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類孩子多半是“假聰明”,將來很難有出息,家長不要沾沾自喜

2022年10月09日17:53:17 教育 1394

一位當了十幾年班主任的朋友,曾感慨:

不要以為孩子機靈、聰明,長大後就一定有出息。

有些孩子再聰明,長大後也未必有出息。

特別是這3類孩子,多半是“假聰明”,父母們一定要足夠警惕。

這3類孩子多半是“假聰明”,將來很難有出息,家長不要沾沾自喜 - 天天要聞

“紙上談兵”型:

只會說,不會做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

問他為什麼放假不出去玩,他說“學渣和學霸之間只隔着一個暑假”,自己要利用這一個半月的時間實現彎道超車;

問他喜不喜歡遊戲,平時怎麼娛樂,他搖了搖頭,說自己不玩手機,“沉迷網絡只是浪費生命”;

再問他假期有什麼打算,他列了一張學習表,每天從早到都被安排得滿滿當當……

正準備誇他是“學霸體質”,生活如此自律,身邊的姐姐卻一針見血地指出:

講這麼多有什麼用,又不見他做。

原來,他寧可在家睡懶覺,也不願出去曬太陽;

不看各類電子產品,卻整天和電視作伴,無聊得在沙發上“葛優躺”;

學習表寫得很好,基本沒完成過。

也難怪這孩子學習很吃力,光說不練假把式。

不少孩子,其實明明知道自己能做什麼,應該做什麼,卻常常敗在一個“懶”字上。

說話頭頭是道,邏輯清晰,可執行力極差,做什麼事都得“三催四請”。

想起法國著名畫家柯羅的一段經歷。

有一次,他指出一位年輕畫家的作品問題後,對方聽完連聲附和,卻說:“我改天就改。”

柯羅一聽就生氣了,訓斥道:

為什麼要等改天?說了就得去做,不要拖拉。

這也是對很多“行動的矮子”的一番提醒。

一個孩子如果只會“紙上談兵”,養成了光說不做的壞習慣,他註定不會有大出息。

這3類孩子多半是“假聰明”,將來很難有出息,家長不要沾沾自喜 - 天天要聞

來源:全景視覺

這3類孩子多半是“假聰明”,將來很難有出息,家長不要沾沾自喜 - 天天要聞

“玻璃心”型:

一點點困難,就被打趴

我常聽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打不得、罵不得,稍微一點打擊就受不了,甚至選擇逃避。

學習上,類似的情況也不少。

杭州一名13歲的女孩,從小到大都是學霸,成績常年名列前茅,順利考上了市裡的重點中學。

在開學不久的一次小考中,她考了全班第五名。

和第一名只差了幾分,她卻無法接受。在她的字典里,從來只有第一名。

那次考試後,她自信心受到了嚴重打擊,漸漸喪失了學習的動力,甚至開始畏懼考試,變得厭學。

父母見她頹廢,怒其不爭,沒忍住罵了幾句,結果女孩竟拿起美工刀割傷了手腕。

後來經過心理專家的診斷,確定孩子得患有抑鬱症,還有嚴重的焦慮、厭學情緒。

專家表示,孩子一門心思都在學習上,沒時間交朋友,也不和父母交流。

長時間處在學習的高壓下,心情越來越壓抑,開學小考的失敗成了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實,孩子很容易出現這類問題。

表面上看,他們個個聰明伶俐,智商過人,但往往經不起一點打擊和挫折。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西蒙·安妮提出了“蛋殼心理”的理論。

意思是某些孩子的心理防線很薄弱,像蛋殼一樣易碎。

他們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不允許自己“輸”,喜歡和別人競爭、做比較,面對挫折和失敗,只會依賴父母和別人的幫助,無法獨立解決問題。

這3類孩子多半是“假聰明”,將來很難有出息,家長不要沾沾自喜 - 天天要聞

來源:全景視覺

這3類孩子多半是“假聰明”,將來很難有出息,家長不要沾沾自喜 - 天天要聞

“專註力不足”型:

玩得很起勁,一看書就泄氣

後台有不少父母說:

現在的孩子要什麼有什麼,學習條件和環境又好,可為什麼長得人高馬大,學習狀態卻提不起來?

其實說到底,就是“專註力”出了問題。

李玫瑾教授說過:

決定孩子學習成績的往往不是智商,而是專註力,80%的孩子都輸在專註力上。

有調查顯示,我國660個大中城市中,20%—60%的孩子經常走神,不能堅持聽課30分鐘以上。

上體育課最積極活躍,只要坐在教室里,不是發獃就是看着窗外,聽不進去老師講的內容。

這樣的孩子並不愚笨,他們只是因為缺乏專註力,才導致學習效果不好。

有些孩子,一開始學習就坐不住了,不是轉筆、玩手指,就是進進出出上廁所。

看他們三心二意的模樣,家長也跟着着急。

專註力,是學習的第一動力。

如果孩子注意力總是很難集中,那他再高的天賦和智商,也只是裝飾,發揮不出任何作用。

這3類孩子多半是“假聰明”,將來很難有出息,家長不要沾沾自喜 - 天天要聞

來源:全景視覺

這3類孩子多半是“假聰明”,將來很難有出息,家長不要沾沾自喜 - 天天要聞

孩子的“假聰明”變“真本領”

關鍵在父母引導

《俗物與天才》里有這樣一句話:

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優秀人的潛質,是父母日常的教育,賦予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當孩子出現以上這三種“假聰明”的情況,父母要足夠重視。

從日常生活入手,慢慢引導孩子學會“真本領”。

1. 父母以身作則,言出必行。

電影《銀河補習班》里的爸爸馬皓文決定幫兒子馬飛提升成績時,不是說說而已,而是詳細做了計劃,嚴格督促。

為了鼓勵馬飛,他不僅拿出尺子丈量馬飛的課本,還偷偷賣血換了一台電腦。

甚至親自帶兒子去空曠的田野,感受花草樹木,去看航展,去瀏覽名勝古迹。

看到他努力認真的樣子,兒子的學習狀態也漸漸好了起來。

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

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要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在孩子面前,示範說到做到、言出必行,勝過無數句大道理。

這3類孩子多半是“假聰明”,將來很難有出息,家長不要沾沾自喜 - 天天要聞

來源:全景視覺

2. 不過度保護孩子,也不要肆意打壓。

父母的高參與、高期待,看似是對孩子的鼓勵和刺激。

但過度的期許,往往會適得其反,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為人父母要把握好教育的度,必要時保護,非必要時要學會守望。

窗邊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徹子的媽媽,便是很好的教育典範。

孩子想獨自上學,她確保一切萬無一失就點頭應允;

孩子的想法天馬行空,因為調皮搗蛋被勒令退學,她沒有斥責,而是耐心地鼓勵和安慰。

正是這份有遠見的愛,成功把“熊孩子”小豆豆培養成了優秀的人才。

愛孩子需要恰如其分,表達愛也要有尺度和分寸。

剔除孩子的“心理包袱”,他才不會遇事脆弱、自暴自棄。

3. 孩子學習時,剔除不必要的干擾項。

讓孩子保持高度專註的前提,就是不去打擾他。

不要隨意進出孩子的房間送水果、零食,更不要在他學習時打斷他。

最重要的是,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獨立的學習空間。

孩子學習時,家長可以避免看電視、打麻將或播放音樂,不要分散他的注意力。

孩子學不下去時,適當提醒一下他,但別一直在耳邊碎碎念。

孩子學習上的事,盡量讓他自己做決定,尊重他的想法。

一流的父母,都懂得用優秀的榜樣、正確的方式方法,把孩子拉回正軌,讓孩子走在對的人生道路上。

讓我們一起,做更好的父母。

這3類孩子多半是“假聰明”,將來很難有出息,家長不要沾沾自喜 - 天天要聞

作者:翹翹媽。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ID: 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正觀視評:大四本科發14篇SCI論文,是天才還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 天天要聞

正觀視評:大四本科發14篇SCI論文,是天才還是背靠大樹好乘涼?

▲點擊觀看視頻5月7日,一篇獲獎文章引發關注,其中介紹,來自重慶大學的大四學生劉某喬,發表十餘篇SCI論文以及獲得多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記者搜索發現,早在2016年,劉某喬就已首次申請發明專利,而彼時,她還是一名初二學生。知網劉某喬發明專利搜索結果截圖正觀視評:真是太不可思議了!讀過大學的人應該都知道,發表...
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雙選會亮點頻出 打造學生就業新引擎 - 天天要聞

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雙選會亮點頻出 打造學生就業新引擎

5月7日,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成功舉辦2025 年“智匯天府”公共招聘校園行春季實習就業雙選會。此次活動旨在搭建校企合作橋樑,推動學生高質量就業,深化產教融合,為行業輸送專業人才。 雙選會現場。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供圖 活動吸引了160多家優質企業參與,提供超3000多個實習與就業崗位,覆蓋文旅、高端酒店、金融、教...
市自規局公告收回新校區建設用地,宿遷學院:需變更建設主體 - 天天要聞

市自規局公告收回新校區建設用地,宿遷學院:需變更建設主體

宿遷學院新校區項目建設現場。圖片來自 “宿遷城投”微信公眾號江蘇宿遷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日前公告收回宿遷學院新校區項目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引發關注。5月9日,宿遷學院黨委宣傳部相關人士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根據建設合規要求,該校新校區應變更建設主體,由宿遷學院變更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6日,宿遷...
巨難!南京中考家長遇到的第一道重大選擇題…… - 天天要聞

巨難!南京中考家長遇到的第一道重大選擇題……

今天,南京市中考特長生報名正式啟動,特長生填報網址:https://zy.njzky.cn,請注意報名時間想必這段時間,不少家長都拿到了高中校的特長生加試資格預審通過單。拿到的通過單往往還不止一張。那麼選擇哪所學校填報,成了眾多家長,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