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數字經濟專項)全國優秀獎、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二等獎、第八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北京賽區)三等獎、“青創北京”2022年“挑戰杯”首都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銅獎等獎項。
02
服務工作葆初心,勇挑重擔當模範
服務初心,勇挑重擔。身為學生黨支部書記,他始終牢記並踐行“為人民服務、為社會服務、為同學服務”的初心和使命,在學校、學院、支部和班級內積極弘揚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入學以來,他主持開展多項北京市黨建課題、北京市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等,先後組織開展“黨學雙攀峰”、“學黨史,守初心,聚力量——獻禮建黨百年系列活動”等特色黨建品牌活動近百項,在廣大師生引起熱烈反響,積極帶動身邊學子自立進取、奮發拼搏,彰顯了“有責任、敢擔當”的新時代青年精神。
2021年7月,塵興邦獲評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優秀共產黨員”,帶領支部獲評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先進基層黨組織”;作為學生黨員代表,參加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
03
登高而呼召學子,社會實踐展本領
號召學子,社會實踐。塵興邦帶動身邊廣大學子積極發揮專業優勢,投身社會實踐,服務中國、服務社會、服務首都。
2021年5月-12月,他克服當前疫情的種種困難,帶領黨支部成員深入北京市社區開展“構建智慧應急體系、賦能韌性社區建設”的紅色“1+1”黨建活動;先後13次深入社區,為居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運用專業知識,形成多項專業實效成果,獲得社區民眾一致好評。2022年1月,塵興邦負責的共建活動入圍北京市前25強,榮獲北京市高校紅色“1+1”示範活動二等獎,事迹被北京市教工委、北京市V思想等報道。
2021年8月-12月,塵興邦積極響應北京高校師生服務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雙百行動計劃”,牽頭組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社區安全更新調研實踐隊”,以“韌性城市視角下北京社區安全更新規劃及提升對策調查研究”為主題,開展集中研討10餘次,實地調研13次,參加學術科研論壇6次,收集有效問卷300餘份,實地考察北京市12個典型社區,提出韌性城市視角下北京社區安全更新策略,為北京城市社區更新提供相關政策建議和專業理論支持,真正做到以專業服務人民、以初心守護人民。2022年8月,該項目獲評北京市2021年“雙百行動計劃”優秀項目。
2021年7月-10月,他帶領實踐項目團隊成員,先後多次前往山西、甘肅、四川、重慶等省市,圍繞塵肺病農民工救助幫扶,積極開展社會調研、愛心捐贈、子女助學、助力創業等志願服務活動,推進塵肺病農民工職業健康培育,弘揚大愛力量,助力鄉村振興。
塵興邦投身社會實踐之際,積極號召身邊廣大學子共同參與,將專業知識付諸實踐,積極服務社會、奉獻社會,為社會基層治理建設源源不斷地貢獻專業力量和新時代大學生自強力量。
談到優異成績,塵興邦說:“道阻且長,行則將至,過往成績當留有經驗,未來,我將繼續艱苦奮鬥、志存高遠,以勤奮刻苦之姿,迎接新的責任與挑戰!”
希望同學們向榜樣看齊,聚青春偉力,以向上的姿態和昂揚的鬥志開闢屬於自己的人生航線,譜寫將夢想照進現實的精彩篇章。
編者注
“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獎學金推報活動自2007年開始每年舉辦一屆,本次推報工作共分為5個類別:愛國修德、勤學求真、創新創業、社區實踐、奮鬥力行。活動重點關注來自相對困難家庭或地區的學生以及在投身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鄉村振興、參與社會治理創新、弘揚網上文明、助推學術和科技進步等方面事迹突出,積极參加社區報到、社會實踐、志願服務、青年之家等服務項目,在當代大學生中具有榜樣作用的青年學子。
來 源/應急管理與安全工程學院
本期編輯/王新宇
責任編輯/王麗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