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丨演員于波:從“大俠”到“火箭軍”,不變的英雄情結

2021年05月10日14:08:26 電視劇 1714

對於演員于波,很多觀眾最熟悉的角色,是《蕭十一郎》里的連城璧,《水月洞天》里的童博,《幻影神針》里的金城等古裝角色。對於80後觀眾來說,于波幾乎是兒時那些武俠電視劇里的大俠形象代言人之一。

專訪丨演員于波:從“大俠”到“火箭軍”,不變的英雄情結 - 天天要聞

《水月洞天》劇照于波自言,從小就有英雄情結,最喜歡演一些比較英雄式的角色。年輕時是演縱橫江湖的大俠,最近,正在播出的《號手就位》中,餘波出演了劇中“定海神針”般的存在——火箭軍軍官安雷。“能演火箭軍,就是這部戲最大的吸引力。”于波直言參與這個項目的緣由。

專訪丨演員于波:從“大俠”到“火箭軍”,不變的英雄情結 - 天天要聞

《號手就位》劇照想多拍些英雄式的人物在參演《號手就位》之前,于波就對火箭軍充滿了好奇。參與該項目後,他有了機會去火箭軍的實際場地參觀和體驗,了解了火箭軍建軍以來的歷史、重要人物、導彈一步步的升級演變過程。

“以前憑想象,覺得火箭軍就是發射導彈,就是一個很普通的兵種。接觸了,了解了,去實際場地,包括軍校去體驗過之後,才發現中國火箭軍的發達程度,遠遠超乎我們想象。感覺我們國家最尖端的科技力量,首先實踐在了火箭軍這樣的地方。真是讓我們為火箭軍的發展而感嘆,看到火箭軍的那種高科技,那種威懾力,作為中國老百姓,覺得非常有安全感,非常自豪。”于波感嘆,火箭軍是一個震懾性的強大力量,“一旦使用的話,多半是有大的戰爭了。所以火箭軍更多時候是在默默守衛着國家,普通大眾很少切實感受到火箭軍這個兵種的存在。”

于波認為,“安雷”作為《號手就位》中呈現的一位火箭軍軍官,角色最大的魅力在於,他不是一個符號化的人物。“他有血有肉,很生活化,他跟很多角色之間,人物關係錯綜複雜。他跟妻子,跟孩子在一起的狀態都是有所呈現的,所以更容易讓觀眾接受他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個臉譜化的角色。”

專訪丨演員于波:從“大俠”到“火箭軍”,不變的英雄情結 - 天天要聞

《號手就位》劇照對於這次出演,于波坦言,自己在表演上面對的最大的挑戰,是由於火箭軍題材的特殊性,表演基本都在綠幕前無實物進行。“因為火箭軍所有的裝備,所有的科技的東西,很多涉及到機密,所以只能靠想象去設計一些設備環境之類的,而這些都是需要後期特效去做,那表演的時候都是靠想象去表現,在演的時候難度比較大。”幸而李路導演對火箭軍做了較深的了解,“他給演員講戲的時候,會告訴我們‘這裡是什麼東西’,‘那裡是什麼東西’,‘將來呈現是什麼樣’。他講的時候,就讓演員有畫面感了,有一個很實在的想象在那裡,所以演員雖然是無實物的表演,但他說的那種細緻程度,讓演員能找到一些依據去進行表現。”

另一個難點則是這個角色大段無交流的獨白,“我的台詞有時候是一頁紙、兩頁紙,最多的時候我記得是連續講兩頁半紙,台詞量特別大。”在表現時沒有對手演員,“安雷”作為一位旅長,言行沉穩,也不能有太多大動作,更多還是靠眼神、語氣去表達情緒,這就無形中又給表演增加了難度。

于波坦言年輕的時候拍古裝劇比較多,“那個時候就完全靠自己的體能去演,打鬥,騎馬什麼的動作戲都比較危險。但現在已經來到了新的階段,我更想嘗試一些內斂的,走心的,人物關係比較複雜的角色,也想多嘗試一些不同的戲劇類型。”于波再次強調:“但我的初心到今天一直沒變,想多拍些英雄式的人物,能對觀眾有一些啟發和鼓舞的。”

專訪丨演員于波:從“大俠”到“火箭軍”,不變的英雄情結 - 天天要聞

《號手就位》劇照說起《號手就位》,于波也說到和主演李易峰在拍攝中對於角色塑造的現場交流,“他會擔心‘我這個狀態是不是不夠軍人’,我說其實不用想那麼多,他的人物本來不是軍人,是大學畢業以後剛進軍營,那一開始他就是軍人的形象氣質狀態就不對了。從不是軍人到軍人,首先要有一些基本的訓練,體能的訓練,素質的訓練,再加上自我修養上的訓練,需要經歷一段時間去磨練的。你當了幾年兵以後,軍人的形象跟氣質,才會由內而外的出來,所以我說:你這種‘不像’反而就是對的。”在於波看來,這涉及到演員對角色的“階段性理解”。“拍戲都是段落打亂的,是根據場景來安排拍攝日程。那所有場次、劇情打亂了,對於一個演員來講,你不能丟掉的是什麼?是從始至終的故事脈絡、人物脈絡。”

“比如兩個人談戀愛,從不認識到認識,到曖昧到相愛在一起,這個過程你要表現出來的,不能明明兩人剛認識,但表演狀態是很熟悉的,不能兩口子老夫老妻的,表演上卻是熱戀期的小情侶。”于波強調:“一個角色的完整性,部分來自於他人物關係的階段性,不能丟掉階段性、打亂階段性。表演不是要達到目的,表演演的就是過程,情緒的過程、成長的過程,不是一來就一個臉譜化的結果。”

做演員這行需要良好心態,不能急功近利

聊到入行多年,印象深刻的作品,于波表示最忘不了的還是剛出道拍《蕭十一郎》的時候。“我特別懷念那時候,劇組裡所有的演員都生活在一起,為一場戲大家會互相探討交流,你想怎麼演我想怎麼演,那種氛圍就非常熱絡,非常開心。哪怕今天哪場戲演得不好,但這種氛圍也一直在感染着我們,促使彼此努力。在那樣一個環境里,在表演上才會成長最快。”于波坦言,“現在很多劇組,拍攝節奏都非常快,都在搶時間,演員和演員之間,也沒什麼生活中的交流了,到戲上,也比較缺乏機會和精力互相了解和探討表演了。“

專訪丨演員于波:從“大俠”到“火箭軍”,不變的英雄情結 - 天天要聞

《蕭十一郎》劇照“這個並不是說接受不了,可能這就是時代需要的。但最大的缺失可能是,在片場,人和人之間的那種人情味越來越淡了。其實演員生活中的熟悉感和交流感,是能作用在戲裡的人物關係的。演員真是需要互相的了解,演戲的時候講的是控制,比如戲裡我們是敵人,我要打他罵他,但我們私下關係很好,我知道在表演中我打他罵他,他明白的,他不會怪我。那這就對人物之間的張力,有很好的幫助。可現在大家都不熟,那就不太好去拿捏這個表演的分寸。顧前顧後可能就會造成,我們的表演也是收着含着的,放不出來。”那在這個時代的這種新境況中,如何把自己的表演完成好?“怎麼把自己在狀態調整好,把自己生活安排好,在最短時間內把自己的位置放好,是最重要的。”于波根據自己的經驗,簡單提出幾點建議。

“不斷體會生活,感受周遭的變化。我認為,演員的表演,一定是建立在對劇本深刻的理解,對生活、對時代真實的感受上。你能理解到什麼程度,你就能演到什麼程度。”于波說道,“年輕時我不知道演一個成熟已婚的男人應該是怎樣的,隨着時間推移,閱歷積累,我對角色的理解就不斷在深入。”而這種積累一方面來自大量拍戲的經驗,“在拍戲中積累經驗,去找鏡頭前的感覺跟狀態,讓自己最大化的去發揮自己的優勢,完善自己的短處”;另一方面,則來自拍戲之外的學習,“多看書,多做功課,多看片子,這種積累對以後遇到複雜角色時很有幫助,你可以從這些積累中,去找到共鳴,找到模仿和依託的範本。”

專訪丨演員于波:從“大俠”到“火箭軍”,不變的英雄情結 - 天天要聞

《號手就位》劇照“要有體能上的訓練,拍戲也是體力活”于波拿自己舉例,拍戲之餘,他不熬夜,規律生活,不喝飲料,極少吃甜食,堅持各種運動和鍛煉:爬山,跑步,健身,游泳。“要自律,少抽煙少喝酒,時刻保持好的精神狀態,這才對得起觀眾,對得起自己。”“做這行需要良好心態,要順其自然,不能急功近利。”這一點于波說得尤其真誠,“我們年輕時候,是一部戲一部戲拍,觀眾才能慢慢去認識你。現在是一部戲就能讓一個人‘紅’,一部戲也能讓一個人‘黑’,這種瞬間巔峰到低谷的起伏,壓力很大,我覺得一般人的心智很難承受得了,所以平和的心態,是非常之重要。”

“名利這個東西,可能在這個圈子,看上去太觸手可及了。有時候會把得失看得太重。一定要找到人生真正的價值和意義是什麼,而不是一味去追求、去索取什麼。還是要在得失中找到平衡點。”于波說道,在拍攝現場,往往都是服化、燈光、攝影等等部門,幾十號、幾百號人,在為演員的工作服務,對此,演員不該習以為常,“要覺得大家的付出都是為了讓你呈現出最好的表演,所以你沒有理由做不好,必須要做好。讓自己從心態上,從狀態上,從對這個行業的認知上,更加的自重,也更加的敬畏。”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電視劇分類資訊推薦

世界上所有關係都有因果,無論你信不信 - 天天要聞

世界上所有關係都有因果,無論你信不信

古語有云:“行善必得善果,作惡必遭惡報。”人性的兩面性體現了善與惡的存在,事物的運行也遵循了因果的規律。世間的一切關係都是因果循環的體現。如同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道德高尚者得到眾人的幫助,道德敗壞者則鮮有人伸出援手。
10月的這20部電視劇,你打算追哪幾部? - 天天要聞

10月的這20部電視劇,你打算追哪幾部?

十月已經過了將近一半,你有沒有發現你追的還是九月開播的劇?有意思的是女主張芷溪買了不少小說的版權,這是其中一部,自己來演主角,真是實現了很多小說迷的夢,成了故事中的人。
她是男神收割機,但是誰也帶不紅她,楊洋和龔俊可以嗎 - 天天要聞

她是男神收割機,但是誰也帶不紅她,楊洋和龔俊可以嗎

目前《驪歌行》的評分已降至6.3分,眼看就要徹底撲街了。雖然許凱和李一桐不能算流量巨星,但這樣的成績顯然並不盡如人意。大女主劇驪歌行,大女主劇李一桐,顯然不能支撐這個劇。但這齣戲撲街之後,最遺憾的不是戲沒有紅,而是李一桐仍然沒有紅起來。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