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文章聽音樂是種享受,想聽什麼留言告知(都是付費無損包)
隨着手機市場的突變和發展,不管是什麼定位的產品都呈現着數量急速增加的現象,俗稱叫做“新機更替的速度”,反正叫什麼都一樣,但這樣的現象會導致一個問題,面對日益繁多的手機產品,我們消費者究竟該如何選擇?這個問題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因為全憑每個人的認知不同而決定。
通俗而言,能夠駕馭手游極致的運行,同時各種功能的素質細節都做得非常到位,那麼這樣的手機就是旗艦、同理能夠駕馭各個功能俱全,同時在續航上可以保證至少兩天一充的,那麼這樣的手機就是中端機、再者能夠駕馭功能和續航相互配合很到位的,那麼這樣的手機就是性價比產物。
以上就是我們對旗艦、中端機和性價比手機的基本認知。
接下來我們以千元性價比為例,來說說本質的東西。
首先,什麼是千元性價比手機?一般來說性價比手機從價位上分為兩類,其一是1000元以上和2000元以下的區間、其二就是1000元以內的區間。
雖然我們把性價比手機按照價格分為兩類,但是你們也別被價位搞混淆,因為性價比手機不管是什麼價格,它的共性都是基於續航為根本“這裡的續航是客觀電池容量,和快充聯繫不大”,功能體驗為標準“或者標杆”,但是這裡功能體驗對於目前市面上的性價比手機同樣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功能俱全,其二是細節功能媲美旗艦”先寫出來,因為性價比手機都是存在以上兩個方面的區別
最後就回到膚淺的根本就是價格肯定是要便宜,為什麼說價格是膚淺,其實原因在於“我們看待一個產品的時候建議先把價格拋諸於腦後,把精力放在手機本身的功能、性能、黑科技上”這樣會更有意思一些。但是這樣很多人就會執迷於一個方面,因為人類就喜歡執迷,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所以我們只能做到盡量少一點執迷,多一點辯證和理性就OK了。
此刻你們是否明白性價比手機是什麼了?毫無疑問就是續航第一、功能第二,價格便宜是最基本的要素,帶着以上的三個想法去看待市面上所有的性價比手機,基本都可以洞悉性價比手機背後的東西。
但是強調一點,隨着目前手機市場的變化,我們不要單純以價格便宜來看待性價比,尤其像千元以內的性價比手機,表面上給人的印象就是“鹹魚產物”,但是實際上卻屬於意義深遠的產物。
為什麼說性價比是意義深遠的產物呢?其實我們是從一台手機上得到啟發,這台手機就是OPPO A35,雖然該機的價格是899元,其相應版本是4GB+64GB很明顯是一台沒什麼用的鹹魚產品,雖然表面確實OPPO A35是沒什麼用的鹹魚產物,但是正是因為它給普通人的印象是極致低端,所以我們才從“上善若水”的角度上得到啟發
至於什麼啟發?毫無疑問就是低端有什麼不好?講實話如果從手機角度看低端,那麼很自然得出“低端手機的受眾人群主要是追求備用機,或者老人機為主”,然後還有一些不在乎什麼極致的性能和極致的功能,對手機就是本着一種“能用就行”的態度,故從備用機、老人機、和不在意功能和性能可以得出低端機的關鍵要素就是續航“客觀電池容量”
然後功能上基本能保證一定的基本操作體驗就可以,就像OPPO A35這台手機,講實話“在客觀電池容量上採用4230毫安,快充10W”,基本上是不符合時下性價比的續航標準,故對該機的描述同樣是低端性價比,但是兼顧於老人機為主,就這麼簡單。然後在其他功能上既然是老人機,你覺得會強嗎?肯定不存在,所以針對該機的功能差不多能保證基本體驗就OK了,不過值得注意的就是屏幕6.52英寸的LCD材質,刷新率60HZ,護眼功底還行。
所以說,性價比手機好不好是用戶需求決定,而性價比有多少分項定位主要來自於廣泛用戶不同需求所致,所以你們從OPPO A35這台手機上能得到什麼啟發呢,不妨互動一下。
----------------------
轉載須註明《斗戰聖魔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