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突出,很多畢業生選擇考公務員來解決就業問題。
不光是上一輩父母覺得公務員穩定、體面,很多年輕人也越來越喜歡這份職業。
但是工作的盡頭是“考編”,考公務員總是需要一定運氣成分,也不是誰都能有這個運氣。
學習好的不一定就能考出高成績,學習不好的也不一定考不上。
國考落榜到銀行工作,成為很多畢業生的備選項。
其實銀行工作雖然穩定也工資高,但以下3類人員其實不建議報考。
名校畢業
銀行對學歷有要求,但對學校一般要求985、211、“雙一流”或者財經類院校。
而沒有單獨需要名校畢業生。
如果是名校有名的專業,可以報考相應的投行、證券或者基金機構。
一方面銀行工作對於專業學歷要求的專業性要求其實並不高,另一方面名校到銀行也會有落差感。
因為不管是名校還是非名校,到了單位大家就一視同仁,一般都需要從最基層的櫃員做起。
很多人受不了這個心理落差,不能及時調整心態,甚至沒有二本院校表現得好。
因為二本院校的學生更加珍惜工作機會,工作也更加賣力。
在對專業要求不高的前提下,工作賣力敬業就成為最好的素質。
高學歷
學歷比較高的跟名校的原因比較類似。
不管是碩士還是博士,只要不是定向招聘的,對於一般校園招聘人員來說,首先是到櫃檯做櫃員。
還有就是碩士一般能到市區工作,而本科生只能到縣域工作。
碩士到銀行干一般工作,如櫃員或者客戶經理。
其實所學的專業內容不太能用得上,有點浪費人才。
專業不對口
銀行對專業還是有一定門檻的。
如果不是財經類、管理類,對於很多概念沒有系統地學習。
在工作中邏輯會不太容易捋順,雖說要求不用那麼專業,但是還是要有一定的基礎。
當然也有學習播音主持或者藝術類專業,從實習生到大堂經理,再到理財經理髮展比較好的。
只是說對大多數普遍情況而言,科班出身更好一點。
也有雖然專業不對口,但是工作以後不斷學習,考取銀行從業資格證、經濟師職稱等證書,來充實自己的業務水平。
總之,如果公務員考不上,銀行也可以作為備選項。
但對於名校、高學歷、專業不對口的還是建議能有更多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