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2022年10月10日07:28:09 教育 1372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高考,自從出現的那一天開始,就被寄予了“改變命運”的寓意。

對於許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高考過後最令人激動的時刻之一,莫過於收到心儀大學寄來的錄取通知書

但在幾年前,有這樣一位學子,他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方式卻格外“特殊”。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2017年,時任清華校長的邱勇竟然親自帶隊,不遠萬里地從北京趕赴河北,專程為一名新生送去大學錄取通知書。

很快,這一消息就在網上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而且該名新生的信息,也被媒體挖掘了出來。

他叫龐眾望,是這一年的市高考理科狀元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龐眾望

俗話說:“鐵打的清華大學,流水的狀元郎”。

對於清華大學這樣的名校而言,成績優異的學生堪稱比比皆是,龐眾望為何能讓校長親自上門送錄取通知書呢?

在他耀眼的成績背後,又隱藏着怎樣動人心弦的故事?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承載希望,窮困潦倒的家庭

1999年2月8日,眾望出生在河北省滄州市吳橋龐庄村一個普通農村家庭。

恰逢春暖花開、萬物悄然復蘇。

在這個充滿生命力的季節,新生命的降生,似乎也為其家庭帶來了無限的希望。

承載着全家人殷切希望的他,被取名為“眾望”。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對於龐眾望的父母而言,他的出生,是喜,亦是憂。

喜的是家裡終於後繼有人,憂的是為人父母,卻無法保障孩子的未來。

人們常說:“一人重病,拖垮全家”,但誰都能想象得出,當一個家庭的主要勞動力都身患疾病時,又會面臨多麼嚴峻的生活?

而龐眾望的原生家庭,遠比我們想得更加糟糕。

他的父親患有先天性智力障礙;母親脊柱裂、下肢癱瘓,常年卧病在床,家裡還有年事已高、體弱多病的爺爺奶奶。

一家五口,一殘、一病、一幼、兩老,全家人的日常生活,全靠外公外婆撿廢品才得以勉強維持溫飽。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龐眾望的家裡

由於父母行動不便,年幼的龐眾望早早就承擔起了各種家務。

當身邊的同齡人都在無憂無慮地玩耍時,5歲的他不僅需要踩着板凳,在比自己還高的灶台上切菜剁土豆,而且還得收拾房間、清洗便盆……

到日常拖地洗碗,到照顧母親的衣食起居,這些繁瑣且不易的事情,都被他用稚嫩的肩膀一一扛起。

生活的英雄從來不分年紀大小,面對令人絕望的困境,龐眾望用瘦弱的身軀,撐起了這個岌岌可危的家庭。

可即便他如此懂事,命運卻依舊沒有給予其半點優待。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上小學的龐眾望在做家務

6歲那年,龐眾望胸前有突出的腫塊,經醫院檢查診斷髮現,他患有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而且情況不容樂觀,急需進行開刀治療。

然而,對於這個家庭而言,4萬塊錢的手術費,猶如一筆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

彼時,村裡的許多鄉親聽說這件事之後,都勸龐母放棄,實在不行就再生一個,可作為一個母親,她又怎忍心就此放棄?

家裡沒錢,龐母就想盡辦法去借,用輪椅拖着癱瘓的身軀,領著兒子挨家挨戶地借,硬是湊齊了手術費。

在母親的堅持下,龐眾望的病最終得以被治癒,但本就困難的家庭也因此愈發負債纍纍。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為了還債,父親被親戚帶到外地打工,母親也沒日沒夜地做着刺繡填補家用。

為了替家人分擔壓力,龐眾望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照顧母親和做家務上,但就算是一心二用,他的學習成績依舊在年級里名列前茅。

老師對他說:“只要你好好學習,將來一定能考上大學。”

年幼的龐眾望想象不出大學是什麼模樣,但他知道,那是可以讓家人過上好日子的地方。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對於許多人來說,讀書不是人生唯一的選擇,但對於龐眾望而言,這卻是為數不多能夠改變其命運的道路。

但即便是這樣一條不被許多人重視的道路,他也走得異常艱難。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艱難的求學之路,一朝成名

苦,是一種比較,只有在熬過更加艱難的經歷後,才能體會到甜的存在。

對龐眾望來說,讀書雖苦,卻遠不及生活中的艱難。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從小學6年紀開始,龐眾望每天放學後都會去撿廢品賣錢,害怕母親擔心的他,還專門將撿來的廢品藏到外公外婆家,等到賣出去了再把錢拿出來補貼家用。

在一家人的不斷努力下,貧苦一步步離這個家庭遠去,而龐眾望的學習成績依舊無比優異,是眾人眼中當之無愧的“學霸”。

然而,艱難的人生似乎真的應了那句老話:“麻繩專挑細處斷,厄運專找苦命人”。

初二那年,他的母親由於長期的營養不良,加上負擔過重的工作,導致其患上了貧血,不得不入院治療。

儘管那次入院治療的費用不到5000塊錢,但彼時的龐家才剛剛還清債務,手上根本沒有半點積蓄。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龐眾望的學習桌

就在家裡人為此絕望不已之時,年僅十來歲的龐眾望站了出來,亦如曾經母親在其身患重病時不願拋棄他,這一次,龐眾望同樣主動挑起了救治母親的擔子。

他用溫柔且堅定地語氣對母親說道:“我需要你,只要有你陪在我身邊,比什麼都重要。”

為了替母親籌集治病的費用,龐眾望不僅挨家挨戶找親朋好友借錢,而且還向學校請了假,一邊在醫院照顧母親,一邊在醫院附近的小飯館打工。

深知每一分錢都要花在“刀刃上”的龐眾望,每天都會早早起床,到菜市場撿爛菜葉作為食物,順便買一些便宜的菜給母親補充營養。

苦難是一把“雙刃劍”,它帶來了艱難,同時也帶來了成長。

在那段萬分不易的歲月里,他用稚嫩的雙手在日子中寫道:“既然苦難選擇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給苦難,把笑容交給陽光。”

人生雖難,但龐眾望始終沒有放棄,不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他都挺直身軀,笑着熬了過來。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龐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吳橋中學

作為一所省級重點高中,吳橋中學的“含金量”自然不言而喻,而他能在如此艱難的條件下,憑藉自身的努力,取得超過大多數同齡人的優異成績,其背後所付出的汗水同樣令人動容。

比起龐眾望耀眼的學習成績,更加令人感動的,是他始終不變的孝心。

上高中後,由於需要住校,龐眾望每個月只能回家一次,考慮到自己不能陪伴在母親身邊,他每天都會抽空寫一封信,等回家的時候一次性交給外公,讓其每天念一封給母親聽。

這些簡短且溫馨的信,洋溢着龐眾望的孝心,同時也照亮了母親孤獨的生活。

除了寫信給母親之外,他還會想辦法將自己每個星期40塊錢的生活費省下一半,以此來減輕家人的壓力。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長期的艱難生活,讓龐眾望的身軀越發削瘦,但他的努力卻是如此地明亮,就像旭日初升的太陽,照亮了黯淡無光的家庭。

家裡斑駁老舊的牆壁上,貼滿了許許多多的獎狀,這不僅是龐眾望付出努力的見證,而且還承載着家人對他的期盼。

2017年高考,龐眾望以684分的成績,成功考上了清華大學,除此之外,他還參加了清華大學的農村專項計劃,取得了60分的加分。

最終,他以總分744分的優異成績,一舉摘得了滄州市理科狀元的“桂冠”。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龐眾望與母親

“十二年寒窗苦讀無人問,一朝金榜題名天下知”,一時間,出身寒門家庭的龐眾望被許多媒體爭相報道,成為縣裡乃至滄州市家喻戶曉的人物。

但事實證明,這只不過是他聲名遠揚的開始。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清華校長上門,眾人的不解

事實上,作為一個名噪一時的人物,龐眾望之所以能夠走紅全網,並非完全因為其“市狀元”的身份。

他的名氣,更多的是來自其受到的“特殊待遇”。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正如老話說的:“人才總是格外受人重視”,即便是清華大學這樣的名校也不例外。

2017年8月,清華大學的新生錄取名單出來後,時任清華校長的邱勇,便迫不及待地讓秘書為他取來一份。

在眾多新生當中,龐眾望總分高達744分的成績,宛如鶴立雞群般格外引人注目。

要知道,這一年清華大學在河北的理科錄取分數線為843分,也就是說,即便他沒有參加學校的農村專項計劃,其成績也足以考上清華。

常言道:“能考上清華的學生,都是當之無愧的學霸”,而能以超出分數線61分的成績考入清華,無疑是“學霸中的學霸”。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邱勇

看着名單上龐眾望那一騎絕塵的成績,邱勇頓時產生了一個想法:他要去“會會”這名才子,看看究竟是怎樣的家庭,才能教出如此優秀的孩子。

說做就做,邱勇當即讓秘書訂下車票,並聯繫幾名老師一同前往,不久後,幾人便浩浩蕩蕩地從北京出發,帶著錄取通知書一路奔向河北省滄州市。

在見到龐眾望之前,邱勇曾多次對其家庭情況進行猜測。

他覺得,一個家庭能夠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其父母要麼是高學歷人才,要麼是對讀書十分重視的富裕商人,甚至很有可能是書香世家。

然而,現實與他所想的卻截然相反。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當興緻昂揚的邱勇抱着滿懷期待來到目的地時,這位歷經世間百態的清華校長,那一刻卻愣在了原地。

無他,龐眾望的家實在是太窮了。

年久失修的紅磚房映入眾人眼帘,原本橙紅色的外牆,更是在雨水的長時間沖刷下變得暗淡無關。

現實與幻想的差異,讓邱勇深深吸了一口氣,他滿懷忐忑地敲響了龐家的大門,不一會兒,衣着簡樸的龐眾望走了出來。

得知清華校長親自帶隊上門送錄取通知書,龐眾望倍感驚訝,連忙邀請眾人進屋。

而在踏進屋子之後,邱勇才發現:他將龐眾望所經歷的苦難,想得太過簡單了。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事實上,與其說這間屋子是龐眾望的家,倒不如說更像是一個廢品回收站。

屋內的院子里堆滿了各種瓶瓶罐罐和廢舊紙板,很難找出一件像樣的傢具,甚至就連牆壁也是黑乎乎的,充滿了油膩的光澤。

坑坑窪窪的地面,以及隨處可見的雜物,讓眾人的腳步走得很慢,但龐眾望卻在前方大步流星地走着,對這些“苦難”視而不見。

看着龐眾望一往無前的樣子,邱勇不由得感到陣陣動容,而更加令他心酸的,是龐父龐母的模樣。

當一行人走進屋內時,精神異常的龐父站在角落裡,沉默得就像難以察覺的影子,龐母想要起身迎接眾人,可殘疾的身軀卻讓她連站起身都做不到。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父病母殘,家庭潦倒”,望着眼前的一幕,邱勇瞬間紅了眼眶,他拍了拍龐眾望的肩膀,發自內心地對其說道:

“真想不到,在這樣的環境下,你還能考出這麼好的成績,了不起,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而在驚嘆之餘,邱勇也不禁感到疑惑:出生在這樣貧困一個家庭的龐眾望,為何能夠考出如此優異的成績?

這不僅是邱勇一人的疑惑,也是許多網友為之不解的問題。

尤其是當“清華校長親自帶隊上門送錄取通知書”這一消息被報道出來後,很多網友都對龐眾望的“逆襲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伴隨着媒體的不斷深入報道,這一問題的答案,最終也逐漸浮出水面。

直到這一刻,人們才發現:龐眾望之所以能考上清華,並非天資聰慧那麼簡單。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成功的“秘訣”,真正的起跑線

不可否認,出生在一個“朝不保夕”的家庭,想要改變命運並不容易。

而龐眾望之所以能從萬千學子中脫穎而出,靠的並非運氣。

縱觀他的事迹,我們不難發現:龐眾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和母親留給他的三筆“財富”有關。

其中第一筆“財富”,就是對知識的重視。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龐眾望的母親名叫龐志琴,是一個先天性殘疾的苦命女子。

由於生來行動不便,龐志琴的父母就一直沒讓她上學,雖然自己大字不識一個,但龐志琴卻由衷地嚮往讀書的生活。

尤其當兒子出生後,她更是暗暗在心底發誓:一定要供孩子上學,不管家裡再難,也要讓孩子把書讀好。

“讓孩子上學”的想法,貫穿了龐志琴為母的人生,起初龐眾望年紀還小,家裡條件不富裕,她就讓上小學的侄子幫忙教兒子學習。

等到龐眾望到了上小學的年紀,龐志琴更是立馬將其送到學校讀書,哪怕後來家裡因兒子愛動手術而負債纍纍,她也不曾讓兒子放棄學業。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和許多家長不同的是,龐志琴在和兒子談論讀書的重要性時,並沒有“以利誘之”,對其灌輸“讀書就是為了掙大錢”的想法,而是通過不同的角度,向兒子闡述讀書對人生的幫助,以及不讀書的弊端。

常言道:“父母的格局,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誠然,龐志琴確實無法為兒子提供富裕的物質條件,但在精神上,她對學習的重視和遠見,卻深深地影響着龐眾望。

得益於母親日復一日的言傳身教,龐眾望才會對讀書格外重視,將學習當成改變自身命運的“救命稻草”。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物質上的富裕,影響着人生的下限,而精神上的富足,卻足以決定人生的上限。

龐志琴,為兒子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不屈傲骨,傳遞的精神

龐志琴留給兒子的第二筆“財富”,來自她對人生的態度。

更準確地說,是她在面對諸多不幸時,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樂觀精神。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從先天殘疾到生活拮据,龐志琴的人生似乎處處充滿了苦難,但正是這樣一位“一生比黃連還苦”的女子,卻擁有一顆遠超常人的“大心臟”。

在龐眾望的記憶里,母親是一個很樂觀的人,她的臉上時常洋溢着笑容,就像冬日裡的暖陽,時刻安撫着身邊人的心靈。

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龐志琴都很少哭泣,哪怕家裡負債纍纍,自己拚命工作,她都不曾將壓力帶給兒子。

尤其是在做刺繡補貼家用的那段時間,龐志琴經常熬夜工作,家裡的燈光又十分暗淡,因此她的手上全是密密麻麻的針孔。

彼時,年幼的龐眾望看着母親傷痕纍纍的雙手,心疼不已地問道:“媽媽,你為什麼要做這些東西?”

換成一些家長,或許會趁這個機會和孩子抱怨家裡困難,以及自己工作的不容易,但龐志琴並沒有這樣做,她摸了摸兒子的腦袋,微笑着說道:

“因為這些東西可以掙錢呀,媽媽掙了錢就可以給你買好吃的,還能讓你上學。”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命運將龐志琴“囚禁”於殘疾的身軀里,但她卻在苦難中,磨礪出了不屈的傲骨。

龐眾望曾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我並不是一個很聰明的人,有時候一道數學題,我得從白天做到晚上才能明白。”

然而,正是這樣一個“不太聰明”的孩子,最終卻憑藉著自身的努力,考上了清華大學,而這一切,同樣與其母親的教導分不開關係。

龐志琴曾對兒子說道:“遇到事情少一點抱怨,你面對什麼,就要去解決什麼,因為你總要繼續走下去。”

再聰慧的頭腦,也會敗給懶惰;再難熬的困境,也敵不過堅持。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在那寒窗苦讀的12年歲月里,龐眾望正是靠着母親傳遞下來的樂觀和不屈,打破了一個個困境,最終成功登頂“市狀元”的山峰。

尤其是在走紅之後,面對外界的諸多“誘惑”,他所做出的選擇,更加令人感到驚訝。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拒絕資助,第三筆“財富”

伴隨着“邱勇親自上門送錄取通知書”,以及媒體的不斷深入報道,龐眾望的故事逐漸在網上流傳開來。

他的心酸往事,也因此得以被眾人知曉。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許多人在對龐眾望敬佩不已的同時,也產生了幫助他的想法。

彼時,龐眾望和家人每天都會接到很多的來電,在電話里,不少人都表示願意資助他上大學,甚至為其家人捐款。

然而,出乎眾人意料的是,面對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龐眾望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他在接受採訪時說道:“我很感謝大家的好意,但我也相信,我能憑藉自己的努力自力更生。”

古語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這份自強自立的品質,正是龐志琴留給兒子的第三筆“財富”。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龐眾望獲得的證書

事實上,雖然龐志琴天生殘疾,但她始終以正常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不管家裡條件多麼艱難,龐志琴都很少主要提出讓別人幫助自己。

哪怕是因為兩次住院迫不得已和親友借錢,她也會信守承諾,準時將債務還清。

除了在為人處世方面恪守嚴己之外,她還嚴格要求自己必須盡到一個母親的責任。

據悉,雖然龐志琴平日里忙於工作,但她每天都會抽出時間陪伴兒子,關心孩子的身體和學習情況,乃至陪其一起讀書。

龐志琴對兒子的愛,讓龐眾望從小就充滿了幸福的底氣,同時也讓其在她身上學到了自強自立的品質。

龐眾望婉拒接受資助的消息傳出來後,很快就在網上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不少網友更是敬佩不已地說道:“這或許才是我們想象中的寒門貴子。”

龐眾望的“珍貴”,不僅在於他通過學習改變了自己的命運,而且還體現在其高尚的人格品質上。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2017年8月,在龐庄村眾多村民的目送下,龐眾望登上了前往北京的高鐵,開始了他的大學生涯。

事實證明,即便是群英匯聚的清華大學,也依舊沒能掩蓋住龐眾望的出色表現。

就讀於清華精密儀器系的他,不僅其學習成績在系裡名列前茅,而且還真正做到自強自立,靠獎學金和平時打零工養活自己。

甚至,孝順的他還時不時向家裡寄錢,緩解家人的經濟壓力。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如今,距離龐眾望考上清華大學已經過去了5年的時間,伴隨着熱度的散去,人們也逐漸失去有關他的消息。

那麼,這個名噪一時的“寒門貴子”,現在又過得怎樣了?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現狀,能夠選擇的未來

2021年7月底,一條名為“不負眾望”的新聞,將消失已久的龐眾望,重新拉回人們的視野中。

據悉,在讀完4年本科後,他不僅順利畢業,而且還獲得了直接攻讀清華博士生的資格。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如今的龐眾望,依舊在清華大學繼續深造,追逐着自己的博士生學業。

時隔5年,他似乎真的實現了曾經的承諾,在靠自己的努力改變了命運的同時,還收穫了幸福滿滿的愛情。

令人頗感遺憾的是,龐志琴最終還是沒能親眼看到兒子穿上學士服的畫面,身患重病的她,在2020年不幸去世。

但我們始終相信,龐志琴是微笑着離開的,因為她的兒子,不曾辜負其多年來的期望。

從生活貧困的寒門學子,到走紅全網的清華博士生,龐眾望的故事着實令人潸然淚下。

然而,從嚴格意義上來講,他的事迹,其實是兩個故事。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不可否認,龐眾望的人生,確實是一部勵志的“逆襲史”,他的逆境樂觀和自強不息,更是許多孩子學習的榜樣。

這是我們在龐眾望的事迹中,所看到的第一個故事,而通過他的成長經歷,我們還能看到另外一個故事,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

作為一個女人,龐志琴是不幸的,天生殘疾和目不識丁就像兩道“魔咒”,緊緊束縛着她的人生;

作為一位母親,龐志琴的能力同樣“不足”,收入有限和生活困難,讓她無法給孩子提供優質的教育資源。

可以說,相比於許多母親,龐志琴的“起點”低到不能再低,但正是這樣一位孱弱瘦小的女子,卻培養出了讓許多家庭都為之羨慕的清華高材生。

她的成功,無疑給萬千父母上了一堂課:

真正優質的家庭教育,並非取決於物質條件上的富有,而是在於父母是否能夠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為人父母,或許我們無法為孩子提供一個超高的物質起點,但我們卻能從精神上為對孩子進行優質的培養。

無論是對知識的重視、樂觀向上的性格,還是貼心的陪伴,這些都不難做到。

老話說的好:“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那麼你就要先做到成為那樣的人。”

願父母們都能從龐志琴母子的故事中有所感悟,掌握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

也希望孩子們都能向龐眾望學習,縱使身處灰暗,依舊能夠昂首挺胸仰望光明。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寒門才子龐眾望的“逆襲史”,和他成功背後的文盲母親 - 天天要聞

正如他在接受採訪時所說的那樣:

“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但是,我們能去選擇自己的未來呀。”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給老師表演,耀州區南街小學劉胡蘭小組志願服務隊獻愛心啦 - 天天要聞

給老師表演,耀州區南街小學劉胡蘭小組志願服務隊獻愛心啦

在我市耀州區有這樣一支特殊的志願服務隊伍,它成立於20世紀70年代;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志願者,他們都是學生和教師;有這樣一所特殊的學校,校園裡處處都有英雄故事。近日,記者走進耀州區永安路街道南街小學,探訪該學校劉胡蘭小組志願服務隊,在時光深處
用AI護航心靈,南財為學生心理健康注入智慧動能 - 天天要聞

用AI護航心靈,南財為學生心理健康注入智慧動能

“自從體驗了VR心理訓練,我現在能在課堂上大膽發言了!”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專業大三學生李明坦言。曾經因社交恐懼困擾的他,如今在虛擬現實場景中反覆練習溝通技巧,逐漸找回了自信。這正是該校創新構建的“AI輔助+人工守護”雙軌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帶來的改變。近年來,南京財經大學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要求...
3所“雙非”強校,都是行業領域的佼佼者,你更看重誰 - 天天要聞

3所“雙非”強校,都是行業領域的佼佼者,你更看重誰

高考志願填報過程,實質上是同分數段大學之間的比較,重點是專業、城市、學校實力與高考生個人需求等方面的權衡。高考成績處在550分--570分這個分數段,有不少很有實力的“雙非”高校,武漢科技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燕山大學就是其中的3所,在這3所
重慶大學一本科生髮表14篇SCI論文?在讀博士:不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就不能叫“發表論文” - 天天要聞

重慶大學一本科生髮表14篇SCI論文?在讀博士:不是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就不能叫“發表論文”

極目新聞記者 鄧波近日,重慶大學大四學生劉某喬發表14篇SCI期刊論文的相關信息引發社會關注。重慶大學稱,學校高度重視此事,已成立專項工作組進行核實,若發現不當行為,將按照有關規定處理。引發爭議的推文截圖起因是多篇官方賬號推文發布了2023—2024學年度本專科生國家獎學金獲獎學生重慶代表名錄,重慶大學化學工程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