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50系列為什麼會一機難求?最近很多網友在搶Mate50系列,特別崑崙玻璃版本的Mate50Pro嚴重不足,到處都是求夠的網友。出現這種情況,估計有幾個原因:
首先,技術創新讓用戶感覺到換機的熱情。個人看來有三大創新讓用戶可以出手。
一是北斗衛星短報文功能。這個功能目前雖然是單向發送,但是卻可以在中國任何野外使用發生帶GPS地址的短信。這對絕大多數人緊急求援已經是完全夠了,特別有衛星回執可以讓用戶放心信息是否已經發送出去。
上次我也說了,在四川最近地震受困的甘宇,如果過去有這麼一部Mate50系列電話,他可能早就會被救出來了。一些人認為日常用不到,這個當然啊,可是類似大病保險,很多人一輩子基本上用不了一會,但是用一次就給生命續命航一次,價值該多少呢?而且普通人也不需要、通常也不會搞要開戶和充值等啰嗦手段帶海事衛星電話。北斗衛星短報文這功能本來就是低成本的給普通人一個更加可靠的保障。如果出外野外帶個5V21W太陽能板便攜充電器,那更無敵了。
二是崑崙玻璃創新,比普通玻璃耐摔十倍,又都IP68防水,那麼可以說這個手機只要和其他手機一樣日常帶套貼膜,那就完全不用擔心褲兜掉下就屏幕碎了的悲劇。很多人不是沒有換屏幕的費用,而是時間成本很高。Mate50系列把日常手機90%意外維修都解決差不多了。這樣會大為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
三是拍照創新。前幾天有人在問是徠卡成就華為手機攝影還是華為手機成就徠卡鹹魚翻身?其實徠卡之前確實有從光學經驗方面和成像質量控制等給華為做技術輸入,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蓋章收錢了事。所以華為在P9方面拍照德味很濃。而徠卡因為與華為合作後得到巨大的流量,從邊緣化再次走入到大眾群體視野中;華為可以和徠卡相互成就。但實事求是的說,徠卡是個很小、創新緩慢的公司,合作這麼多年會確實沒有多少東西可以給華為了;剛好他們也需要更多的授權費,所以和平分手了。但是華為的歷史技術和體驗都是完全繼承的,這次Mate50拍照也比Mate40系列要好。
其次,Mate50產能準備不夠。沒想到友商產品創新不夠給力,打動不了用戶,讓Mate50系列一下子產品力顯得很突出。所以Mate50有王者歸來萬丈光芒一樣的情況,哪怕沒有5G用戶也願意接受。
過去2年總體上沒有其他公司可以真正有效的代替Mate給用戶的滿足感,所以期待的花粉也多。
再次,鴻蒙系統也在帶來更多的創新,在系統流行性、人性化、安全性方面都處於業界領先行列。後續和華為相關產品的配合會越來越系統化。
總體上,還是產品創新給力了,讓用戶多一個旗艦機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