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向“南方周末”的子彈,必須穩准狠!

原創 北風 北風雪林

過去幾年,隨着美國的一系列騷操作,絕大多數國人都已經覺醒,認清了“西式價值觀”的畫皮。

隨之而來的,大家對這十幾年來,一直奉行西式標準,宣揚西式價值觀,陰陽怪氣挑事的南方系,充滿了鄙夷。

因此,揭批南方系,成為許多人傳遞正能量的方式。可是我們必須清晰的認識到,南方系這幫人是絕對專業的,他們在意識形態領域只是壞,並不蠢。

如果我們以淺顯的,偏激的方式與南方系這幫老油子鬥爭,很可能被輕易反殺,讓我們喪失普通大眾的“基本盤”。

比較典型的,是最近引發爭議的南方周末評選“科創榜”事件。

傳播比較廣的是下面這張圖片。

這張圖片的最上方標題是“2023年中國企業科創力排行”,“科創力榜TOP10”。

在這份‘科創力前十’的榜單里,我們能看到小米排第一,聯想排第二,在非洲佔據最大份額手機市場的“傳音股份”排第三……幾乎消失在大眾視野的“酷派集團”,居然排上了全國“科創榜前十”,

你看到這份榜單,第一感覺是什麼?是不是榜單太不全面,甚至太假?

目前全網瘋傳的“配圖文案”,大同小異,都是舉出“華為”,“大疆”,“比亞迪”等各行業科創龍頭,質疑他們為什麼不在榜單里?

這些人進一步升華,指責南方周末評判“科創力榜”的標準,是美國標準?還是花錢贊助標準?

緊跟着這些質疑的,是這些文案的“網友跟評”,基本上也是統一的立場和情緒,指責南方周末“歪屁股”。

最典型的是排第二的“聯想”,在科創板上市申請的時候,已經被“官方蓋章”認定科技創新不足。

排第十的酷派,如果倒退十年,在我國智能機剛起步,佔據千元機入門級市場的時候,酷派與中興,華為,聯想手機並稱“中華酷聯”,不過在隨後的5G手機開發,以及我國智能手機向中高端市場突破時,酷派是“最先掉隊”的一家。

如今市場上基本消失,也沒有任何創新成果引發老百姓熱議的酷派,被評為“全國第十”,大家當然會廣泛質疑。

我看到這張“圖片榜單”之後,也覺得這次南方周末“黑”中國科創,黑得有些低級了。

我國各行各業,科創龍頭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巨無霸,這份榜單里,也就把小米放進去,能夠勉強和那些龍頭躋身一個榜單里。

聯想買辦集團,壓根連百強的資格都沒有,還排“全國第二”?

於是我開始查資料,準備針對“南方周末抹黑中國科創”深挖一下。

結果發現這輪對南方周末的攻擊,犯了既不穩,也不準,只有狠的大忌!

針對“南方周末”,所謂穩,就是要有定力,有靜氣,將它在一些事件中陰陽怪氣,崇洋媚外的材料弄詳實了,邏輯理通順了,才能出手。

所謂“准”,就是要精準,準確的掌握“不容抵賴的原始證據”,減少偏激與斷章取義的“誤差”。

我仔細查資料,發現南方周末搞“中國科創力調查”已經好幾年了,每年都是對幾千家上市公司的“科創投入”等財報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然後排序。

這裡面的“算法內核”可能有西方標準的問題,但至少表面上,它分門別類的榜單是很詳實的。

這次“批判”陣營最大的失誤,是那張榜單圖片只是南方周末公布的“三十份行業榜單”的其中之一。

南方周末的圖片排版也很雞賊,雖然“頂部大字”說是2023全國榜單,全國TOP10,但是圖片的左側,列明了“智能消費終端”這個細分行業。

也就是說,這張圖片里的“科創十強”排名,是南方周末根據公開的“上市公司財報數據”,在“智能消費終端”這個細分行業,排出的行業十強。

根據南方周末的“自我介紹”或者“自吹自擂”,這次科創力排名,他們收集了6715家企業的公開“科創投入”資料。

他們將這些企業劃分了“44個一級行業”以及“102個二級行業”進行分別排序,這次選擇公布了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有代表性的10個一級行業,20個二級行業的“十強榜單”,

所以,南方周末這次公布的是“三十份榜單,三百家企業的排名”,而不是全網瘋傳“批判”的那一張。

網友們梳理就會發現,在10個一級行業榜單里,就有【通信傳播設備業】和【半導體業】。

通信傳播設備業的“科創力前十”,華為排第一,中興科技排第二,烽火科技排第三。

半導體業的“科創力前十”,台積電排第一,TCL排第二,華工科技排第四,三安光電第五,中芯國際第六。

這些經常做出“科技創新突破”的企業,在各自行業的榜單位置,與我們的認知差不多,感覺還“比較靠譜”。

至於全網熱傳的這張“智能消費終端”的榜單,則是“20個二級細分行業榜單”里的一個。

在這二十個榜單里,新能源和新能源車就被“劃分得很細”,包括光伏製造,電池製造,整車製造,汽車零部件製造等不同榜單。

在光伏製造榜單,隆基股份名列榜首。

在電池製造榜單,全國知名的寧德時代位列榜首,過去幾年隨着新能源車上游產業起飛的國軒高科億緯鋰能緊隨其後,分列二三位。

在整車製造榜單,比亞迪名列榜首,我們熟知的造車新勢力,以及燃油車的上汽東風長城都在榜單之內。

經過梳理,我們會發現“華為,比亞迪,寧德時代等不在榜單內”的批判指責根本站不住腳。

它們都在各自最強的主打行業榜單里,而在消費終端,被制裁的華為和中興確實是“萎縮的”,在消費終端行業,小米過去幾年的投入確實有目共睹。

因此可以想象,如果指責“南方周末”打壓華為比亞迪,按照美國標準排榜單的批判聲音不斷放大,最後南方周末將自己調研幾千家企業,以及幾十個行業榜單列出來,給全國普通民眾會形成“什麼印象”?

兩相對比,他們會不會覺得“南方周末”在低頭干實事?這幫“愛國者”斷章取義,看圖說話,沒事造謠?

這就是子彈射出了,不夠穩又不夠準的後果,是會讓整個愛國陣營都在普通民眾基本盤那裡“丟分”的。

我們必須看到,南方周末在“財經類”的一些調研上,還是有“乾貨”的,很難被“一張圖片”撂倒。

要說南方周末的“科創力排名”真有啥問題,那就是所謂“行業專業調研之後的排名”,和我們自己根據行業認知和平時新聞的排名,有啥區別?

另外,就是南方周末給“酒類”和“住宅”類都排了科創榜前十。

九月份公布的榜單,“住宅類”前十排名,第一的是已經往香港轉移資產的碧桂園,前十卻沒有當時沒有塵埃落定的“恆大”。

至於“酒類科創榜”,則是茅台領銜,六家白酒,四家啤酒。茅台自己都不敢聲稱醬香咖啡屬於醬香科技,南方周末把這些都整上了。

除了這些“個別行業”的問題,想要在南方系這幫財經領域浸淫幾十年的“老銀幣”的專屬領域挑刺,並不容易。

當敵人陰陰的壞着,我們的子彈就必須穩准狠!不穩不準,空有狠勁的放炮,就是把普通民眾,推到反感的立場去了。

歡迎“關注”並在下面評論區留言討論哦!【圖文若有侵權,麻煩私信刪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