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信息
《花與愛麗絲》於2004年3月13日在日本上映。導演和編劇都是岩井俊二,代表作是《情書》,另外影片的配樂也是導演親自操刀的。
需要特別說一下的是本片的攝影筱田升,一直為岩井俊二的電影掌鏡,那個“青春教主”的稱號,他也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
筱田升在《花與愛麗絲》上映後不到三個月,也就是2004年6月22日去世,所以這是他最後和岩井俊二搭檔的電影。此後岩井俊二電影的攝影風格開始變得不一樣。
《花與愛麗絲》中筱田升也有出鏡,演的是一個廣告攝影師。
本片是雙女主的設定,片名就是兩個主角的名字,扮演愛麗絲的是蒼井優,代表作就是本片,近期還主演了黑澤清導演的《間諜之妻》。
另一位主演是鈴木杏,代表作《頭文字D》,這裡她不演樹,而是演花。
男主角宮本雅志的扮演者名叫郭智博,聽上去像中文名,不過他是一個日本人。在這部之前還跟導演合作了《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其他演員還有
但些演員都只是客串一下,在正片中出現的時間很短。
影片看點
本片第一看點,自然是18歲的蒼井優,倒也不是說她當時的演技有多麼封神,只是這部電影的拍攝手法與她非常契合,這個後面還會提到。
當然,蒼井優的演技也有在進步。
前幾年岩井俊二回憶起和蒼井優合作《關於莉莉周的一切》時,說那時蒼井優還是初中生,剛開始拍戲,需要為她做很多解釋,但是她都說“不懂”。於是導演在她兜里放一個小的對講機,一開拍就和她說“向上看、向左看”。
當兩年後再拍《花與愛麗絲》,他開心地發現蒼井優什麼都會了,也長大了。
對了,對中國觀眾來說,本片還有一個額外的看點,那就是聽蒼井優講中文。
前方劇透
影片有很多處段落,都是背光拍攝,配合柔焦鏡頭,以及過度曝光,讓場景中的自然光產生較大的光暈,除了太陽本陽,畫面中還有一些其他的反光地帶,利用這樣的光源來打光,把視覺效果打造得如夢似幻,像是一個不真實的世界。
而在這樣不真實的世界中,人物的輪廓都被一層光包住,這樣一來人物的身體,動作等一系列姿態都被突出了。以這樣的方式去捕捉青春期的少女,就讓時年十八的蒼井優大放異彩。
本片在攝影上使用較多的手法就是手持拍攝,大部分時間鏡頭都不是靜止的。正好影片拍的就是青春期,“動”是青春期的常態。
電影剛一開始就把一系列表現兩個好動少女的鏡頭剪輯到一起,花與愛麗絲一路小跑,穿梭在各個電車站之間,鏡頭也跟着輕微晃動,加上時不時出現的傾斜構圖,以及帶點靈動感的配樂,表現出了少女們無法安靜的狀態。
其中還有一個鏡頭,是她們在水泥路上走着,然後忽然就跑到雪地里蹦躂,也隱約吐露她們不願接受乏味的秩序。
青春期除了肢體上好動,精神上也不會是一潭死水,有躁動,有悸動,總之是很難靜下心來的。
花與愛麗絲在偷看心儀的男生時,有一個主觀鏡頭,這裡晃動的頻率稍微增強了,讓我們體驗了一把小鹿亂撞的感覺。
之後愛麗絲進入花痴模式的時候,電車正在行進中,兩人抓住位於上方的扶手,就像兩個繳械投降的士兵似的。
不過她們看似拜倒在男生的西裝褲之下,實際上是被自己的幻想所征服。當花把對方比作恐怖電影里的漢尼拔時,愛麗絲的幻想破滅,馬上產生了失戀的感覺。
在展現動態上影片還有一種特別的拍法,就是花和宮本雅志出去約會的時候,花的臉被玻璃窗遮掉了一半,又通過玻璃上的倒影拼成一張虛實結合的臉,這時花的頭輕微擺動,整張臉忽大忽小。
花的內心大概在撒謊帶來的愧疚與快感之間來回搖擺。
岩井俊二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不認可自己“青春教主”的稱號,他說他只是喜歡拍笨蛋,而青春期就是人一生中最笨的時候。
我想他所說的“笨”可能就包括這種隨時隨地的幻想,而且往往是以自己為中心,並脫離現實的。因此,影片中如夢似幻的攝影風格,恰如其分地表現了最笨的青春期。
這裡說的笨還不是指反應遲鈍,相反可能還是反應過於敏捷。愛麗絲犯花痴時,她的主觀視角中有兩個男生同時出現,她口中談論的是混血兒,可心裡喜歡哪一個,那就說不準了。
當鏡頭最後一次切回男生那邊時,畫面中只有宮本雅志,而且還是個特寫。也許愛麗絲只是虛晃一槍,故意不談論自己喜歡的那一個。就算說,也只是假裝隨意地說要把雅志安排給花。花一聽就說不要,結果後面就真香了。
如此口是心非也是一種笨,這並不是智商不足的笨,而是屬於情感表達方面的笨拙。
《花與愛麗絲》中有許多將兩個不同的世界碰撞在一起的設計。單單是片名,就是一個日本名字加上一個外語名字的組合。從日本文化的角度來看,這兩個名字一個是比較傳統的,一個則比較現代。
這對名字可以有多種理解方式,比如傳統也代表過去,現代則處於時間的最前端。
愛麗絲總是走得比花快。片中出現大量兩個人物一前一後的走路鏡頭。都是愛麗絲走在花前面。因為她的成長速度比花快。這種區別還可以從兩人的家庭看出端倪。
愛麗絲成長於一個單親家庭,片中第一次出現她家裡的戲份時,愛麗絲正在做壽喜鍋,而媽媽則是剛約會回來,愛麗絲還教育媽媽小心被騙,吃完飯看報紙,關心時事,也是一種家長式的舉動,這母女倆角色互換了。
在這樣的家庭中,愛麗絲被迫快速成長,少女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同時在出現她身上。因此她很會察言觀色,在外面遇見媽媽和新男友約會,很快就心領神會,知道媽媽不願意讓男朋友知道她有女兒。
宮本雅志向她求證兩人是否交往過時,她也瞬間配合花演出。這都是快速成長時練就的本領。
花的家庭背景,在那個愛攝影的同學講述花屋的故事時有所透露。花不愛上學,整天把自己關在花屋裡,這是拒絕成長的行為。後來是愛麗絲帶她去學芭蕾,讓她獲得了一種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那一系列愛麗絲帶着花走的鏡頭,就是她們關係的縮影。
除此之外,還可以用另一種方式來看待片名,花與愛麗絲,傳統與現代。傳統總帶有一絲偏執的氣質,現代的則擁有一種叛逆的屬性。偏執與叛逆都是青春期的特質。
花在片中最大的偏執就是對待愛情,為了接近宮本雅志去參加落語社團,落語又是一個傳統項目,落語和芭蕾,就像花與愛麗絲這兩個名字的對應關係,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在同一個人身上的碰撞。
花甚至還在練舞室練習落語。她對愛情的偏執勝過了一切,所以才會用一連串的謊言去俘獲良家少男。
愛麗絲最大的一次反叛,就是片尾那一支驚艷全場的芭蕾舞。在此之前她經過多輪面試,都充斥着成人法則,愛麗絲是比較弱勢的。
在試戲的時候她台詞都還沒說完,就被其他急於表現的面試者把戲搶過去了,直到最後一次面對個強勢的面試官時,她用肢體語言做出了反抗。
宮本雅志是三人中最慢的,偏偏腦袋還被門撞了,以至於接連掉入花的騙局裡。三人一起去海邊時,剛下車本來是雅志走在前面,跟之前被動的走位完全相反,誰知愛麗絲馬上帶着大家走了另一邊,瞬間就奪回了主動權。
另外雅志還是花與愛麗絲兩種特質的融合點,她們在海邊吃的那個飯糰三文治,就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愛麗絲在雅志面前也變得像花那樣,一個謊話接着一個謊話。
這些謊話,多數是愛麗絲把自己跟爸爸的回憶照搬過來。愛麗絲的爸爸也是給人一種很傳統的感覺。他們吃飯吃的是日式料理,去的地方不是寺廟就是庭院,全是傳統建築。
爸爸送愛麗絲的禮物,是很老土的鋼筆。而他最偏執的一點,是認為學校教漢字時應該直接教中文的念法,在他看來中文是最傳統的。
愛麗絲雖然走在叛逆的路上,可又難以擺脫舊回憶。她讓雅志用爸爸送的鋼筆,還學爸爸用中文來表達情感。青春期就是這樣,傳統與現代,偏執與叛逆,互相碰撞,也互相融合。
最後說一點影片令我動容的細微之處,就是愛麗絲的小動作。比如那套奇怪的減壓動作,在海邊化解尷尬的時候就已出現。
還有被雅志揭穿謊言時,雙手按鼻子的動作,通常表現一個人羞愧,會直接給出全臉,讓觀眾看清演員的全部表情,又或者直接雙手遮住臉,讓觀眾腦補表情。
這個按鼻子的動作增加了隨機性,就像是愛麗絲一直以來的習慣動作一樣,很自然地做出來了。
我並不知道這個動作是不是主創們特地設計的,但即使是設計好的,也做出了隨意的效果,沒有人工斧鑿的痕迹。
好比中國古建築,在叢林或山間造屋,追求的是讓建築物看上去不是造出來的,而是在自然中長出來的。
這麼看的話,《花與愛麗絲》中鏡頭捕捉到的,既是愛麗絲,也是蒼井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