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東說對了!高端麒麟芯片無法製造後,國產芯前20都沒進?

文l編 互聯魚

你看,本來麒麟芯片是華為海思半導體的驕傲之作,可因為制裁導致無法找到來自全球的芯片代工廠進行生產,麒麟芯片的市場份額就像坐上了滑梯,直線下滑,幾乎歸零。

高端麒麟芯片無法製造後,咱們再看全球芯片公司的排行榜單,國產芯片廠商連全球前20的位置都沒進。很多人心裡五味雜陳。

一代華為麒麟對抗三代高通驍龍

時光倒回到2020年,華為Mate40系列手機橫空出世,火爆程度簡直可以用“現象級”來形容。搭載麒麟9000芯片的Mate40系列,一口氣賣出了驚人的3230萬台,妥妥地成了華為Mate系列最暢銷的手機型號。

這款由華為海思半導體精心設計的麒麟9000芯片,更是成為了大家口中的“絕版之作”,余承東感慨,國內的芯片代工趕不上華為的設計水準,導致麒麟9000無法生產。

麒麟9000的實力那是毋庸置疑的,它可是全球首款採用5納米工藝的5G SoC芯片,內置的晶體管數量高達153億個。

余承東說得對,別說那時候了,擱到現在也是業內翹楚,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性能彪悍不說,功耗控制得也非常到位,使用體驗那是一級棒。

要是和美國的高通芯片相比,麒麟9000在能耗比和用戶體驗上,那可是毫不客氣地甩了幾條街,可以說是“一代華為麒麟對抗三代高通驍龍”都不為過。

然而制裁的陰影籠罩下,華為進入了為期三年的寂靜期,麒麟芯片在市場上幾乎銷聲匿跡,市場份額近乎歸零。

這一段歷程,既是中國芯片產業在逆境中成長的痛苦記憶,也是華為向世界展現頑強生命力和科技實力的有力見證。

美國制裁後的國產芯到底怎麼樣了?

根據最新的全球芯片排行榜的芯片行業勢力分布,列舉了全球前20的芯片公司排名。

頂呱呱的老大哥依然是英特爾,它穩坐頭把交椅,而英偉達則是緊跟其後,展示出了強大的競爭力。高通和蘋果這兩個消費電子領域的巨頭,在芯片領域也表現不俗,分別佔據了第四和第八的位置。

但當我們把目光轉向國內芯片廠商,卻發現前20的名單里並沒有國產芯片廠商的身影。其中最接近榜單的國內企業要數上海的中芯國際了,儘管其在芯片製造領域有着一定的影響力,但目前仍未擠進全球前二十的行列。

大家都知道,華為的海思麒麟芯片曾經是國產芯片的驕傲,但麒麟芯片遭受美國制裁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受此影響,華為不僅被迫出售了榮耀手機業務,榮耀手機自此以後也只能無奈採用高通的處理器。

放眼國內手機市場,一直以來,眾多旗艦機型幾乎清一色地採用了美國高通的處理器芯片,這意思明擺着大部分的利潤流向了美國口袋。國產芯片在旗艦手機上的身影幾乎消失殆盡。

設想一下,如果沒有美國的打壓,華為手機銷量極有可能早已躍居全球榜首,而海思麒麟芯片也極有可能成為全球出貨量最高的芯片之一。

畢竟麒麟芯片的實力大家有目共睹,性能上媲美甚至超越當時的高通芯片和蘋果的A系列處理器。

特別是在5G技術領域,華為更是遙遙領先於高通和蘋果,若無外部因素干擾,華為海思進入全球芯片廠商前五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國產芯片突圍點在哪兒?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共計3451家芯片公司,但大部分屬於虧損。可見,華為在經歷挫折後,國內尚未出現能夠獨自挑起大梁的芯片巨頭。

不過,國產芯片重振雄風並非天方夜譚,這一點在2023年8月29日得到了有力證明。

當天隨着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華,沉默了三年的華為終於迎來發力時刻。華為悄無聲息地推出了Mate60系列的“先鋒計劃”。

新品上市幾乎沒有做任何大規模宣傳,全憑消費者的口碑相傳,即便如此,華為Mate60依舊一機難求,各大電商平台及華為官方商城都呈現出搶購熱潮,生產速度遠遠趕不上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首批入手華為Mate60的用戶中,不乏科技博主對其進行深度評測,令人震驚的是,他們發現這款手機搭載的芯片赫然印着“中國製造”的字樣,是一款由中國本土製造的性能接近於7納米工藝的芯片。

這一消息直接全網炸鍋了,迅速引發熱議。

這款芯片正是海思半導體精心設計的麒麟9000S,技術能力已經接近國際先進水準,打破了外界對國產芯片只能停留在十幾納米以上製程工藝的固有印象。

根據實測結果顯示來看,雖然華為Mate60系列在屏幕上並未標識5G信號,但實際測試中的5G網速卻異常出色。

隨着華為Mate60系列的強勢回歸以及麒麟9000S芯片的成功面世,華為海思逐步恢復元氣並步入正軌。藉助Mate系列手機在高端市場的優異表現,華為成功奪回了原本屬於自己的市場份額。

2024年第一季度,華為手機銷量便已迅速回升至全國第四位,而這僅僅是華為全力出擊的開端。

華為在2024年手機銷量極有可能高達6000萬至7000萬部,相比之下,同期蘋果在中國市場的銷量預計僅為4000多萬部。

也就是說,華為手機至少會超出蘋果銷售業績一千多萬部,我們認為這預示着更多國產芯片將在國產手機上得到廣泛應用。

錦上添花的是,華為推出的鴻蒙NEXT操作系統,以及pura 70系列將進一步助力華為手機市場份額的增長,預計使用華為手機的用戶會持續增多,麒麟芯片的市場佔有率也將節節攀升。

所以,國產芯片突圍的點在於“華為供應鏈”,引領着國產芯片和智能終端行業向更高遠的目標挺進。

從上游的原材料、設備製造,到中游的設計、製造,再到下游的封裝測試、應用開發,全產業鏈都需要同步推進國產化。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記得分享,寫下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