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注重理性消費後的五個新趨勢

iPhone新機的溢價率,向來就是年輕人消費的風向標。但今年iPhone的開幕之戰,直接把黃牛坑了。發售僅一天的iPhone 14系列“二手交易”價格直接跌破發行價, “黃牛”不僅沒有賺到購機的服務費,甚至要倒貼錢出貨。

其實從2016年開始,消費者的換機周期已經從16個月拉長到了36個月。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智能機市場出貨量約1.4億台,同比下降14.4%。拉長的換機周期,恰恰反映的是年輕人愈發理性的消費意識。本文將淺談近期的五個重要的消費趨勢。

1. 日常剛需類產品需求旺盛

年輕人在電商平台的消費品類從美容護膚、電子產品逐步轉向日常剛需類產品。根據星圖數據顯示,在今年618期間,家用電器、洗護清潔用品等成為高增長品類,而美容護膚和香水彩妝的銷額均下降兩位數。

2. 耐用消費品的銷量上升

年輕人更為關注放鬆消遣的產品與服務,例如遊戲、影音裝備,投影儀、露營裝備等。這類產品的耐用性,能夠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讓年輕人體會到性價比的感受。

3. 實物保值類的投資產品受到關注

由於外部環境的不穩定和金融市場的巨大波動,不少年輕人開始熱衷於黃金、茅台等實物投資品,《2021中國黃金珠寶消費調查白皮書》顯示,2021年25-35歲的消費黃金的人群佔比高達75%,全年購買533噸黃金。

4. 注重實用價值,二手平台交易活躍

根據閑魚數據顯示,平台用戶已超過3億,90後用戶佔比超過60%,95後用戶佔比超過35%。清華大學發布的《2021中國閑置二手交易碳減排報告》指出:二手閑置物品交易規模在2020年已經超過1萬億元,2025年將達到近3萬億元的規模,交易範圍覆蓋幾乎所有品類。年輕人在二手電商平台上即是買家也是賣家。例如,在平台售賣自己的二手電子產品、潮玩,化妝品等等,同時也會搜索“更有性價比”的兒童服裝或繪本。

5. 情緒健康類食品成為新興熱點

據《2017-2022中國健康養生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中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平均每位城市常住居民年均花費超過1000元用於健康養生,而18-35歲的年輕人群佔比高達83.7%。壓力管理、情緒支持等需求的功能性食品在美國市場熱銷後,開始在國內鋪開熱度。GNPD數據庫顯示,在亞太地區,新產品包裝上涉及解壓、助眠功效標籤的食品、飲料和保健品從2018年的0.5%增長至2021年的1.1%。

過去大家印象中,年輕人超前消費、大手大腳花錢的樣子,儼然成為了過去式。拒絕過度營銷,堅定樹立理性消費觀念,逐步成為新一代年輕人推崇的生活理念。“對不起,我不當冤大頭了!”

#頭條創作挑戰賽# #上海本地#