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的“麻煩”或來了,中企透露一則消息,加緊搶佔芯片市場!

文/皮狗談科技

原本以為,英偉達第二輪特供版芯片遇冷,給予了華為更多AI芯片搶佔市場的機會。

但局勢變得太快,英偉達就算是降級的芯片,依舊有廠商們選擇採購。這關鍵原因在於,英偉達雖說降級了算力,但是在其他方面增加了優勢。與此同時,價格上又要比華為的芯片便宜。最重要的是,華為自己的產能跟不上。不少的市場消息透露,華為的芯片供應出現了不足。

在這個時候,有市場消息透露,華為試圖削減麒麟芯片的產能,將部分產能來提升AI芯片的生產規模。如果這一則市場消息屬實的話,這就說明華為要猛追AI芯片的市場,用更多的產能來搶佔屬於自己的AI芯片市場。

就筆者看來,通過對手機業務上芯片的產能削減,來提升AI芯片的產能,是目前不錯的一個選擇。

要知道,就手機業務上來說,現在好不容易有了“突圍”的局面,順勢的抓住,那麼以華為在手機市場上的實力,將其餘品牌之前搶佔的市場份額重新拿回來不是一件難事。可是,需要注意的是,就現在這種限制局面之下,華為能拿回來的手機業務,大多都是在國內市場。至於海外市場,安卓谷歌的業務等斷供,就給不了這家企業手機業務上太多發展的空間。

可AI芯片市場不一樣,英偉達為何能市值不斷的飆升,其實就是因為AI的浪潮。可以預測的是,未來AI才是一個大趨勢,華為本身就想朝着這一方面發展,這個機會對於華為來說來之不易。

而且,通過分析來看,華為如果一直在產能上出現供應問題的話,相當於又給了英偉達不少機會。畢竟,英偉達本身就有和很多企業合作的基礎,再加上雖說是降級的芯片,可他們始終是有大型模型訓練的優勢。而華為所佔據的優勢,不過是兩點。

一則是英偉達的尖端芯片被限制了,而華為的AI芯片剛好在性能上和英偉達的綜合實力大差不差(實際上是差的,但是夠用),而國內的廠商們急需尋求替代的B計劃。二則是,國內的廠商們不想放棄在AI智能領域的競爭,在國產出現了產品,並且在可以替代的口號之下,他們不管是處於支持國產,還是處於自己想要爭奪AI話語權的背景下,他們都會去採納華為的芯片。

原本局勢就很微妙,如果華為被供應卡住了脖子,而英偉達卻沒有,相反他們在加入更多的芯片製造供應商,以此擴大自己的規模。不難想象,華為原本有的機會,就可能被英偉達搶走不少。

但如今,有了這樣的市場消息,一旦實施就可以扭轉這個局面。不說要全面的替代英偉達的芯片,但至少在華為有多少芯片供應的時候,不會把這一部分原本的市場放出去給英偉達。保住基本應該得到的,也算是對國產芯發展的一大助力。與此同時,這也算是給國內廠商們的一顆定心丸,不會影響到他們未來的AI智能領域發展,他們自然願意在未來加深對華為的合作。

對此,你們認為這一則消息的可能性有多大?你們希望這家企業更多的去追加AI芯片的產能嗎?歡迎對此進行留言評論、點贊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