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促教 共同成長-射陽縣四明小學開展數學“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2021年09月25日20:53:03 教育 1861

中國《市縣領導決策》刊、網 記者孫宏權 通訊員 王小莉 王聰 馬福兵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技能,提升課堂教學策略,讓“兩高兩小——335”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落實,日前,江蘇射陽縣四明小學於9月23日開展數學“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該校校長徐古軍、副校長周慶清、教科室主任王小莉及全校數學老師參加了本次教研活動。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長-射陽縣四明小學開展數學“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 天天要聞

會議議程一

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該校的劉成老師、王聰老師就三年級數學上冊的《間隔排列》這一課題,給全校的數學老師呈現了兩節精彩的示範課。該校教科室主任王小莉主持了評課議課環節的活動。

首先,執教的兩位教師彙報了自己的設計理念和教學思路。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長-射陽縣四明小學開展數學“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 天天要聞

會議議程二

“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接着,該校的數學老師針對這兩節課並結合自己的教學,進行了評課議課。大家在發言中,讚揚了教學中出現的亮點,指出了課堂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陳海艷老師說,兩節課的目標明確,重點突出,教學手段先進,從而教的輕鬆,學的輕鬆。但是我們的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上還有待提高,這就需要我們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逐漸培養,將他們培養成能說、會說、要說的一群孩子。我們作為教者,不僅要充分備教材,還要充分的備學生,從學生實際水平出發,引領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技能,學會數學方法,提升數學能力。“授之以漁”,最終真正的做到學生自己能學、會學。這才是我們每個數學老師的努力目標。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長-射陽縣四明小學開展數學“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 天天要聞

姜鐵梅老師:兩位老師的共同點是,從情境導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引導學生從直觀形象的彩圖中觀察兩種物體的排列情況,從而發現規律,得出不同位置兩種物體數量之間的關係,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難點,最後應用這個知識點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長-射陽縣四明小學開展數學“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 天天要聞

姜飛主任:兩位老師的課準備的還是非常充分的,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兩人的教學模式還是比較完整的,教學效果比較顯著。個人的一點看法,在學生探索規律的時候,學生沒有充分的摸索,學生沒有討論,規律不是一下子找出來的,要經過不斷修正,不斷總結,最後得出結論。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長-射陽縣四明小學開展數學“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 天天要聞

徐愛華老師: 聽了兩位老師的課,感覺受益頗多,兩位老師在教學中都設計了動手活動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兩堂課都很成功,但是新課標上說,老師是課堂學習的組織者、學習者、合作者。老師在課堂上有活力,孩子們就會更有活力,孩子們參與課堂的活躍度應該會有更高更好的提升空間。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長-射陽縣四明小學開展數學“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 天天要聞

數學教研組長路洋: 間隔排列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夠看到,幾乎每個學生都曾經接觸過,但一般不會關注和研究它。兩位老師“扶”與“放"相結合,引導學生驗證規律,加深對數學模型的理解,提高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商榷之處:師生交流充分,但生生交流貧乏。兩節課教師安排的內容比較多,可能就是這個原因,教師與學生點對點的問答比較多,而生與生之間的交流很少,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也不足,這樣的課堂的參與面就會變窄。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長-射陽縣四明小學開展數學“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 天天要聞

于海艷主任:兩節課都能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建構學習平台。在教學中,兩位老師先讓學生用數字、圖形等學生熟悉的東西創造間隔排列,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表現慾望,引出今天的課題。接着出示生活中的一些間隔排列,讓學生說一說圖中哪些物體之間是一一間隔排列。這樣就更多了解到間隔排列的普遍性。我覺得擺圖形驗證和畫畫表示也可以讓學生在小組間先交流,這樣學生驗證的資源才會豐富,也讓所有的學生都能真正參與其中。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長-射陽縣四明小學開展數學“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 天天要聞

會議議程三

“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周校就如何評課,評課時可以從哪幾個方面着手對全體數學老師作了指導。周校如是說:評課作為教學研討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經常開展。然而我們平時較多地關註上課、說課討論好課的標準、好課的設計與落實,較少把我們的視點聚焦於評課方面。那麼,如何評一堂數學課?既看學生,又看老師。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長-射陽縣四明小學開展數學“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 天天要聞

看學生:①看學生是否積极參与。②看學生是否體驗、感受、經曆數學學習過程。③學生是否在學習活動中學會了什麼。④學生在課堂中學會了什麼?得到哪些有助於自身發展的能力。

看老師:①是否關注每一位學生,尊重每一位學生,是否得到和諧時學生愉悅的學習交流。②是否對學生進行有效性指導。③是否為學生提供優秀的學習資源,為學生創設有利於學生思考、探索的空間。④是否關注了課堂上的生成。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長-射陽縣四明小學開展數學“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 天天要聞

徐校為本次活動作了總結:本學期我們開展“同課異構”,集體研討式的教研活動,主要是從這三個方面考慮的:1、為了推動“兩高兩小——335”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2、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努力打造高效課堂的需要;3、共同提升、共同成長的需要。徐校指出了本次兩節課的不足之處:1、需要旗幟鮮明地使用導學案;2、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興趣沒能得到很好的激發;3、教者對學生放手還不夠。

最後,徐校提出了幾點要求:1、要深刻領會開展“同課異構”教研活動的用意,要切實履行好教研主體責任;2、要有專業發展意識,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抓手,堅持教研興校;3、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及駕馭課堂的能力。

以研促教 共同成長-射陽縣四明小學開展數學“同課異構”教研活動 - 天天要聞

“課堂教學是一門有遺憾的藝術。”也正因為有遺憾,我們才會不斷進取,不斷成長。今後,我們會開展好每一次的教研課,真正做到互幫互學、共同進步、共同提高,讓“兩高兩小——335”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落實。我們四小人將在思索中感悟課堂藝術;在交流中,升華教育思想;在實踐中,促進專業成長。

責任編輯:蘆麗芳

教育分類資訊推薦

公費培養、有編有崗!萍鄉招收38名 - 天天要聞

公費培養、有編有崗!萍鄉招收38名

近日《江西師範大學2025年省屬公費師範生招生簡章》發布根據省教育廳下達的計劃數2025年江西師範大學共計劃招收公費師範生350名其中 萍鄉招收38名 具體如下什麼是江西省屬公費師範生?江西省屬公費師範生培養任務由3所省屬師範大學共同承擔;江西師範大學、江西科技師範大學、贛南師範大學(2025年招生專業及計劃數以招生計...
打造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秦淮樣本”!朱成山名師工作室成立暨紅色文化校園巡展啟動 - 天天要聞

打造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秦淮樣本”!朱成山名師工作室成立暨紅色文化校園巡展啟動

搭建三重平台、聯動五維力量……5月23日下午,南京市秦淮區教育局舉辦了“朱成山名師工作室成立暨紅色文化校園巡展”啟動儀式,探索了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的特色模式,打造了南京市思政教育一體化的“秦淮樣本”。推動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縱深發展活動由秦淮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刁曉蓓主持。南京市秦淮區委教育...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匯聚職教力量 賦能高質量發展 - 天天要聞

濰坊護理職業學院:匯聚職教力量 賦能高質量發展

大眾網記者 劉臻臻 通訊員 李文莉 濰坊報道5月23日,2025年山東省“百城千校萬企”民企高校攜手促就業行動暨濰坊市職業教育活動周在富華國際展覽中心盛大啟幕。學校黨委書記崔照忠率隊參展,並向現場嘉賓宣傳推介“濰護好品”。副院長竇忠偉參加活
上海明確: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回家作業,初中每天書面作業不超過90分鐘 - 天天要聞

上海明確: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回家作業,初中每天書面作業不超過90分鐘

5月23日,記者從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網獲悉,《上海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優化上海市義務教育學校作業管理提高作業育人水平的通知》當日發布。《通知》明確,不得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家長檢查批改作業;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回家作業,小學其他年級每天書面作業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每天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
我是教師,如果神是存在的,請賜予我力量讓我一直奉獻 - 天天要聞

我是教師,如果神是存在的,請賜予我力量讓我一直奉獻

教師上課,只講3分鐘就給學生放電影,啥原因呢?這是我在手機上刷視頻的時候,刷到了一個消息。消息來源呢是山東廣播電視台閃電新聞。在閃電新聞的這個視頻里,說有一個網民發視頻說,江西省樟樹市濱江中學因教師福利未發放,個別教師消極教學,上課只講3分
小童有“大美” 宋慶齡幼兒園舉行第二十屆國際藝術節 - 天天要聞

小童有“大美” 宋慶齡幼兒園舉行第二十屆國際藝術節

5月22日晚,上海大劇院內童聲清亮、舞步輕盈。“小童大美”,宋慶齡幼兒園第二十屆國際藝術節正在上演,匯聚了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的855名師生。孩子們用稚嫩卻真摯的表演,詮釋着藝術的力量——它不僅是美的載體,更是文化傳承、創意激發、自然感知與
高中文科老師,開始無人可教,學文已經毫無用處了嗎 - 天天要聞

高中文科老師,開始無人可教,學文已經毫無用處了嗎

“學文無用”是一種片面的認知。無論是文科教育本身的價值,還是文科人才在社會中的需求,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義。高中文科老師“無人可教”的現象可能受短期政策、社會輿論或局部教育結構調整影響,但不能據此否定文科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