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40歲之後才學習駕車並獲得駕照的,拿到駕照就馬上買了自己的第一輛新車,和身邊的朋友與同事相比,應該算是比較晚了。
在買車之前,我購買過的超過10萬元的物品就只有自己現在居住的這套公寓房。如何在品牌與型號繁多的家用汽車中,選擇出一款適合自己的車,實在感覺頗有難度。
拋開這幾年新推出的那些低價電動車,家用汽車一直都被認為是 高價消費品 ,是 負債 而不是 資產。汽車在購買之後不但不能增值,而且還會增加各種開銷費用,同時其自身也在不斷貶值和折舊中。
資產與負債
這與日常我們購買的電子類產品有些許相似,比如,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無人機、攝像機等等。價格較昂貴,可以改善生活品質,既可以用於日常娛樂也可以作為生產工具使用。
在用於日常生活的電子類商品中,最典型的產品就是手機。
手機廠商發布一款新手機型號時,會根據不同的配置(內存大小、屏幕大小、攝像頭像素大小、處理器型號等)設置不同的銷售價格。
相同型號,不同配置不同售價
一般間隔3,4年會推出改版機型,外觀設計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屏幕性能等也會出現比較大的變化。中間的年份則每年也會有新款發布,但僅僅只是硬件簡單升級。
更新不同的版本
手機本身的操作系統也會不斷升級,這些升級包有的僅僅只是更新安全防護或修改Bug,有的則是完全全新設計(關於是否要每個升級安裝包,都要及時下載安裝,可以另寫一篇文章來討論)。
手機操作系統
智能手機都需要依賴從應用市場下載的應用APP,這些應用APP有的收費,有的免費。應用APP也會不斷的更新版本,不論更新版本的內容是什麼,其安裝包的體積基本都會越來越大。
手機應用市場
操作系統和應用APP的升級,會更多偏向市場佔有率高的機型,而新發布的機型往往市場佔有率也最高。幾年後,較早發布的手機機型上,應用APP運行速度越來越慢,閃退現象開始不斷出現。即使按照某些教程清除了不必要的緩存和垃圾數據,運行緩慢和閃退的情況仍然無法改觀,於是換機的時間到了。
久而久之,用戶主動或被動養成不斷更換手機的習慣,甚至還形成不同的“流派”。
- 「一年一換」: 每次有新機型發售,都會緊跟着購買最新機型,並將原有的手機折價出售。因為舊手機基本是上一代,使用時間不長,成色也都比較新。無論是在官方回收服務,還是第三方回收平台,都會獲得不錯的報價。如果新發機型的價格提價幅度不大,只需要再貼補不太多的錢,基本損失2,3千元,就可以用上最新款的手機。折舊損失的2,3千元,可以被看作是租賃費,就好像每年花費一些租金,租到一部最新型的手機來使用。始終可以使用最新型號手機的快樂,使他們樂此不疲。
- 「不得不換,才換」: 買一部手機會堅持一直用下去,更換手機的標準是應用APP已經閃退或緩慢到無法滿足正常使用。在選擇更換的機型時,也不會是最新發布的頂配機型,往往是上一代或者最新一代的低配機型。使用多年替換下來的老舊手機,會以非常低廉的價格出售給走街串巷的回收者,或者是路邊的手機維修。
- 「收藏家」:依據資金實力的不同,會有不同的操作方法。實力雄厚者,往往鍾情於某個手機品牌,會一款不落地購買所有世代的機型,舊手機歸入個人收藏。實力一般者,則會在新機型發布後,認真研究比對,只出售購買自己認為具有跨越意義的型號,舊手機也會歸入個人收藏。 這些用戶都成為手機收藏玩家,如果你有幸去參觀,會發現有人的收藏手機型號玲琅滿目、五花八門,而有的雖然數量不多,卻各個經典。
不論是怎樣的換機習慣,消費者都被廠家培養出頻繁更新的習慣,這樣的消費衝動會從手機延續到其他商品。
在我拿到駕照,準備購買家用汽車時,手機消費的習慣被延續過來
在準備購買汽車前,我們僅僅只認識幾個市場保有量大的汽車品牌。與選購一款新手機的方法相同,我們開始大量去看評測視頻和文章,去逛各種論壇和群,快速圈定在我們的預算範圍可以購買的品牌與車型。經過對比,以及向朋友諮詢後,我們選擇了雪佛蘭的探界者。
雪佛蘭探界者
在決定什麼時候入手時,我們和自己下了一個賭注,“什麼時候拍到上海車牌,什麼時候就買車”。結果第一次我們自己參加上海私車額度拍賣,就拍牌成功(有時候自己和自己打賭,是猶豫不決時最好的解決辦法,這值得另寫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
雪佛蘭的探界者被許多人詬病的是內飾大量使用塑料件,看起來會有些廉價,但是我和家人對駕乘體驗感受卻非常滿意。而且按照購買手機的習慣,在資金可承受最大範圍內,購買最高配置,我選擇了探界者的頂配。
探界者內飾,塑料件比較多
大概在我購買探界者2年多後,比探界者更大一些的雪佛蘭開拓者在國內發售,這輛車有7座和5座版本,長度比探界者多處30多厘米,看起來更加大氣。而探界者的新改版車型也同時發布了,外觀上有些許的變化,車輛的車機也做了比較大的提升。之後在雪佛蘭對車輛車機進行改進升級時,初代探界者已經不能進行車機操作系統的升級了,一些最新的應用APP也無法安裝使用。
雪佛蘭開拓者
按照當時二手車商的報價,大概賣掉我的“探界者”會折價損失7,8萬,這相當於每年花費3萬多元長租一輛家用汽車,似乎也還是蠻划算的。但是最後因為家人的反對,這個計劃才沒有實施。
我們通過影視作品常常會看到那些有悠久汽車文化的國家,他們一輛汽車會開很久,大量的老爺車、古董車在公路上行駛,經典車型的更新升級似乎也是比較緩慢。
而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家用汽車,越來越多除交通工具之外的附加功能被添加上去。這些附屬配件、附加功能更新速度快,不斷地推陳出新,讓車企每年都會有新版本的車型發布。而這樣與手機類似的升級策略,會讓我們很容易按照已經習慣的消費慣性去做更新換代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